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冯教授:对不起,我刚才说话大声了一点

这话一出,气氛顿时有些凝滞。

其他几位专家虽然没有明说,但眼神中也流露出相似的疑虑。

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武器设计,尤其是对制式装备的重大改进,往往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反复论证才能完成。

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就算再天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拿出如此成熟完善的方案?

这背后,会不会有厂里其他技术人员的指导?

甚至…会不会是……

王连长急了:“冯教授,我可以保证!这份图纸,从最初的想法,到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再到最后绘制成图,确实都是姜晨同志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我们厂里的技术人员,包括我和老刘,也就是给他提供了一些使用上的反馈和一些便利条件,技术上,我们可真没那个水平指导他!”

陈参谋也生怕冯教授误会:“是的,冯教授,这一点我们军分区也进行了初步核实。”

“姜晨同志在校期间成绩就非常突出,对轻武器有很深的研究。这次改进,确实是他个人智慧的结晶。”

姜晨站在那里,听着大家的议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也理解专家们的怀疑。

即便在2045,讲究的也是论资排辈。

这些专家们都没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被你一个毛头小子轻易之间就化解了。

很难不让人多想...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冯教授,各位专家,我知道大家可能会有疑虑。图纸是理论,实践才能出真知。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向各位专家现场演示一下改进后的步枪性能。”

“毕竟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的声音不大,但语气沉稳,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的怯懦。

冯教授注视着姜晨,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这年轻人,倒是有点胆色。

至少不像那些阿谀奉承之辈。

他点了点头:“好!年轻人有这个自信是好事。图纸是死的,枪是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王厂长,安排一下,我们去靶场看看。”

“没问题!靶场那边早就准备好了!”王连长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连忙应道。

一行人再次动身,前往厂区的射击靶场。

这一次,气氛比之前训练的时候都更加严肃。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将进行的实弹测试上。

靶场上,老刘已经将那支经过姜晨改装的63式自动步枪和一箱黄澄澄的7.62毫米子弹准备好。

旁边还放着一支未改装的原版63式作为对比。

冯教授没有急着让人射击,而是亲自走上前,拿起那支改装后的步枪,仔细端详起来。

“咦?确实轻了不少。”

只是从外观上来看,改动并不明显,只是在导气箍、拉机柄等少数部位能看出与原版的细微差别。

但随后,他便熟练地卸下弹匣,拉动枪栓,检查闭锁机构,感受枪机运行的顺畅度。

“嗯…枪机运行似乎确实顺畅了一些。”

冯教授放下枪,对旁边一位负责射击测试的专家点了点头,“你先来,打一个弹匣,速射。”

那位专家点点头,接过枪,装上弹匣,上膛,瞄准百米外的靶标,扣动了扳机。

“哒哒哒哒……”

清脆而富有节奏的点射声响起,弹壳不断地从抛壳窗跳出,落在地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一个弹匣二十发子弹,转眼间就打完了。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停顿和卡壳。

“报靶!”王连长大声喊道。

靶壕里的观察员很快举起了信号旗,并通过手摇电话汇报了成绩:“二十发子弹,全部命中靶标,中心区域弹着点密集!”

“好!”王连长和陈参谋忍不住喝彩。

接着,射击专家接过原版的63式再次射击。

虽然也命中了目标,但在速射过程中,明显能感觉到枪身震动更大,节奏也略显滞涩,甚至在打到二十多发时,出现了一次轻微的卡顿,虽然很快被排除了。

但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冯教授的表情依旧平静,但他眼镜片后的目光却微微闪动了一下。

他示意刚才射击的专家:“你再用改装枪打一个长点射,感受一下连发时的可控性。”

“是!”

专家再次举枪,这次他打出了几个五六发的短点射。

枪口跳动幅度明显比原版要小,射手能够更好地控制住枪身,弹着点散布也更加集中。

“冯教授,您要不要亲自试试?”王连长试探性地问道。

冯教授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

他虽然是理论大家,但早年也是摸过枪,打过实弹的。

他脱下中山装外套,接过那支改装后的63式,神情专注地走到射击位。

他没有进行速射,而是采取了精度射击的姿态,屏息凝神,瞄准,击发。

“砰!”

“砰!”

“砰!”

他打了十发子弹,每一枪都打得沉稳而精准。

放下枪后,他没有说话。

“二十发子弹,全部命中靶标,中心区域弹着点密集!”

和之前的射击专家同样的结果。

听完报靶员的汇报,冯教授缓缓转过身,脸上那层惯有的严肃和审慎,如同冰雪般消融了。

他走到姜晨面前,原本锐利的目光变得柔和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叹。

“年轻人。”冯教授的声音带着由衷的赞叹,他甚至主动伸出手,拍了拍姜晨的肩膀,“了不起!真是后生可畏啊!”

他顿了顿,看着手中的步枪,感慨道:“这个改动,看似简单,却抓住了要害,直指核心!精度、可靠性、人机功效,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解决了这个卡壳的老大难问题,简直是……简直是神来之笔!”

“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武器研究的老家伙,都没能这么干脆利落地解决它。你这个方案,实用!可靠!价值巨大!”

既然老大都开口了,那自然不会有假。

周围的专家们也纷纷围了上来,看向姜晨的目光彻底变了。

之前的怀疑和审视,此刻已经荡然无存。

不管是不是装的,一个二个的都变成了欣赏、佩服,以及敬意。

“小姜同志,你这个导气孔参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能不能给我们详细讲讲?”

“闭锁结构这里,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来加强的?”

面对着之前还高高在上的专家们此刻如同学生请教般的态度,姜晨也是展示出了后世军工大佬的大度。

开始认真地回答他们提出的技术问题。

简直就像是老师在给学生讲课。

王连长和陈参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巨大的喜悦和欣慰。

他们知道,最关键的一关,已经顺利通过了。

冯教授的目光在姜晨身上停留了片刻,他转头对王连长和陈参谋说道:“王厂长,陈参谋,你们为国家发掘了一个宝贝啊!这个改良方案,我看行!我回去就向军区首长汇报,建议尽快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和部队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