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试点生产

靶场上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股独特的、略带刺激性的金属与火药混合的气味。

改良型63式步枪那稳定而精准的射击表现,带来的震撼仍回荡在每个目击者的心头。

就在这时,一直神情专注、若有所思的冯教授,轻轻拍了拍王连长和陈参谋的肩膀,示意他们跟自己到旁边去。

见他的表情严肃,王连长和陈参谋也丝毫不敢怠慢,连步跟了上去。

三人走到距离人群稍远、相对僻静的靶场边缘。

这里只有风吹过空旷场地的呼啸声和远处工厂车间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

姜晨远远地看着,心中有了一分猜测。

冯教授没有多余的寒暄,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确认没有闲杂人等靠近,然后极其郑重地从自己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内侧口袋里,掏出了一份用牛皮纸标准军用文件袋装着的文件。

文件袋的封口处盖着清晰的红色印章,上面“绝密”两个字。

以及一个代表军区司令部的五角星徽标,瞬间攫住了王连长和陈参谋的全部注意力。

刚才还因枪械性能而兴奋不已的两人,在看到文件封面的那一刻,眼神立刻变得无比严肃和凝重,腰板下意识地挺得更直了。

作为在部队摸爬滚打多年的军官,他们太清楚这份文件的分量了——这绝非寻常的技术评估报告,而是来自军区最高指挥层的直接命令。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只剩下文件袋在冯教授手中发出的轻微摩擦声。

冯教授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在王连长和陈参谋脸上扫过,然后沉声说道:“王连长,陈参谋,情况紧急,我就长话短说了。”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是踩在了两人的心坎上。

“我这次奉命前来,除了评估这项技术改良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传达军区首长的指示。”他轻轻拍了拍手中的文件袋,“我个人的时间也非常紧迫,必须尽快返回部队。近段时间,南边的边境线形势很不稳定,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和当前的部署调整来看,部队……很可能会有大的动作。”

“大的动作”这四个字,让王连长和陈参谋的心跳再次加速。

他们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和一丝...兴奋。

冯教授继续说道:“首长们对姜晨同志的这项枪械改良非常重视。刚才的实弹测试结果,已经证明了其显著的优越性——重量减轻,精度提高,后坐力降低,这些对于单兵作战能力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首长命令:如果评估确认效果显著,就让我授权龙阳军工厂,立即进行小批量的试点生产!”

“试点生产?”王连长重复了一句。

“是的,试点生产。”冯教授点头,“而且,这批枪生产出来后,不能仅仅是放在仓库里或者用于训练。”

“首长的意思很明确,要尽快将这批改良型步枪投入到实战环境中去检验!直接送往南线,送到最需要它们的一线部队手中,让那些猴子……好好尝尝我们新武器的厉害,给他们一个结结实实的‘惊喜’!”

说到最后,冯教授语气中带着一股压抑的愤概和对敌人的杀意。

虽然已经从一线部队退居二线,但作为一名老革命,冯教授恨不得亲自上阵和这群入侵祖国的敌人厮杀。

王连长和陈参谋闻言,精神都是一振。

将新武器直接投入实战检验,这不仅是对武器性能的最大肯定,更是对龙阳军工厂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荣誉和责任。

弄好了,是国家的功臣,弄不好,则会成为民族的罪人。

王连长沉吟了片刻,。

作为直接负责工厂民兵连训练和管理,并对工厂内部运作相对熟悉的干部,他首先考虑到了保密和执行效率的问题。

他抬起头,看向冯教授,语气郑重地建议道:“冯教授,我完全赞同首长的决定!将改良枪械投入实战,是对姜晨同志成果的最好检验,也是我们工厂为国防做贡献的绝佳机会。”

“不过,为了确保这个项目的绝对保密性和研发生产的连贯性,我有一个建议。”

“请讲。”冯教授示意道。

“这项改良技术的核心,源于姜晨同志。他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改进思路都了如指掌。”

王连长目光转向不远处的姜晨,眼神中带着欣赏和信任,“我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技术不外泄,并且能够最高效地将图纸转化为合格的产品,这个试点生产项目,应该由姜晨同志亲自来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陈参谋在一旁点了点头,补充道:“王连长言之有理。由改良者亲自负责项目,可以避免很多技术交接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延误,也能最大程度地压缩项目周期。保密性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毕竟核心技术就掌握在项目负责人手中。”

冯教授听着两人的建议,目光再次投向姜晨。

这个年轻人虽然看起来还有些稚嫩,但在刚才测试过程中的沉稳表现,以及此刻他身上的气质,都让冯教授欣慰。

后继有人啊。

由发明者亲自负责初期生产,确实是稳妥且高效的做法。

“你们的建议很好,我也认为姜晨同志是负责这个项目的最佳人选。”冯教授表示赞同,然后看向王连长,“那么,关于首批试点生产的数量,你们有什么初步的设想?”

王连长略作思索,结合工厂目前的生产能力和试点项目的需求,给出了一个数字:“冯教授,我认为首批产量定在1000支比较合适。”

“这个数量既能满足小规模实战检验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展示效果,又不至于给工厂现有生产线带来过大的压力,便于我们集中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为后续可能的扩大生产积累经验。”

“1000支……足够装备三个侦察连。”冯教授默默念了一遍,点了点头,“这个数量比较稳妥。既能形成有效样本,也便于快速部署。好,那就这么定了。”

他转向王连长和陈参谋:“那么,接下来,就需要你们两位全力配合了。王连长,你是厂里的军事主官,人员调配、生产协调、安全保卫,这些都要你多费心。”

“陈参谋,你在后勤和计划方面经验丰富,物资保障、进度跟踪、与上级军区部门的对接,可能需要你来负责。”

“请冯教授放心,我们保证全力以赴!”王连长和陈参谋齐声应道,声音斩钉截铁。

随后,冯教授朝姜晨招了招手。

姜晨快步走了过来,心跳如鼓,他隐约猜到了谈话的内容,但当真正面对这一切时,仍然感到一种巨大的冲击。

冯教授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期许和郑重:“姜晨同志,现在有给你的新任务。”

姜晨立正站好,大声回答:“报告,时刻准备着!”

“好。”

冯教授将那份沉甸甸的文件递到姜晨面前,但并没有让他打开。

“军区首长已经下达命令,批准对你的改良方案进行试点生产,首批1000支,将尽快投入实战检验。”

“经过我和王连长、陈参谋商议,一致决定,由你,姜晨同志,担任这个‘63式步枪改良及试点生产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指导、生产监督和质量控制工作。”

姜晨深吸一口气,挺直胸膛,目光依次扫过冯教授、王连长和陈参谋,用尽全身力气,郑重承诺道:“感谢首长和各位领导的信任!我,姜晨,接受任务!我保证,一定克服所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这1000支改良步枪的生产任务!绝不辜负首长和同志们的期望!”

一切又都回来了。

还是那熟悉的感觉。

熟悉的像是当年的自己。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靶场上回荡,带着年轻人的热血和一种超越年龄的责任感。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坚毅而温暖。

冯教授欣慰地点了点头:“很好!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记住,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而且必须严格保密。后续的具体安排,王连长和陈参谋会跟你对接。我这边还有其他紧急任务,必须马上动身返回部队。”

“希望下次我再来的时候,能看到第一批合格的改良步枪下线!”

“保证完成任务!”姜晨再次敬礼,声音洪亮。

王连长拍了拍姜晨的肩膀,语气也变得格外郑重:“小姜,从现在起,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这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政治任务,是军事任务!我们会全力支持你,需要什么人手、什么设备、什么材料,只要厂里能调动的,我们都优先保障!但最终的技术把关和质量保证,还得靠你自己!”

陈参谋也上前一步,说道:“姜晨同志,后续的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工时安排,我会尽快和你一起制定。保密条例和相关纪律,我也会向你详细传达。我们就是一个团队,目标一致,务必打赢这场生产仗!”

姜晨用力点头,心中充满了激动。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只在锅炉房默默忍受的大学生,他的人生轨迹,因为这次意外的穿越和他掌握的知识,已经与这个时代的家国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000支步枪,1000份责任,他必须全力以赴。

冯教授与王连长、陈参谋又低声交代了几句关于保密级别和联络方式的事项,便匆匆告辞。

看着他急促离去的背影,仿佛能感受到边境线上那日益紧张的硝烟气息。

靶场上,只剩下王连长、陈参谋和姜晨三人。

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长,也为远处的龙阳军工厂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工厂的机器依旧在轰鸣,但此刻在姜晨听来,那仿佛是为即将开始的新征程奏响的序曲。

“走吧,小姜。”王连长率先迈开脚步,“我们先回办公室,好好合计合计,这第一步该怎么走!”

“是!”

姜晨紧了紧手中的文件袋,迈开坚定的步伐,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