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唐太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两次赛马

第一次比赛

李世民从四岁开始学习骑马,两年来骑术进步很大。说起来,这两年的学习生活,实际上是一件苦差事,对于年仅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以想象的困难。虽然世民从小就喜欢马,对马不陌生,还经常看父亲骑马,可让他单独骑马,还是很危险。第一次骑马时,父亲送给世民一匹西域小白马。世民骑上后,当即被摔出很远。但他不服输,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让人抱到马背上继续骑。接连被摔下来四五次后,世民的脸撞破了好几个地方,服侍的下人劝说他休息,世民却坚定地说:“我不做失败的骑手,我要学会骑马。”于是,再次跨上马背,紧紧抓住马缰绳,伏在马背上一动不动,任凭小白马狂奔。

昭陵六骏之“青骓”,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飞练,定我戎衣”

多次摔下马背,世民遍体鳞伤。看到他的这副模样,母亲窦氏心疼地劝说:“还是过两年再练吧。”世民却不含糊退缩,在困难面前,他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耐心:他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开始,兴趣和决心始终不减。经过努力,他终于驯服了小白马。之后的日子里,他天天骑着小白马在马场里跑来跑去,从不间歇。长期坐在马背上,世民的大腿都肿了,父亲见此说:“休息一段时间再练吧。”世民依旧不胆怯,说:“我常听人说趁热打铁,要是我现在不练了,恐怕过几天就又不会骑了。”他坚持天天练习,从不间断。

就在世民刚刚驯服小白马不久,李渊在当地举办骑马比赛,选拔武士。小世民听说后,偷偷来到比赛场地,只见前来参赛的都是身材高大、勇猛威武的青年,他们胯下的马匹也是精选的宝马良驹,个个高昂着头,精神抖擞,跃跃欲试。

世民观看多时,并不畏惧,而是牵马来到报名处,大声说:“我要参加比赛。”

负责报名的官员见是一个小孩,没好气地说:“走开,走开,不要添乱。”

李世民说:“你又没规定小孩不能参加比赛,为什么不让我报名?”

官员生气地说:“小孩子多事,走开,耽误刺史大人的事,你能担当得起吗?”

李世民理直气壮地说:“刺史选拔武士,保家卫国,我报名比赛,也是为此,怎么会耽误他的事呢?”

就在二人争吵时,刘雷鸣奉命前来查看比赛准备事宜,他一眼见到李世民,急忙施礼说:“二公子,你怎么会在这里?”

官员一听眼前的小孩是二公子,吓得连忙给李世民鞠躬施礼,嘴里不停地说:“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公子原谅小人。”

李世民说:“我是来参加比赛的,你不要客气,给我报名吧。”

官员看看刘雷鸣,请示说:“二公子年幼,参加比赛会不会有危险?”

刘雷鸣知道世民骑术不错,可是一个六岁顽童,参加武士选拔赛,确实不得不慎重考虑。他想了想说:“我回去禀报唐公,请示一下再说。”

世民一听,急忙拦住刘雷鸣,不让他告诉父亲李渊。在他一再请求之下,刘雷鸣只好暂时让官员给他报名,然后急忙回去向李渊报告此事。

李渊听说世民报名参赛,既感到欣喜又非常担心。他高兴的是世民小小年纪,敢于独自报名参赛,说明他胆量过人;他担心的是世民擅自作主参加这样的比赛恐怕会遇到危险。他仔细斟酌以后,还是认为这个孩子做得太过分了。于是,他派人去喊世民,准备当面阻止他参加比赛。

再说李世民,他报上名后非常高兴,骑着马飞快地跑走了。在岐州广袤的大地上,这位只有六岁的贵族子弟热情飞扬,撒马狂奔,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显露出不同一般的勇敢与豪情。世民穿越一片沙丘地,很快来到武场。在这里,他度过了两年勤学苦练的时光,每日骑马练武,从不休息。恰在这时,李渊在众人陪同下也来到武场,看见李世民大声喊道:“世民,怎么还到处乱跑?刚才派人喊你,你不知道吗?”

李世民打马来到父亲跟前,施礼说:“孩儿见过父亲。”

“嗯,”李渊上下打量一下小世民,沉静地说:“听说你去报名了,你知道吗?这是武士选拔赛,你年龄还小,不许去胡闹。”

李世民反驳道:“比赛没有规定年龄,为什么我不能参加?”

李渊生气地说:“不要强词夺理。我已经通知报名处取消你的参赛资格了。”

“啊,”李世民大声说,“父亲,虽然你是刺史,可是你不能干涉赛事,比赛应该由负责比赛的人说了算!他们允许我报名,你怎么能随意取消?”

这句话出口,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他们只知道世民整日骑马练武,洒脱快活,却没有料到他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决心和思辨能力,一个个转向李渊,看他如何应对世民。

李渊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呵斥说:“小孩子懂什么!来人,把二公子送回府去。”

李世民不愿意失去比赛的机会,还想跟父亲争辩,就见李渊身后走出一人。这个人三十四五岁左右,中等身材,面目清秀,身上透出一股书卷之气。他叫刘文静,是李渊的旧交,因为仕途不畅,追随李渊有些日子了。正是这个刘文静,日后辅佐李氏父子起兵平天下,立下赫赫功绩,成为唐朝首要功臣之一。他来到前面,对李渊说:“唐公,在下以为二公子虽然年幼,却胸怀豪情,勇敢果断,志向不俗。而且,他勤于学习,骑术精湛,不同于一般少年,参加比赛应该不成问题。”

这番话顿时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李渊沉思多时,问李世民:“你为什么非要参加比赛?是不是以为自己骑术非常高超,比别人强?”

“不是,”世民回答,“孩儿想成为武士,保卫国家。”

诸人听了,更加惊异,议论道:“二公子果然不是凡夫俗子,少小年纪就有这样的伟大志向。”

李渊明白这些人大多数是附和自己,不过,世民能有这样的志向也令他很高兴,他最终决定允许世民参赛。这下,李世民开心极了,他谢过父亲,骑着马去练习了。

几天后,比赛开始了。李世民早早来到赛场,他身穿一身白衣,胯下一匹纯白小马,远远望去,就像一团晶莹剔透的雪雕,煞是引人注目。参加比赛的人很多,前来围观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日上三竿的时候,比赛号令一出,众多选手打马狂奔,你追我赶。顿时,尘土四起,马嘶声声,壮观的比赛场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激烈的竞争队伍中,李世民不甘落后,紧紧地抓住缰绳,双脚不住地踏着马镫,催促座下骏马快速奔跑。远处,窦夫人在丫鬟的陪同下也来到赛场。她担心地观望着,寻找着世民的身影。突然,丫鬟大声喊道:“二公子,他跑到前面来了。”

果然,李世民的马跑得越来越快,很快从后面冲上来,直追跑在前面的十几名选手。窦夫人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再看李世民,毫不胆怯,打马狂奔,与众多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高手一争上下。结果,在这次比赛中,六岁的李世民取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成为岐州有名的小骑手。

第二次赛马拜师父

小世民在比赛中一举成名,引来无数称赞和羡慕。在荣誉面前,他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这天,他来到武场,看到许多人都在练习骑马,其中,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骑术高超,在众人中表现不俗。世民觉得好奇,问身边随从:“那个小孩是谁?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随从回答:“他叫杜无芳,父亲是武功老家的下人,这次他们父子一起来岐州办事。听说他很会骑马,在武功老家是数一数二的高手。”

世民一听,立刻高兴地说:“太好了,我要和他一起骑马。”说完,他打马追赶杜无芳。很快,两个少年并马而行。李世民提议说:“听说你骑术高超,我想和你比一比。”

杜无芳来到岐州几天了,一直没有朋友,他看到李世民也是个小孩,而且喜欢骑马,随即答应道:“好。”

两人不再说话,各自提缰打马,顺着武场外的一条大道奔跑。随从跟在世民身后,突然见小主人飞跑起来,吓得急忙掉转马头,也跟着跑下去。

世民和无芳各自施展绝技,互不相让,从大道一直跑到一片草地,从草地又跑到一座山丘下。这时,世民累得汗流浃背,座下骏马也气喘吁吁,他偷偷打量杜无芳,只见他神态自若,毫无倦意,再看他骑的马,虽然有些气喘,却依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比照之下,世民心劲泄了大半,很快,他就落在对方身后。

杜无芳在前面跑了一段,回头看看世民喊道:“还比吗?”

世民上气不接下气地赶过来,诚恳地说:“你赢了。”

唐代的马球,是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运动

两个少年跳下马,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一边说话,一边休息。世民这才知道,杜无芳的父亲是老家的马夫,经常带着无芳一起喂马养马,无芳从刚刚会走路就接触马,所以他不但会骑马,还特别了解马的性情。杜无芳告诉李世民,要想成为真正的骑马高手,首先要和马交朋友,只有人和马彼此了解,心意相通,才能练出最高超的骑术。

世民静静地听着,心里十分敬佩。他由衷地说:“怪不得你的马这么棒,你的骑术这么高超。”

无芳脸色一红,不好意思地说:“你骑马的本领也很高,我看,过两年我不一定比得上你。”

就在这时,随从汗流满面地赶上来了,他见世民和无芳坐在一起,立即呵斥无芳:“你怎么这么大胆,敢和二公子坐在一起!”

杜无芳瞪大双眼,盯住李世民半天,方才呐呐地说:“你……你是二公子?”

李世民说:“是又怎么啦?”转而对随从说,“无芳骑术高超,还懂得养马,我要禀告父亲,让他留下来教我骑马。”

杜无芳忙说:“公子,我刚才乱说的。其实,我不过略懂一二,哪有什么真才实学,您可千万别放在心上。”

世民拉住无芳的手,认真地说:“你比我骑得快,骑得好,这是事实,你还想赖掉吗?我常听我母亲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今天总算见识了,我要让你陪我一起骑马。”

无芳低头不敢言语。

随从见状,劝说几句,带着世民和无芳一同赶回府邸。窦夫人听说世民领来了一位小老师,忙出来询问,她见杜无芳少年英俊,言谈不俗,高兴地说:“不错,果真是一表人才。好,世民,以后你就有伴了。”

随从忙伏在窦夫人耳边轻声说了几句,窦夫人睁大眼睛说:“真的?”原来,随从对窦夫人述说杜无芳的身世,说他是马夫的儿子,出身寒微,难与公子世民相提并论。

世民见母亲神色有异,正在疑惑,就听母亲说:“世民,无芳跟随父亲来办事,很快就会回去,看来不能与你长期相伴了。”

世民说:“这有什么难的,让他留下不就行了。无芳,你愿意留下吗?”

无芳低着头,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一方面,他觉得世民热情爽朗,正是一个好伙伴;另一方面,多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经验,让他懂得许多人情事故,他隐约觉得夫人不希望他留下来。

窦夫人看着世民说:“家里不是有许多骑术高明的武士吗?他们跟随你父亲多年了,让他们教你不行吗?”很明显,她的意思是说,这些人的骑术肯定比十岁的杜无芳高超。

李世民摇着头说:“母亲,武士骑马多注重驯服,而忽略马的性情,不懂得与马交朋友,这样下去,就是骑术再高明,也不会达到最顶尖的水平。”

这番话说得窦夫人瞪大了眼睛,她看看世民,再看看无芳,忽然露出笑容说:“噢,听世民这么说,无芳一定非常了解马的秉性,知道如何与马沟通啦,这倒是许多人都会忽略的问题。”

无芳微微抬起头说:“夫人,我自幼跟随父亲养马、喂马,特别喜欢马,所以了解马的一些生活习性。如果公子需要,我愿意为他照料马匹。”

“那可不行,”世民急着说,“你不能只去喂马,你要教我关于马的知识,还要教我怎么样成为最顶尖的骑手呢。”

“不敢不敢,”无芳急忙说,“我怎么能教公子呢?”

“为什么不能?”世民认真地问,“我听母亲说古代的圣贤都能不耻下问,虚心好学,我向你请教有错吗?”

窦夫人听闻此言,心里豁然明朗,她不再阻拦世民,而是说:“既然世民这么希望无芳留下,我看无芳也不要推辞了,你去跟你父亲商量一下,留在世民身边一起练习骑马吧。”

世民和无芳听到这句话,高兴地互相看了一眼,飞快地跑走了。从此,世民在无芳的陪伴和指导下,天天骑马谈马,与马为友,以马为乐,度过了快乐有意义的美好时光。两人虽说是主仆,却胜似朋友,这在当时世族观念强烈的社会里,的确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