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801法学综合二(民法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01法学综合二(民法学50分、刑法学50分、民事诉讼法学25分、刑事诉讼法学25分)
民法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杨某与郑某系夫妻关系。郑某于1996年8月l9日在未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离家出走,当时其年事已高且身患严重肝炎和精神疾病。家人曾多处寻找无果,遂于1999年11月3日在报纸刊登寻人启事,仍无音讯。2001年3月5日杨某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依法宣告郑某死亡。2002年3月25日法院作出死亡宣告判决,但判决中未确定郑某的死亡日期。郑某的死亡日期应确定为( )。
A.1996年8月19日
B.1999年11月3日
C.2001年3月5日
D.2002年3月25日
2.关于意思表示的相对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遗赠的意思表示的相对人是受遗赠人
B.代理授权的意思表示不必有相对人
C.对未成年人法律行为进行追认的相对人不必是该未成年人
D.撤销权行使的意思表示不必有相对人
3.以下不属于形成权行使行为的是( )。
A.甲因错误而向法院请求撤销合同
B.乙行使约定解除权
C.丙行使债权人代位权
D.丁对无权代理行为的追认
4.关于物,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消费物的使用权人一般是所有权人
B.一副扑克牌是集合物
C.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成分
D.租金不是孳息
5.以下财产,可设定抵押权的是( )。
A.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楼
B.村民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C.某印刷厂的印刷机
D.高速公路的收费权
6.以下合同,既可以是有偿行为也可以是无偿行为的是( )。
A.买卖合同
B.委托合同
C.租赁合同
D.赠与合同
7.关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标的物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B.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履行时起由买受人承担
C.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D.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8.关于赠与合同,依我国现行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
B.除非经过公证,赠与合同不得任意撤销
C.赠与人因过失而不知赠与物有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不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D.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赠与人的继承人有权撤销赠与,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9.关于高度危险责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B.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C.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D.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10.关于动物侵权,依我国现行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动物饲养人如果证明损害与受害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可以不承担责任
B.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证明自己尽到管理职责,不承担责任
C.遗弃的动物在遗弃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原动物饲养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D.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31.下列哪些情形下,甲能够善意取得相应的物权?( )
A.乙将汽车卖给丙,交付但未办理过户登记,后乙又向丙借车使用,在使用期间将该车卖给不知情的甲
B,乙在夜间下班的路上,捡到一只小狗,送给不知情的甲
C.保留所有权的动产买卖中,尚未付清全部价款的买方将动产押给不知情的甲
D.生产设备的承租人以其租赁的设备向不知情的甲设定抵押
32.甲受乙欺诈,将家中价值l0万元的古董以2万元卖给乙,并交付。乙买得该古董后找人整修,支出费用5千元,再以15万元卖给古董收藏家丙。半年后,甲在丙所办的展览会上见到该古董,得知其价格后,向乙提出撤销受欺诈而为的买卖合同。就该案,判断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甲受乙欺诈,可向乙主张合同撤销权
B.甲得向丙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C.丙取得该古董所有权,但应返还甲10万元,并对乙有追偿权
D.乙应返还甲l0万元,甲应向乙支付5千元整修费
33.甲乙丙三人承租了丁位于街面的房屋。在租期内,丁决定出售其出租的房屋。丁在该出租的房屋所在街面上张贴公开拍卖该出租房屋的启示,定于三个星期后的某日在某处举行拍卖竞标。在拍卖当日,中标者戊与丁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
三个月后,丁通知甲乙丙搬出其承租的房屋。三人拒绝搬出,认为丁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优先购买权,请求法院确认丁与戊的买卖合同无效。判断下列哪些说法错误( )。
A.丁在处分自有房屋时张贴拍卖启示,已向承租人尽到通知义务
B.甲乙丙在三个星期内未行使优先购买权,可推定其放弃优先购买权
C.戊与丁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D.出租人丁处分自有物的通知义务应直接对承租人履行
34.宏兴商业公司向银行贷款700万元,同时请求关联公司甲、乙、丙为其担保债务。其中,甲乙公司与银行订立保证合同,约定甲乙公司共同承担保证人义务。丙公司则以自己的一栋楼房设立抵押并登记,没有约定担保范围。债务到期,宏兴公司没有还款。此案应如何认定?( )
A.甲、乙出具共同保证,意味着他们对宏兴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B.若甲、乙事后相互约定各承担350万元担保份额,该约定未经银行同意不得生效
C.银行可以先就丙公司的抵押物拍卖清偿,也可以执行甲乙公司的保证担保
D.若丙的楼房毁于地震,银行可以主张甲公司或乙公司承担全部还款责任
35.甲公司在受让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在该土地上建成一栋写字楼。为开发其他项目之融资的需要,甲公司以评估价为40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为抵押,向乙银行借款3000万元,双方在土地管理部门完成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其后,甲公司又以评估价为3000万元的该写字楼为抵押物,向丙银行借款2000万元,并在房屋管理部门完成了房屋抵押登记。两年后,甲公司无力还贷,乙、丙两银行皆诉请人民法院实现其抵押权。他们的抵押权应如何行使?( )
A.乙银行应将写字楼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就土地使用权所得的价款,丙银行无权优先受偿
B.乙银行应将写字楼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就写字楼所得的价款,乙银行无权优先受偿
C.乙、丙银行应就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分别估价,分别处分,并就拍卖所得价款分别清偿相应的抵押权
D.乙、丙两银行应就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分别估价,一并处分,并就拍卖所得价款分别清偿相应的抵押权
36.关于诉讼时效的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
B.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C.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D.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应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37.甲有轿车一辆、别墅一幢、公寓一套。甲出国前,将轿车赠与乙,交付后未办理登记;将别墅卖与丙,尚未办理过户登记,但就该移转协议办理了预告登记;将公寓出租给丁。甲在国外移民后,将这三部分财产全部卖给戊,并对各项财产办理了所有权移转登记。关于受赠人乙、买受人丙、承租人丁对戊可主张的权利,下列哪些意见是正确的?( )
A.甲乙赠与合同有效,乙根据赠与合同对轿车享有所有权,可以对抗戊的所有权
B.甲丙买卖合同有效,丙可对抗戊的所有权
C.承租人丁的债权,可以对抗戊的所有权
D.受赠人乙、买受人丙、承租人丁仅有一人可对抗戊的权利
38.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在效力方面的关系,可以是以下哪些选项?( )
A.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
B.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有效
C.主合同有效,担保合同无效
D.无论主合同效力如何,担保合同的效力从当事人的约定
39.关于代理,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代理人可以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公司的代理人
C.代理人必须具有承受代理行为法律效果的资格
D.法定代理人选任他人为复代理人,无需被代理人同意
40.关于法律行为的效力与意思表示的关系,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法律行为的效力是基于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发生
B.法律行为的效力不必都是基于意思表示,只要是基于行为人的主要的意思表示即可
C.未表示于外部的内心意欲,不产生任何法律行为的效力
D.法律行为的效力为法律所赋予,而该效力也是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抵押与动产质押有何区别?
2.简述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规制。
四、分析题(1—2题各l2分,3—4题各6分,共36分)
1.法大三年级学生小李每天都要在老李的报亭买一份单价1元的北京日报。在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立场下,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天,小李把一张5元纸币放在柜台,老李收下后,放回4枚1元硬币和一份北京日报,小李收起钱和报纸离去。小李和老李实施了哪几项法律行为?
(2)另一天,小李把一枚1元硬币放在柜台,老李收下后,误将售价3元的南方周末当成北京日报交给小李。小李收起报纸离去。事后,老李发现报纸给错了。老李如何主张救济?
(3)又一天,由于法大学生争相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小李到报亭购买北京日报。老李告知,当日的北京日报已售罄,但当天的北京晚报也登载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小李遂买下北京晚报。小李回到教室打开报纸,发现该报纸只是刊登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摘要,而不是如北京日报那样登载全文。小李如何主张救济?
(4)报亭新到一种时尚杂志,每本5.2元。勾了让顾客周知,老李贴出海报。海报误将该杂志价格写成2.5元。小李以2.5元买走该杂志一本。事后,老李发现价格写错。老李如何主张救济?
参考答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01法学综合二(民法学50分、刑法学50分、民事诉讼法学25分、刑事诉讼法学25分)
民法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杨某与郑某系夫妻关系。郑某于1996年8月19日在未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离家出走,当时其年事已高且身患严重肝炎和精神疾病。家人曾多处寻找无果,遂于1999年11月3日在报纸刊登寻人启事,仍无音讯。2001年3月5日杨某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依法宣告郑某死亡。2002年3月25日法院作出死亡宣告判决,但判决中未确定郑某的死亡日期。郑某的死亡日期应确定为( )。
A.1996年8月19日
B.1999年11月3日
C.2001年3月5日
D.2002年3月25日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记忆型考点,宣告死亡的死亡日期的认定。
【答案】D
【解析】《民通意见》第36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判决书除发给申请人外,还应当在被宣告死亡的人住所地和人民法院所在地公告。”据此,本题中,2002年3月25日法院作出郑某死亡的宣告判决。
2.关于意思表示的相对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遗赠的意思表示的相对人是受遗赠人
B.代理授权的意思表示不必有相对人
C.对未成年人法律行为进行追认的相对人不必是该未成年人
D.撤销权行使的意思表示不必有相对人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理解应用型考点,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区分,2010年真题单选第4题曾经考过,属重复考点。
【答案】C
【解析】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企图发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根据意思表示是否以向相对人实施为要件,可将意思表示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应向相对人实施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无需向相对人实施的意思表示,如设立遗嘱。大多数的意思表示都有相对人,如债务免除、合同解除、授予代理权等均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A项中,遗赠是单方的、无偿的法律行为,只需遗赠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并不需要到达受遗赠人或者由其了解,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B项,代理权的授予,其目的是使代理人为代理行为,所以,其授权必须为代理人知悉,因此,代理权的授予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C项中,法定代理人时未成年人法律行为的追认,追认的意思表示的相对人可以是未成年人,也可以是法律行为的另一方当事人。D项中,撤销权是形成权,撤销权行使的法律后果关系到另一方当事人,所以撤销的意思表示必定有其相对人。
3.以下不属于形成权行使行为的是( )。
A.甲因错误而向法院请求撤销合同
B.乙行使约定解除权
C.丙行使债权人代位权
D.丁对无权代理行为的追认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形成权的含义与应用以及代位权的属性。
【答案】C
【解析】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完全凭借单方的意思表示就能使既存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包括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形成权,依其所生效力可分为:①生效形成权,即使法律关系发生效力的形成权。如权利人对无权处分行为的追认权、本人对无权代理行为的承认权等。②变更形成权,即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形成权。如在选择之债中,选择权的行使使之转化为简单之债;重大误解情形下当事人的变更权。③消灭形成权,即使法律关系消灭的形成权。如抵销权、撤销权、解除权、继承抛弃权等。A项属于行使撤销权的行为,广义上讲,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B项属于行使解除权的行为,也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C项中的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代替债务人向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权利,属于一种法定债权的权能,所以代位权更接近于请求权而非形成权。
4.关于物,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消费物的使用权人一般是所有权人
B.一副扑克牌是集合物
C.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成分
D.租金不是孳息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民法中物的分类,涉及消费物、集合物、孳息与物的构成。本题略有难度。
【答案】AC
【解析】A项中,消费物,是指一次性使用就归于消灭或者改变原有形态和性质的物,如粮、油、糖、茶等生活用品都属于消费物。消费物不能作为转移物的使用权的债的标的物,只能作为消费借贷或者转移所有权等债的标的物。所以,消费物的使用权人一般就是所有权人。B项中,根据物的构成单元为标准可将物分为单一物、合成物和集合物。单一物,是指独立成一体的物,如一块手表、一本书。合成物,是指由数个单一物构成的物,但形体上已成为单一体,如钻石项链。集合物,是指根据当事人意思、交易-赁例或法律规定,将数个单一物、合成物确认为观念上一体的物,如一个图书馆的藏书。单张的扑克牌是不能发挥扑克牌的功效的,所以一副扑克牌不属于集合物,而是单一物。C项中,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D项中,孳息,是指因物或者权益而生的收益。孽息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照物的自然性质而产生的收益物,如果树上采摘的果子,母鸡产的蛋等。法定孳息,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产生的收益物,如租金、承包费、利息及迟延支付的利息。
5.以下财产,可设定抵押权的是( )。
A.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楼
B.村民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C.某印刷厂的印刷机
D.高速公路的收费权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记忆型考点,抵押物的范围,主要是法律禁止的抵押物范围。
【答案】C
【解析】物权抵押标的物,也称抵押财产或抵押物,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担保的财产。抵押物须为抵押人所有或有权处分,须为可流通之物,并且不移转占有。根据《物权法》第180条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运输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根据《物权法》第184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本题A项中,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楼属于第184条第(三)项的内容,不能设定抵押。B项中,村民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第184条第(二)项规定的内容,不能设定抵押。C项中,印刷厂的印刷机属于第180条第1款第(四)项规定的生产设备,可以设定抵押。D项中,高速公路的收费权属于债权,可以设定权利质押,不能设定抵押。
6.以下合同,既可以是有偿行为也可以是无偿行为的是( )。
A.买卖合同
B.委托合同
C.租赁合同
D.赠与合同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分类与应用。
【答案】B
【解析】依据当事人之间有无对价的给付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有偿合同,是指当事人为取得利益而需支付代价的合同。无偿合同,是指当事人从对方取得利益而无需支付代价的合同。A项中,买卖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于他方,他方受领标的物并支付价款的合同。所以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B项中,委托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处理事务的合同。委托合同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C项中,租赁合同,是指双方约定由一方将物交付他方使用、收益,而由他方支付租金的行为。所以租赁合同为有偿、双务合同。D项中,赠与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将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无偿转移给对方,而对方表示接受的合同。赠与合同是无偿的单务法律行为,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只有赠与人一方负有转移承诺的赠与物的所有权的义务,而对方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所以。
7.关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标的物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B.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履行时起由买受人承担
C.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D.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记忆应用型考点,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转移。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B项,根据《合同法》第144条规定:“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据此,买卖在途标的物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转由买受人承担。C项,根据《合同法》第143条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D项,根据《合同法》第149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8.关于赠与合同,依我国现行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
B.除非经过公证,赠与合同不得任意撤销
C.赠与人因过失而不知赠与物有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不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D.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赠与人的继承人有权撤销赠与,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赠与合同的性质、撤销权的分类与行使以及瑕疵担保的规定。
【答案】C
【解析】赠与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将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无偿转移给对方,而对方表示接受的合同。A项中,赠与合同是诺成性的,即只要双方当事人就无偿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与接受转移达成协议,即可生效,而不以赠与物的实际交付为要件。《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据此,B项中,除“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得任意撤销之外,其它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而且这一权利的行使不以公证为前提。C项,根据《合同法》第191条第2款规定:“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只有赠与人故意不告知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情形下,赠与人才承担责任。D项中,根据《合同法》第193条规定:“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9.关于高度危险责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B.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C.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D.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侵权责任法》中关于高度危险责任认定的相关规定。
【答案】D
【解析】《侵权责任法》第70条规定:“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据此,A项中,民用核设施事故责任免除的条件是损害是由战争等情形造成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侵权责任法》第71条规定:“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据此,B项中,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经营者免责的条件是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并不包含受害人重大过失。C项中,《侵权责任法》第72条规定:“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D项中,《侵权责任法》第7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10.关于动物侵权,依我国现行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动物饲养人如果证明损害与受害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可以不承担责任
B.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证明自己尽到管理职责,不承担责任
C.遗弃的动物在遗弃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原动物饲养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D.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动物侵权责任抗辩的相关规定。
【答案】B
【解析】《侵权责任法》第78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所以,A项动物饲养人如果证明损害与受害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可以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表述过于绝对。B项中,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1条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2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据此,C项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仍要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3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由此可见,D项第三人引起动物致人损害的,第三人和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31.下列哪些情形下,甲能够善意取得相应的物权?( )
A.乙将汽车卖给丙,交付但未办理过户登记,后乙又向丙借车使用,在使用期间将该车卖给不知情的甲
B,乙在夜间下班的路上,捡到一只小狗,送给不知情的甲
C.保留所有权的动产买卖中,尚未付清全部价款的买方将动产抵押给不知情的甲
D.生产设备的承租人以其租赁的设备向不知情的甲设定抵押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答案】AC
【解析】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善意取得不限于所有权,其他物权也可以善意取得。《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根据《物权法》,机动车属于特殊动产,其所有权的变动模式是交付生效、登记对抗主义,即买卖双方的所有权变动看交付,交付之后归买受人。买受人和第三人之间所有权的归属看登记。A选项中,乙将汽车卖给丙,丙取得汽车的所有权,乙再卖给甲属于元权处分行为,甲取得汽车符合《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的要件,取得所有权。B项中,乙将小狗送给不知情的甲,不属于有偿转让,甲不能善意取得小狗。C项中,不转移所有权的买卖,未付清全部价款的买方将动产抵押给不知情的甲,属于无权处分的行为,且该抵押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D项中,承租人擅自处分租赁物属于无权处分行为,但是从题中的表述并不能看出租赁物已转移占有,不符合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的要件,所以,甲不能善意取得租赁物。
32.甲受乙欺诈,将家中价值10万元的古董以2万元卖给乙,并交付。乙买得该古董后找人整修,支出费用5千元,再以15万元卖给古董收藏家丙。半年后,甲在丙所办的展览会上见到该古董,得知其价格后,向乙提出撤销受欺诈而为的买卖合同。就该案,判断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甲受乙欺诈,可向乙主张合同撤销权
B.甲得向丙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C.丙取得该古董所有权,但应返还甲10万元,并对乙有追偿权
D.乙应返还甲10万元,甲应向乙支付5千元整修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受欺诈合同的效力、撤销权行使的法定后果以及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答案】BCD
【解析】《合同法》第54条第2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本题中,A项,甲受乙欺诈,将家中价值10万元的古董以2万元卖给乙,所以甲可依据第54条第2款的规定主张合同撤销权。BC两项中,乙以15万元卖给古董收藏家丙,丙取得古董的所有权,符合《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的要件,所以,丙对古董享有所有权,甲不得向丙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丙也不需要向甲返还10万元。D项,甲撤销合同之后,合同归于无效,双方所得财物构成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因而甲应当向乙返还两万元货款,乙应当向甲支付因买古董而获得的价款十五万,另外,乙为了修古董而花费的5000元,乙可以要求返还。
33.甲乙丙三人承租了丁位于街面的房屋。在租期内,丁决定出售其出租的房屋。丁在该出租的房屋所在街面上张贴公开拍卖该出租房屋的启示,定于三个星期后的某日在某处举行拍卖竞标。在拍卖当日,中标者戊与丁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三个月后,丁通知甲乙丙搬出其承租的房屋。三人拒绝搬出,认为丁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优先购买权,请求法院确认丁与戊的买卖合同无效。判断下列哪些说法错误?( )
A.丁在处分自有房屋时张贴拍卖启示,已向承租人尽到通知义务
B.甲乙丙在三个星期内未行使优先购买权,可推定其放弃优先购买权
C.戊与丁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D.出租人丁处分自有物的通知义务应直接对承租人履行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房屋租赁合同中的优先购买权。
【答案】AB
【解析】《合同法》第230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由此可见,A项中,出租人丁在出卖出租的房屋之前负有义务直接通知承租人甲乙丙,但是丁在处分已经出租的房屋时张贴拍卖启示,并没有直接通知甲乙丙,其张贴拍卖告示的行为并不能认定为其履行了通知义务。B项中,优先购买权的推定放弃是指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未表示的情形,本题中出租人丁没有履行通知义务,15日的期间无从开始计算,也就无从谈起甲乙丙放弃优先购买权。C项中,出租人丁对房屋享有所有权,因而其对房屋享有处分权,其未通知的行为并不影响其与戊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所以,戊与丁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34.宏兴商业公司向银行贷款700万元,同时请求关联公司甲、乙、丙为其担保债务。其中,甲乙公司与银行订立保证合同,约定甲乙公司共同承担保证人义务。丙公司则以自己的一栋楼房设立抵押并登记,没有约定担保范围。债务到期,宏兴公司没有还款。此案应如何认定?( )
A.甲、乙出具共同保证,意味着他们对宏兴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B.若甲、乙事后相互约定各承担350万元担保份额,该约定未经银行同意不得生效
C.银行可以先就丙公司的抵押物拍卖清偿,也可以执行甲乙公司的保证担保
D.若丙的楼房毁于地震,银行可以主张甲公司或乙公司承担全部还款责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保证合同的类型以及法定效力。
【答案】ACD
【解析】《担保法解释》第19条第1款规定:“两个以上保证人对同一债务同时或者分别提供保证时,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应当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本题A项中,甲乙丙公司共同为宏兴公司承担保证人义务,但没有约定保证份额,根据第19条第1款的规定甲乙对宏兴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B项中,甲乙约定各承担350万元担保份额,对外无效,但是在甲乙之间具有效力。《担保法解释》第38条第1款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者物的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份额。”所以,C项中,银行可以先就丙公司的抵押物拍卖清偿,也可以执行甲乙公司的保证担保。《担保法解释》第38条第2款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物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或者担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灭失而没有代位物的,保证人仍应当按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承担保证责任。”据此,若丙的楼房毁于地震,银行可以主张甲公司或乙公司承担全部还款责任。
35.甲公司在受让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在该土地上建成一栋写字楼。为开发其他项目之融资的需要,甲公司以评估价为40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为抵押,向乙银行借款3000万元,双方在土地管理部门完成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其后,甲公司又以评估价为3000万元的该写字楼为抵押物,向丙银行借款2000万元,并在房屋管理部门完成了房屋抵押登记。两年后,甲公司无力还贷,乙、丙两银行皆诉请人民法院实现其抵押权。他们的抵押权应如何行使?( )
A.乙银行应将写字楼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就土地使用权所得的价款,丙银行无权优先受偿
B.乙银行应将写字楼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就写字楼所得的价款,乙银行无权优先受偿
C.乙、丙银行应就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分别估价,分别处分,并就拍卖所得价款分别清偿相应的抵押权
D.乙、丙两银行应就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分别估价,一并处分,并就拍卖所得价款分别清偿相应的抵押权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抵押权中房地一体规则以及优先受偿的顺序。
【答案】A
【解析】《物权法》第182条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据此,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单独抵押,如果土地上已经存在建筑物的,则必须房地同时抵押,学界将其称为“房地同抵”。“房地同抵”属于强制性规范,因此,抵押人未将房屋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本案中,甲公司用土地使用权向乙银行设定抵押,因此,应视为土地使用权与已经建成的房屋均已抵押给了乙公司。同理,丙公司的抵押权标的也是该房地。根据《物权法》第199条的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抵押权已登记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本题中,两个抵押权都已经登记,乙的抵押权登记在先,丙的抵押权登记在后,根据登记的先后顺序,在清偿时乙的抵押权优先实现,之后丙的抵押权才能实现,而且乙丙两公司实现抵押权的范围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上房屋所有权。本案中,乙银行的抵押权优于丙银行,因而应当先于丙银行受偿,因而应当选A。
36.关于诉讼时效的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
B.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C.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D.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应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断以及适用规则。
【答案】BCD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第1款规定:“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据此,A项的表述遗漏了“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规定》第8条规定:“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目起计算。”《规定》第17条第2款规定:“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规定》第3条:“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37.甲有轿车一辆、别墅一幢、公寓一套。甲出国前,将轿车赠与乙,交付后未办理登记;将别墅卖与丙,尚未办理过户登记,但就该移转协议办理了预告登记;将公寓出租给丁。甲在国外移民后,将这三部分财产全部卖给戊,并对各项财产办理了所有权移转登记。关于受赠人乙、买受人丙、承租人丁对戊可主张的权利,下列哪些意见是正确的?( )
A.甲乙赠与合同有效,乙根据赠与合同对轿车享有所有权,可以对抗戊的所有权
B.甲丙买卖合同有效,丙可对抗戊的所有权
C.承租人丁的债权,可以对抗戊的所有权
D.受赠人乙、买受人丙、承租人丁仅有一人可对抗戊的权利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赠与合同与买卖合同中所有权的转移、预告登记的效力以及买卖不破租赁原则。
【答案】BC
【解析】甲移居国外后,将轿车、别墅、公寓全部卖给戊,并对各项财产办理了所有权移转登记,所以,戊对上述三项财产享有所有权,除非他人有可以对抗的事由。《物权法》第24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A项中,甲出国前,将轿车赠与乙,交付后未办理登记,所以,乙对轿车享有所有权,但因为没有办理登记,所以不能对抗戊。《物权法》第2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本题中,B项中,甲将别墅卖给丙尽管尚未办理过户登记,但就该移转协议办理了预告登记,所以,甲未经丙同意将别墅卖给戊的行为并不能引起房屋所有权发生变动,丙有权对抗戊。C项中,根据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承租人丁可以其承租权对抗戊的所有权。D项中,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丙和丁两人有权对抗戊的所有权。
38.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在效力方面的关系,可以是以下哪些选项?( )
A.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
B.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有效
C.主合同有效,担保合同无效
D.无论主合同效力如何,担保合同的效力从当事人的约定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关系。
【答案】ABC
【解析】《担保法》第5条第1款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物权法》第172条第1款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项中,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都明文规定,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B项中,两部法律同时又规定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可因为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而有效。C项中,虽然担保合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但他仍属于独立的合同,所以,主合同有效,担保合同也可能无效。D项中,从《物权法》第172条第1款的规定来看,物保合同的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应该说它改变了《担保法》关于“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即使当事人另有约定也是如此,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但是目前暂时没有这样的法律规定。
39.关于代理,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代理人可以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公司的代理人
C.代理人必须具有承受代理行为法律效果的资格
D.法定代理人选任他人为复代理人,无需被代理人同意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代理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答案】BC
【解析】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据代理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所以,A、C项中,要求代理人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又因为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人不必具有承受代理行为法律效果的资格,代理人可以是限制行为能力人。B项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是代表公司实施法律行为的自然人,其行为后果由公司承担。它对外就是公司本身,而非公司的代理人。复代理,又称再代理、转代理,是指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将其所享有的代理权转托他人而产生的代理。根据《民法通则》第68条的规定“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没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对自己所转托的人的行为负民事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转托他人代理的除外。”由此可见,第68条针对的是委托代理情形下的复代理。D项中的法定代理人无条件地享有复任权,因为法定代理发生的基础不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而是法律的直接规定,同时法定代理权具有概括性,其范围甚广,又不允许代理人任意辞任,而且被代理人往往无同意表示的意思能力。
40.关于法律行为的效力与意思表示的关系,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法律行为的效力是基于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发生
B.法律行为的效力不必都是基于意思表示,只要是基于行为人的主要的意思表示即可
C.未表示于外部的内心意欲,不产生任何法律行为的效力
D.法律行为的效力为法律所赋予,而该效力也是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法律行为的效力与意思表示的关系。
【答案】ABCD
【解析】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因意思表示而发生司法效果的行为。A项中,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法律行为的效力是基于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发生。D项中,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种不同的法律行为,其实无非就是保护当事人内心希望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B项中,在有些情况下,行为人只要对主要内容进行意思表示即可,民法中的任意性规范可以补充其意思,使其行为生效。C项中,意思表示是一种表意行为,是当事人想要实现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这种内心意思的对外表示,即行为人将其内在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表示的方式可以采取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所以,行为人未表示于外部的内心意欲,不产生任何法律行为的效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抵押与动产质押有何区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是一个较为宏观的制度比较考察,在答题思路上,要先答出两个概念的含义,然后再进行比较。从本题的考察不难发现,考生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在微观上能够分辨细致的考点,更要注意一些宏观上的比较学习。该题就是对担保物权中两项最为常用的物权类型的考察。
答:抵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不转移占有的特定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可以就担保物变价并优先受偿。
动产质押,是指债权人为担保其债权而占有由债务人或第三人交付的财产,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将占有的财产依法处分并就所得价金有限受偿。
抵押与动产质押的区别主要有:
(1)标的物不同。抵押以不动产为标的物,一般不在动产上设定抵押。动产质押的的标的物为动产。
(2)是否需要转移占有不同。抵押不需要转移标的物的占有,动产质押需要转移标的物的占有。
(3)公示方式不同。抵押以登记的方式实现其权利公示,动产质押则以交付动产实现其权利公示。
(4)实现方式不同。抵押权人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而行使其抵押权时,一般须申请法院拍卖抵押物,以清偿自己的债务。动产质押权人可以不经诉讼程序而得径行按市场价格变卖质押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质物。
(5)担保机能不同。抵押权为非占有性担保物权,以优先受偿效力来发挥担保作用。而质权除了具有优先受偿效力外,尚需要对标的物占有,由质权人直接控制标的物,给出质人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及时履行债务。这种占有、留置效力为抵押权所不具备。
2.简述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规制。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侵权责任法》是该年的新增制度热点,在之前的选择题中已经直接考了两题。从分值分配上来看,对于每年的新增法律的考察都将成为重点复习的对象,这不仅于民法,于其他部门法也同样重要。就答题思路而言,只要能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作答即可。
答: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本人或者第三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利益免遭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行为。
《侵权责任法》第31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威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由此可见,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规制分为两个方面:
(1)自然原因引起的险情的责任承担
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受益人应给予适当补偿。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2)人为原因引起的险情的责任承担
紧急避险适当的,引起险情的人承担责任;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紧急避险不适当,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责任。
四、分析题(1~2题各12分,3~4题各6分,共36分)
1.法大三年级学生小李每天都要在老李的报亭买一份单价1元的北京日报。在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立场下,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天,小李把一张5元纸币放在柜台,老李收下后,放回4枚1元硬币和一份北京日报,小李收起钱和报纸离去。小李和老李实施了哪几项法律行为?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物权行为理论是民法中反复考察的重点,尤其在《物权法》出台以后,物债二元对立更是为法律所明确规定。一般而言,在买卖交易物权变动的场合下,至少存在三项法律行为,一项负担行为,两项处分行为。
答:小李和老李实施的法律行为有:一项负担行为和三项物权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①买卖报纸的行为是负担行为;②交付5元钱属于转移5元纸币所有权的物权行为;③交付一份北京日报的行为属于转移报纸所有权的物权行为,找回4枚1元硬币属于转移4枚硬币所有权的物权处分行为。
(2)另一天,小李把一枚1元硬币放在柜台,老李收下后,误将售价3元的南方周末当成北京日报交给小李。小李收起报纸离去。事后,老李发现报纸给错了。老李如何主张救济?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的解答思路应从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之间的关系上来展开,很明确,小李与老李在本案中达成的合同标的是北京日报,故小李取得南方周末是没有负担行为支撑的。据此,老李可以主张不当得利要求小李返还南方周末。同时也可以重大误解为由,撤销转移南方周末所有权的物权行为。
答:在此案情形下,老李的物权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老李可以选择两种救济途径。
①不撤销物权意思表示,依据不当得利要求小李返还原物。南方周末这份报纸的所有权已经转移至小李,但是却不是契约之标的物,所以,小李占有该报纸不具有法律上的原因,老李可以依据不当得利要求小李返还南方周末。
②老李可以重大误解为由,撤销转移南方周末所有权的物权行为。经撤销后,南方周某所有权回归老李,老李再通过物上请求权要求小李返还南方周末。
(3)又一天,由于法大学生争相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小李到报亭购买北京日报。老李告知,当日的北京日报已售罄,但当天的北京晚报也登载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小李遂买下北京晚报。小李回到教室打开报纸,发现该报纸只是刊登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摘要,而不是如北京日报那样登载全文。小李如何主张救济?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考察的受欺诈合同的效力,难度不大。在此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对于合同的效力状态(如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等)以及相关的法律后果要牢牢掌握,在今后的考试中还会反复出现。
答:小李可通过行使撤销权来实现救济。具体分析如下:
老李的行为存在欺诈,小李因受到老李的欺诈而同意了买卖报纸的契约与履行物权的行为。所以,小李可以同时撤销因被欺诈而为的物权意思表示和债权意思表示,行为被撤销后,自始无效。小李即可依据物上请求权要求对方返还其当初购买报纸的钱币。
(4)报亭新到一种时尚杂志,每本5.2元。为了让顾客周知,老李贴出海报。海报误将该杂志价格写成2.5元。小李以2.5元买走该杂志一本。事后,老李发现价格写错。老李如何主张救济?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对于老李的行为性质的认定是解题的核心,不难发现老李的意思表示存在明显的错误,应当定性为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合同。故老李可以行使法定撤销权来实现权利救济。
答:老李可撤销买卖合同,并依据不当得利实现救济。老李的意思表示存在错误,所以他可据此撤销错误的债权意思表示,契约也就自始无效。但是基于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物权行为不受上述债权行为的影响。此时,老李可依据不当得利要求返还已经交付的标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