
二 生活在此处:转向日常生活的互联网研究
在社会科学关注的赋能研究中,不同社会的边缘群体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对普通人没有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恐怕没有人会否认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早期对互联网的看法,尤其是对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认识,存在一种二元论的假设,认为它和真实的社区存在本质的差异。前者是一个匿名的、互动形式有限的领域,而后者却是真实与丰富的有机生活。在那些有哲学批判思维的学者看来,虚拟社区的扩张,将疏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其无限制的壮大甚至会吞噬创造它的主体。
但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不仅对互联网的理解越来越侧重其社会性,虚拟社区的这种二元论假设也越来越受到挑战。事实上,现实社会的关系并没有萎缩为虚拟社会关系,现实社区亦没有被虚拟社区所取代。毋宁说,虚拟社区或许变得越来越像现实社区。
本研究对普通人日常生活互联网实践的考察,涉及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职业群体,会在不同的章节中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但是,对于生活在此处的“社会”或者展开行动的空间场域而言,我们尝试用四个字母(HERE)来概括它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H, Hybridity,混合。在这里强调现实与虚拟社会的混合性,在认识论上摒弃绝对主义的二元划分。
其次是E, Entanglement,交织。因为互联网对时空局限的突破,以及社交网络所衍生的社会关系之发展,传统的生活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E在这里强调生活与工作的日常交织。
再次是R, Resilience,弹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汇聚了不同的群体、文化和话语,这也意味着这是一个存在文化与权力博弈的张力领域。
最后是E, Empowerment,赋能。对于作为行动者的普通人而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在日常生活中重构了机会与选择的能力。赋能并不在于硬件设施上的接入,而在于连接之后的可能。
HERE一词在英文中有此时、此地和此处的意思。事实上,互联网的在场,并不是一个外在的“在那里”(over there)的生活世界,我们切切实实地生活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