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接纳他人的6个具体方法
在关系中,我们最常体验的消极情绪,就是对对方的生气和失望。
比如,觉得领导不关心自己,对领导很生气、很失望;觉得同事不尽心配合,对同事很生气、很失望;觉得家人不支持自己,对家人很生气、很失望。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气和失望,确实是有客观原因并情有可原的。但长期陷在生气和失望中,一方面,影响我们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情绪持续低落,另一方面,也影响我们与对方的沟通、配合。
如果带着情绪去沟通,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且容易放大问题。过度沉浸在情绪中,也容易影响工作效率。
通过情绪管理来调节生气、失望的情绪,是一种方法,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胸怀,提升对他人的接纳、包容能力,那就是接纳他人。
通过自我接纳,可以减少我们对自己的生气、失望,降低自责、内疚,提升自我价值。通过接纳现实,可以让我们从对现实的抱怨中解脱出来。而通过接纳他人,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胸怀,提升对他人的包容能力,减少生气、失望情绪,最终提升我们处理关系的能力。
4.1 为什么我们不能接纳他人
在关系中,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我们对对方有期望,但对方并没有配合。
无论是职场关系、婚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概莫能外。
在职场关系中,我们希望公司、领导关心、鼓励我们,希望同事支持、配合我们,但是他们没有按照我们的期望来,所以我们有了失望。
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希望对方爱我们、理解我们、体贴我们,按我们喜欢的方式为人处事,但对方不愿意配合,于是我们生气、失望、愤怒,然后争吵,有了冲突。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希望孩子按我们认为正确、对孩子成长有益的方式学习、生活,但是孩子不喜欢,于是有了亲子冲突。
如果对方不配合,但我们承认差异,尊重对方的选择,然后理性协商以寻求解决方案,问题也不会存在。
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对方不愿意配合,我们却不能接纳。
不能接纳对方,我们会觉得对方不应该,觉得对方一定要改变,如果不改变,后果会很严重。
这一方面让自己经常陷入生气、失望等负面情绪中,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控制不住情绪,给对方很多建议、指责和批评。
如果对方不听、不做,我们会更生气、更失望,然后更频繁、更强烈地指责、批评,最终关系出现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彼此的差异,尊重、接纳对方的行为,然后理性协商解决方案,所有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
4.2 接纳他人的6个具体方法
尊重差异,包容、接纳他人,我们往往知道却做不到。以下有6个具体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接纳他人的能力。
(1)重新评估他人问题行为的影响。
我们不接纳对方的行为,往往是因为我们放大了对方行为的严重性,放大了对方行为对我们的影响。
比如,亲子关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一些小的问题行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放大孩子行为的后果,给自己压力的同时,也给孩子巨大的压力。实际上,人生更像是长跑,而不是短跑,起跑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就算起跑线重要,也不可能什么行为都能决定起跑线,这不太现实。
在婚姻关系中,我们也往往会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另一种生活,而放大了对方行为的严重性,觉得如果对方不改,就没办法一起生活。但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很多情侣、夫妻都是在无数次的争吵之后,发现对方“死不悔改”,最后实属无奈,放弃了对对方的改造。
与其争吵、冲突那么多次才无奈放下,还不如在开始的时候就承认、尊重彼此的差异,协商找到最佳方式,而不是无数次争吵之后的无奈妥协。
(2)通过其他方式减少对方行为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方来减少对方行为的影响,也可以接纳对方,通过其他方式把对方行为的影响消除掉。
就比如,我们希望领导多关注我们,多培养我们,但他却经常忽视。
我们可以抱怨领导不称职,也可以主动去找领导询问。我们主动去找了,领导一般会进行指导,那么我们的成长也就更快了,对领导的抱怨和不满也就自然减少了。
我们希望对方理解我们,可以要求他提高理解能力,更爱、更关心我们,也可以直接告诉对方我们的真实想法。
其实有很多变通的方式可以减少对方行为的影响,而不一定非要改变对方。改变一个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重新评估他人行为的影响,发现对方行为的积极方面,并通过其他方式减少对方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对对方的行为也就不会那么担心、焦虑。
没有那么担心、焦虑,也就更容易包容、接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情绪和指责。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情绪、指责减少了,对方反倒更愿意做出改变。
(3)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尤其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除了降低对对方行为的担心、焦虑,接纳他人,我们还可以通过理解对方的行为来实现。
比如,你希望对方帮你一个忙,但是他没有帮,你会有些失望、生气。
但是如果对方解释,是因为家里出了重要的事,实在没有时间帮你,你会因为理解对方行为的原因而瞬间释怀。
我们对对方越理解,也就越容易包容、接纳对方。
尤其是当我们发现,我们在其中也有些作用时,就会释然很多。
比如,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业绩感到非常不满时,可以想一下,员工是自己招进来的,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如果员工有问题,首先也是自己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原因,也就不太好意思继续批评员工了。
(4)理解对方行为的普遍性,尤其是我们身上也存在。
我们不接纳对方的行为,一定要对方改变,往往是因为我们觉得,改变非常容易,但是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对方行为的原因,就会发现,其实改变并不容易。
比如,我们经常批评对方懒惰、不负责任、不配合,如果我们反过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对他人的情绪就会释然很多。
我们自己做不到,也就不太好意思指责别人。
通过发现对方行为的普遍性,尤其是我们自己身上也存在时,我们对对方行为的接纳程度就会提升很多。
(5)发现对方微小的进步。
我们对他人行为的不接纳,一方面是对行为本身,另一方面也是对对方成长的速度。
当我们第一次指出对方问题的时候,可能还只是提醒,第二次说的时候,就可能有点儿生气,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说的时候,可能就是愤怒了,愤怒对方怎么这么久还没有改正。
对方没有改变,有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期待太高,所以当对方有微小的改变时,我们没有注意到。
比如,孩子上次考了30分,这次考了33分,很多父母会更生气,觉得没有变化,但是实际上,从30分到33分,已经是10%的进步,其实已经进步不小。
但父母的目标可能是至少及格,是翻倍,对小小的10%压根没有关注。
我们忽视了对方微小的进步,也就打击了对方的积极性。巨大的改变并不容易,而如果小的改变没有意义,那还不如干脆放弃。
所以接纳他人,我们需要发现对方身上微小的进步。
通过发现对方微小的进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失望、生气等情绪,还会因为发现进步,替对方感到高兴。
也因为我们发现并鼓励了对方的进步,对方也更有动力坚持,而不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就放弃。
(6)帮助对方一起改变。
如果希望对方改变的行为确实很重要,对方也愿意改,与其指责、批评,我们不如做点儿什么,帮助对方成长。
对方看到我们的付出和用心,也更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且我们的帮助也很可能提供新的视角,让对方找到更合适的成长方法。
我们也会因为参与其中,对对方更理解、更接纳,进而培养出更良好、更深度的关系,对方也会更加感激我们。
接纳他人,不仅可以让我们减少很多负面情绪,帮助我们改善沟通、改善关系,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包容、心胸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