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情感是用户区分好坏的“刀”
我们一定要明白的是,单是意义不能影响人们的行为,不能让大脑对事物产生某种感觉。只有为事物赋予意义,让事物情感化,意义才能对人们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事物的意义,那么我们就会知道事物所带的情感是怎样的。只有事物带有某种情感,大脑才会知道它是好是坏,才能产生某种感觉。所以意义化是情感的基础,是为了让事物变得可理解和可感受。
心理学家威廉·冯特指出,“大脑处理信息会采取‘情感优先’的原则,情感指的是正面或负面感觉的细微闪念。这样的感觉会促使人们做出接近或者回避某些事物的行为。”冯特认为,人们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事物的这种细微的情感反应,让人们对事物产生了是好是坏的感觉——好感或反感。这种情感反应大多数是微妙的、短暂的、模糊的。在我们没有感受到它的时候,就已经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比如,你看一个小男孩的第一眼就感觉他很可爱。你是怎么产生这种感觉的呢?是因为他肉肉的脸蛋,还是因为他水汪汪的大眼睛,又或者是因为他卷卷的头发,这些都是带感的信息,这其中的任何一条信息都可以让大脑对他产生好感。总之,是大脑中事物之间建立的情感关联,启动了大脑对他产生喜欢的感觉。对大脑来说,情感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感觉是对事物感知的结果。
简而言之,情感就是大脑对信息好坏、对错的模糊感受和判断。大脑在一瞬间就可决定对该事物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是想接近还是想回避。就像你不自觉地走进一个品牌的店铺,或者不自觉地点开一个产品的图片一样,都是事物所带的情感在发挥作用。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启动了你的大脑,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一些行为。
情感就像一把刀,将这个世界简单地切分为好坏、对错和善恶。大脑从事物中获得的情感越好,就越是想要靠近、得到和拥有;从事物中获得的情感越是不好,就越是想要远离、回避和放弃。
情感还可以将这个世界分为带感的和无感的。带感能够快速引起大脑的关注,无感使大脑漠不关心。在一盆绿色植物、发霉的面包、一个杯子、一件衣服之中,大脑会对绿色植物有好感,因为它有正面的情感;会对发霉的面包产生反感,因为它带着负面的情感。这两个事物会优先引起大脑的关注。相比之下,大脑对一个杯子、一件衣服这样的中性事物恐怕是没有什么情感的——没有感觉。我们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会接触到很多信息,也对很多信息熟视无睹,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带感,大脑对其无感。我们在前文说过,认知决定情感。但是,对我们来说无感的信息和事物并不是真的无感,而是习惯和适应的结果。这些事物和信息,只要通过设计重新赋予意义就会重新带感。比如,这个杯子是星巴克的,这件衣服是女朋友送的,赋予意义后,这两件事物马上就会带感,变为特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