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诸天从光字片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面子有啥用

“去香江?”

冯化成一脸惊讶,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周秉昆给他安排的地方,竟然是香江。

一个他从未想过的地方。

“今晚就走,待会去车站,买最近的票,先离开燕京再说。”周秉昆并没有给冯化成太多的思考时间。

他接着说道:“你的两位朋友,很抱歉,我无能为力。”

一个年长一些的老者,脸上堆着笑容说道:“同志,感谢你能把我们救出来。化成,我准备去乡下待一段时间,就不麻烦你们啦。”

另外一个和冯化成差不多年龄的男人也说道:“我也是,谢谢您救我出来,我在燕郊有亲戚,我也准备去乡下。”

在当下观念中,香江那里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实在太遥远了,去那里完全称得上是背井离乡。

但凡有一点办法,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没人愿意去那里。

冯化成有点担忧的说道:“徐先生,你看我能……能不能也去乡下?”

周秉昆可以理解他们的这种想法,不过他还是提醒道:“你们要做好心里准备,这场风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躲得过去,而且短时间内也不会结束。”

“……”

冯化成被周秉昆的话吓到了。

他的两位朋友不明白周秉昆话中的分量,但他这回是真信了。

周秉昆既然这么说,那这事指定就会很久。

冯化成张嘴还想说什么,被周秉昆伸手拦住了,他掏出钱分别递给两人,每人十张大团结,说道:“冯老师是我的朋友,这点心意算是我的友情赞助,祝你们好运吧。”

两人起身对周秉昆又是一番感谢,和冯化成告别后,拿着钱匆匆走了。

周秉昆掏出一个证件,递给冯化成,说道:“这是给你临时用的证件,等到了香江,再给你重新办一个。”

证件上贴着冯化成的照片,名字叫马成,吉春市供销采购员。

“走吧,咱们先离开燕京,其它的路上慢慢说。”

周秉昆拍拍冯化成的肩膀。

两人一路南下,几番周转。

到了角田村,让梁叔安排船送他们过去,到了旺角安排冯化成在酒店住下。

周秉昆便带着礼物,去钵兰街咏春体育会看望师父和师兄们去了。

到了会馆,只有林树成一个人在,沈威跟着师父出去办事了。

晚上等到梁相和沈威回来,梁相先考察了一番周秉昆的功夫。

看到周秉昆的功夫没有落下,梁相很高兴,说道:“阿朗,来,陪师父过过手。”

梁相换了练功服,和周秉昆搭手,师徒俩在院子里练了起来。

梁相已经五十多岁的年纪,体格瘦小。很难想象,这瘦弱的身体每一次搭手,却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五六分钟后,梁相停手,拍拍周秉昆强壮的胳膊,笑着说道:“阿朗,有句话说没有力量的技巧,是花架子。但在拳术中,‘真正的力’并不完全指你肌肉中力量,还包括‘整体的力量’,俗称‘整劲’。意思是要把你的身体练成一个整体,肌肉如一,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动无有不动。”

周秉昆道:“难怪刚才过手,您手看似很松,一枕过来,却很厚重。”

梁相点点头,“这就是整劲,全身如一,你身体强壮,有天赋,这是你的优势,但在身体力量的运用上,还欠缺火候。这就需要你坚持练习,让你的拳术越来越精纯。等你掌握了整劲,再练习木人桩法不迟。”

“好的,师父。”

晚上陪着师父吃完饭,周秉昆回到酒店,到了冯化成的房间。

周秉昆坐在沙发上,端着咖啡,从容的笑道:“冯老师,感觉怎么样?”

冯化成有些拘谨的说道:“徐先生,这里确实比内地繁华一些。可你把我带到这里,也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

周秉昆笑笑,“不用急,我给你的那些手稿,都看完了没?”

“看完了。这种类型的小说,怎么说呢……”

冯化成没有说下去,这种水平的文章,在眼里都没法称之为文学。

“觉得不入流,是吧?”

周秉昆把杯中的咖啡喝掉,放下杯说道:“我去年来香江时,卖了一本书,稿酬一万四千港币,如果出版的话,还有5%版税分成。”

“一万四?”冯化成被震惊了。

这个数字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发表一篇诗歌,稿费百元左右。

在他的印象里,大学里的教授一个月三百多元工资,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

“我这次来香江,会开一家公司。成立一个写作工作室,挂在公司名下。你留在这边,先买一些这里的杂志看看,等你熟悉了这里的风格,你再动笔。你按照我的大纲,接着把这本书写下去。当然,你想自己写,也可以投稿试试。”

“这本书我给你千字八元的代笔费,另外还有工作室20%的股份。等你在这熟悉后,也可以招人培养。我把平台给你搭起来,成不成器就看你自己了。”

如果换一个有点风骨的文人,肯定不愿意干给别人代笔的事,这无关钱,这是面子问题。

对于冯化成来说,这反倒不是问题。

面子有啥用?

天天被人拎到讲台上批评,别说面子,里子都被撕干净了。

周秉昆写的大纲他看了,他写的二十几万字的手稿,连这本书十分之一的内容都没展现出来。

这本书要是写完的话,至少三百万字。

千字八元,那得多少钱?

两万多块啊!

天呐,这么多钱,还要什么面子?

有了钱,他在香江这大都市,活的将会比在燕京更潇洒!

酒店大大的玻璃窗外,霓虹灯闪烁,他已经开始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

周秉昆的一番话,让冯化成心里感动。

“徐先生,没想到你能这么帮我,我肯定把这事做好。”

“不用客气,你帮过我,我自然要给予回报。冯老师,我相信凭你的才华,在这里将会更加耀眼。”

“谢谢。”

对于冯化成的安排,于周秉昆而言,只是闲来之笔,成与不成都无伤大雅。

次日。

丁荣茂来到酒店,带着冯化成出去办理证件。

接下来的日子,周秉昆又一一拜访了邱少安与罗斌,有了邱家的关照,他省去了不少麻烦。

罗斌也非常看好周秉昆,寻秦记马上就连载完了,他已经开始筹备出版的事宜。

这一次来,看了大唐双龙传的手稿后,罗斌不但将稿酬涨到了千字十五元,还给出了8%的版税分成。

“徐先生,你的那家工作室,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话,随时可以来找我,我也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

“谢谢罗老板,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这次在香江停留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周秉昆委托中介公司,注册了一家公司。并在邱少安的引荐下,聘请了从美丽国辞职回香江发展的江华,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

周秉昆的计划里,未来十年里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以写作工作室为主。他委托邱少安买了一条货轮,暂时把挂在邱少安的海丰船业名下。

船运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重心,等江华把公司的框架搭起来,再慢慢开拓自己的业务。借用邱家的资源,周秉昆的公司加入香江船业协会,不会有太大阻力。

安排好香江这边的事情,周秉昆便动身回家。

这段特殊时期,通讯又不方便,离家半个多月了,来自家里的牵挂与羁绊,让他无心在香江久留。

八月底,回到了吉春。

拖着他的大皮箱,回到光字片。

路过菜市场顺手买了两只大公鸡,进了家门大喊一声:“妈,我回来了。”

周母听见小儿子的声音,高兴的从里屋跑出来。

“回来啦?咦,咋还拿着鸡呢?”

周母的身后,郑娟也跟着出来,眼眸中泛着喜悦。

“回来路过市场,顺手买的。娟姐也在啊?正好,待会我把鸡杀了,你拿一只回去。”

当周母面,郑娟有点不好意思,拒绝道:“不用了,秉昆,你家留着吧。”

“本来就是要给你一只的,要不我买两只干啥?对了,妈,你把我那皮箱打开,我带了些燕京的点心,你给娟姐拿点。”

周秉昆把鸡放地上,进屋换身衣服,准备杀鸡。

“你这孩子才挣几个钱,就买这买那的。”周母满脸笑容,嘴上说归说,儿子回来比啥都让她高兴。

“娟子,你客气啥,跟婶进屋,看看秉昆都买了些啥东西。”

郑娟有些不好意思的跟在周母身后。

周秉昆换好衣服,开始杀鸡,郑娟在一边烧水。周母坐在一边,看着他干活,说着话。

“妈,这几天家里咋样?”

“挺好的啊,就是你姐嫌待在家里烦,和几个同学去小柳沟去了。”

“她咋跑那去了?”

“还不是学校天天喊她去参加什么活动闹的,她不愿去,就和几个同学躲出去了。昨天还写信回来,说那挺好,每天教孩子们念书。”

“嗯,那也挺好,她喜欢当老师。”周秉昆点点头,说道:“妈你还记得不,我姐读初中那会,有一次电影学院招演员,相中我姐了,结果我姐说不想去。问她为啥不去,她说她的理想是当老师。”

“咋不记得。”周母微笑着说。

“给妈说说你呗,你去燕京都干啥去了?咋这么长时间?你这么小年纪,跟没跟别人惹事?”

周母好奇这小儿子,郑娟也好奇,两人都看着周秉昆。

周秉昆停下手中动作,抬头看两人一眼,笑道:“那有啥好说的,每天就是翻译清单,吃饭睡觉。”

周母问:“就这?”

“啊,就这!干完活就回来了。干一天活给五块钱,管吃管住,我巴不得多呆两天呢。”

“那到是挺好,一天五块,比你爸挣得都多。”

周母一辈子在家,守着房子,养着三个儿女,孩子们说啥她都信,是一个单纯善良的母亲。

“妈,你想啥好事呢?这也就是遇上了,晓光哥照顾咱家。诶,说起晓光哥,他没跟着我姐一起去下乡啊?”

没等周母说话,郑娟说道:“晓光哥他走不了。前两天我在邱师傅那见着他了,他说他要是不去学校,对他爸影响不好。”

周秉昆点点头,“还是咱这种老百姓好,想干啥就干啥,谁也管不着。”

“别瞎说,人那是有正事,总不能也跟着你姐去乡下胡闹吧。”

“对对,妈你说的都对。”周秉昆赶紧赞同。

“就是嘛,娟子,你说婶说的对不对?”

“婶,你说的对!”郑娟抿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