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眼的胚胎发育

一、胚眼的发生和形成

胚眼(embryonic eye)是由神经外胚叶、表皮外胚叶和中胚叶发育而成。

卵受精后成妊卵,妊卵分裂形成桑葚胚、囊胚。囊胚发育时,细胞分化为外、中、内三个胚层,外胚层形成神经管。在胚胎3周(胚长3.2mm)时,由神经管发育而来的前脑两侧形成对称的囊状突起,称“视泡”(optic vesicle,图2-19)。视泡向前生长,近脑端较窄形成视茎(optic stalk),即视神经始基。在胚胎第4周(胚长4mm)时,视泡继续膨大,形如囊状隆起,并与覆盖其上的表皮外胚叶逐渐接近。二者接触后,该处的表皮外胚叶迅速增厚形成晶状体板(lens plate),随后晶状体板内陷,凹陷逐渐加深而形成晶状体泡(lens vesicle)。与此同时,视泡的远端偏下方渐向内凹陷形成一有双层细胞壁的杯,称为“视杯”(optic cup)。视杯早期下方为一裂缝,称为“胚裂”(fetal cleft)。胚裂由视杯缘伸展,沿视茎下面几达前脑壁。围绕视杯的中胚叶玻璃体动脉经胚裂进入视杯内。视杯逐渐深凹并包围晶状体,视杯前缘最后形成瞳孔。视杯为两层组织,两层在杯缘和杯裂处相连,内层形成视网膜感觉层,外层形成色素上皮层。胚裂于胚胎第5周(12mm)开始闭合,由中部开始,向前后延伸。当胚长达17mm时,除视茎下外,完全闭合。围绕视杯和晶状体泡的中胚叶已形成脉络膜和巩膜及血管的始基,此时眼的各部组织初具雏形,即形成胚眼。当胚裂闭合不全时,可形成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和先天性虹膜睫状体缺损。

图2-19 胚眼的形成示意图

二、眼球各部的发育

1.神经外胚叶的发育

(1)视网膜 视杯外层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为一层细胞。胚胎第4周时细胞内出现色素颗粒,至第5周时完全充满其中。视杯内层高度分化增厚,形成视网膜的感觉层,即内九层。当胚胎第2个月末(胚长26mm)时,视网膜感觉层发育至赤道部附近;第3个月后期(65mm),视杯前缘继续生长,神经上皮层延伸至锯齿缘。当胚胎长至170mm时,成人视网膜各层已基本形成。

黄斑区分化较为特殊:胎儿3个月时,黄斑开始出现在视盘颞侧视网膜中央部,但其发育较周围视网膜缓慢;在胎儿第7~8个月时,开始迅速分化,中心凹出现。出生时视锥细胞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初生后不久的婴儿尚不能固视。出生以后继续发育,直至出生后4个月后,黄斑才发育完成。出生后,当眼的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或眼被遮盖时,因剥夺了黄斑部接受正常光觉和形觉刺激,则影响黄斑功能的发育而造成弱视。

(2)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虹膜部 胚胎第3个月时,视杯前缘向前生长,形成睫状体和虹膜内的两层上皮。睫状体内侧的上皮,其外层有色素、内层无色素,而虹膜内侧的两层上皮都有色素。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也是由视杯缘的外层上皮分化而来。

(3)视神经 在胎儿7个月时,视网膜的神经纤维(神经节细胞轴突)逐渐汇集至视茎内,形成视神经。视神经纤维通过视茎时,视茎细胞大部分消失,部分分化为神经胶质,仅视盘中央有残留,出生时即萎缩形成生理凹陷。视神经纤维的髓鞘是由脑部顺神经纤维向眼部生长,出生时止于筛板后,如进入视网膜则形成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

2.表皮外胚叶的发育

(1)晶状体 其发育可分为晶状体泡的形成和晶状体纤维的产生两个阶段。关于晶状体泡形成前已述及,以下简述晶状体纤维的发育。

胚胎第4周(9mm)时,晶状体泡与表皮外胚叶完全分开。在晶状体泡分化过程中,前壁细胞始终保持上皮性质,形成前囊下的上皮细胞层。胚胎第5周(12mm)时,晶状体泡后壁细胞逐渐变长向前生长。胚胎第7周(26mm)时,后壁细胞形成的柱状纤维已达前壁下侧,充满了泡腔,最后细胞核消失成为晶状体原始纤维,构成晶状体胚胎核。赤道部的晶状体细胞在胚胎第7周以后开始分裂,分化为第2晶状体纤维,并不断增生和伸长,产生新的晶状体纤维围绕晶状体核向前后生长。新的纤维不断以同样方式生长,位于已形成的纤维外侧,把老的纤维挤向中央,终生不停。各层纤维末端变平,彼此联合成晶状体缝,核前的缝为“Y”形,核后为“人”形。晶状体囊于胚胎5~6周形成,可能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产物。若晶状体在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将形成先天异常,如各种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

(2)角膜上皮 晶状体泡从表皮外胚叶分离后,表皮外胚叶又重新融合为一层立方上皮,以后衍化成角膜上皮。

3.玻璃体的发育 玻璃体的形成分三个阶段。

(1)原始玻璃体(primary vitreous) 由原始视泡和晶状体泡间存在的细胞间质形成。此细胞间质可能由视杯上皮细胞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泌而来。随视杯的加深,细胞间质拉长成细长的细纤维,且与来自中胚叶的原纤维混合,形成原始玻璃体基础,此时玻璃体腔内充满玻璃体血管。胚胎第6周(18mm)时发育完成。

(2)第2玻璃体(secondary vitreous) 胚胎第6~12周时,玻璃体血管系统逐渐萎缩,同时由视杯内层细胞分泌出第2玻璃体,将原始玻璃体挤向眼球中央和晶状体后侧,使其最后在晶状体后及玻璃体中央形成Cloquet管,其中通过玻璃体血管。

(3)第3玻璃体(tertiary vitreous) 晶状体悬韧带。在胎儿第4个月(95~115mm)时,由睫状体的神经上皮细胞分泌出细小原纤维,逐渐发育成晶状体悬韧带,出生时完成。

4.中胚叶的发育

(1)血管系统 眼的血管系统由中胚叶发育而来。胚胎第3周(4.5mm)时,原始的眼动脉沿视杯腹侧生长,并分出玻璃体动脉经胚裂进入视杯内,并在晶状体后侧形成晶状体血管膜包围晶状体。其他分支沿视杯表面前行至视杯缘吻合成环形血管,并向后与晶状体血管膜相吻合。同时,未来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亦出现于视杯外面。胚胎第3个月(60mm)时,玻璃体动脉及晶状体血管膜开始萎缩,出生时此血管完全消失。若萎缩不全,则产生玻璃体动脉残留。在胚胎第3个月末,玻璃体动脉在视盘处分出血管,逐渐形成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

(2)葡萄膜 除虹膜睫状体内面的两层上皮来源于神经外胚叶外,其他部分均由中胚叶发育而来。胚胎第6周末(22mm),表皮外胚叶和晶状体之间的中胚叶形成一裂隙,即前房始基。裂缝后壁形成虹膜的基质层,中央较薄处称为“瞳孔膜”。胚胎第7个月,瞳孔膜开始萎缩形成瞳孔。如萎缩不全则形成先天性瞳孔残膜。

睫状体的睫状突和睫状肌在胚胎3个月时逐渐生长发育。当胚胎至6mm时,有毛细血管网包围视泡,并发育成脉络膜。第3个月开始形成脉络膜大血管层和中血管层,并引流入涡静脉。

(3)角膜 胚胎6周末,前房裂隙后的前半中胚叶组织形成角膜基质层和内皮细胞层,表皮外胚叶已形成角膜上皮层。胚胎3个月时,基质层前部细纤维形成前弹力层,内皮细胞分泌形成后弹力层。

(4)前房角 角膜和前房发生后,至胚胎第2个月末,巩膜开始增厚;第3个月末形成角膜缘,并由视杯缘静脉丛衍变发生Schlemm管,具有许多分支小管。随后,其内侧中胚叶分化出小梁网。前房角是由前房内中胚叶组织逐渐萎缩而来,如不能正常萎缩,则可导致先天性青光眼。

(5)巩膜 胚胎第2个月末时,由视杯周围的中胚叶开始形成,胚胎第5个月发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