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敏锐度:7步实现复利式成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心有明月,脚底生风;愿我高兴,愿你喜欢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过证明了自己是个普通人。你我都不例外。

但是我们内心也许有一点不甘心,也许,我们可以比普通人做得好那么一点点,至少,比过去的自己好那么一点点。

此刻是北京的秋日清晨,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想着为什么我一定要写这本书?我内心的渴望是什么?我抑制不住的动力是什么?我预期的收获又是什么?

我无意“显示”些什么,也无意“教诲”谁。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只是想分享那些成长的痛与爽,那些纠缠的对与错,那些无价的心思与体验,还有那些可能出现的“挫折”与宝贵的“锦囊”。似乎只有将其表达出来,我心中才痛快。

后来写书和复盘的过程,给我带来了二次成长。出版社的老师说,瑞米从既往经历中抽丝剥茧整理出的这些文字,还算“有点东西”,这更加坚定了我写下去的信念。

如果这些“东西”恰巧能帮到未来某一天看到这本书的你,那我就会感觉自己更加幸运了,仿佛此刻的我与未来的你被这本书连接起来了。

我写得高兴,你看得喜欢,这是何等的幸福与充实,夫复何求。

我的成长历程可谓“表面光鲜,内在坎坷”。最初,我在知乎上发文章,得到很多小伙伴的共鸣,也因此得到出版社老师的注意。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直接翻到本书第七章,那里有我上学及初入职场时痛苦懵懂的思考与摸索。

而此后,每当看到有人如我当年一样困惑,我总是希望可以停留一下,和他聊点什么。因为对话的过程不仅会帮到他,也能让我不断地“好那么一点点”。人所有的改变都是在关系和交流中发生的,对话和读书,都是交流。

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们已经非常清晰地了解到,人类在终身学习和大脑发展方面比我们想象中更有潜力。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可能在小时候展现出不一样的气质与才能,但很明确的是,个人经历、能力培养和个人努力最终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这就是“成长型思维”。

在成长型思维者眼里,人生就像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河,没有终点,看问题的方法和行事方式决定了河流的走向。你要学会利用自己以及“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利用环境,利用杠杆。你的好奇心,你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你不断拓宽自身认知和行动半径带来的体验,你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不断改变环境的过程,都在推动你走向更深刻也更广阔的未来。

《论语》里孔子教“如何知人”,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看动机,看方法,看心态。这不仅是“知人”的过程,其实“自知”也是这个过程。你要看自己做事的动机、做事的方法和做事的心态,举个例子,你可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怎么在很大的压力下保持对学习和成长的浓厚兴趣?

怎么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技能?

怎么做到即使遇到挫折和逆境也能保持平稳、积极的心态?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自问和追求答案的问题。

如果现在的你和你想要的生活离得还很远,那你不妨停下来,思考这几个问题。

翻开这本书,也许你能找到些许启发。

德鲁克说:所谓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做什么,而是,今天做了什么,才可能有未来?

对学习敏锐度的意识和刻意练习,将是你通往未来的路径。

总之,生活的路很长,吃不了奋斗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

愿你我都能用力生活,用心体验,在人生的河流中乘风破浪,体验风景无限。

心有明月,脚底生风。

瑞米

2021年秋写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