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诊疗笔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大家都在关注你

“老师,‘住在城南’是什么意思?”

我一怔,还没来得及反应,班级里已经笑成一团。大家笑的不只是这个问题过于幼稚,更是在笑提问题的人。有人甚至边笑边说:“赵宝宝又在求关注了!”

同学们口中的“赵宝宝”其实不小了,已经上七年级了,成绩不错,长得也高高大大的,但是经常性地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幼稚得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脸冻出血了,会不会疼啊?”“桥断了,汽车不能冲过去吗?”“张大妈是男还是女啊?”……还有今天学的黄庭坚的《题自书卷后》,文言文翻译到了“住在城南”他也要问一句。如果这是一个学前班或者一年级的孩子在提问,我或许不觉得奇怪,可是一个智力正常的初中生如此频繁地问这类问题,那只能是——故意的!

“赵瑞,放学留下来,我再给你讲‘住在城南’是什么意思,现在不要影响课堂!”

一听说要被留下,赵瑞不但不害怕,反而连连点头、面有喜色。看他那样子,似乎是遂了心愿似的,让我觉得又上了他的当。赵瑞不怕被留下,即便不被留下,他也不愿意马上回家,总是磨蹭到最后,跟在我后面帮着收拾收拾,没话找话问我些古怪问题,没有太深奥的,都是与前面类似的最浅薄的常识问题。他经常让我愕然,而观察他写的作文,思维逻辑并不混乱,那么这些做法只能解释为有意为之了。

难道真的像那些同学们说的那样,赵瑞在求关注吗?

放学后,没等我多说,赵瑞先主动认错了:“老师不用给我讲了,我知道‘住在城南’是什么意思。”

我看着赵瑞,联想着他的一贯做法,便过问了一下他的家庭情况。赵瑞犹豫了一下,说母亲在家照顾他,父亲经常外出。

外出?是出差吗?还是到外地工作?一年回来几次?

面对我的疑问,赵瑞变得支支吾吾起来,只含糊说了一句“就在本地”,然后像逃跑似的离开了。

就在本地,为什么说“经常外出”?一切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但事关学生家庭隐私,我只能把好奇藏在心里。当天回家后,翻了一些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书,试图找到类似赵瑞这种情况的例子,最接近的一条就是,青春期少年有获得帮助的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上了初中,会突然发现周围的小伙伴都长大了,小学时代的稚嫩表现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他们得靠自己来解决问题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也有疑惑和恐惧,尤其在想做事又怕做不好的情况下,他们真的希望口袋里有个“诸葛亮”,能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摇着扇子走出来,帮助自己出出主意。可是,他们发现,凡事依赖家长的习惯站不住脚了,要真正践行“独立”与“自主”了,这时候他们反而更需要家长的指点与鼓励。

赵瑞的家长,是不是对赵瑞的关注不够呢,所以他才总是提这些幼稚的问题,来让老师和同学多关注他一些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向赵瑞的几个同班同学侧面打听了一下他的过往和现状。消息一条条反馈回来……

赵瑞胆子特别小,一般男孩子都敢做的事,他都不敢尝试,就连课外书里稍微有一点黑暗的环境描写,都能吓得他做噩梦。

赵瑞在学校比较听老师的话,有时候表现得过于幼稚,被老师训斥,他也笑呵呵的。

赵瑞小学时被同桌“投诉”过无数回,“罪名”有:同桌写字时他晃动桌子、自习课上突然大叫一声、同桌捡东西时他会脱鞋……

赵瑞的父亲体弱多病,长年需要治疗,赵瑞从小就见不到几次父亲。父亲回家也是躺着休养的时候多,父子很少交流……

我忽然明白了赵瑞提的问题为什么经常停留在幼儿园阶段——那恰是他儿时缺失的,那时候他想得到父亲的帮助来替他解答人生中最初始的疑惑,但他没有得到,所以当他见到喜欢的同学和老师时,又把这些问题转移到我们身上,希望从我们这儿得到一些情感上的弥补。如果他觉得大家忽视了他,就会做一些“特殊”的举动来求关注。比如他对同桌的行为,其实并不是真的讨厌同桌,多半是感觉到那个同桌疏远了他。在赵瑞的内心深处,一定比其他学生更渴望朋友。

在下一节作文课上,我和学生们讲:“刚升到初中,很多同学都不太适应中学那种紧张的学习压力,会更加怀念小学时代的无忧无虑。就连老师也是这样。谁不留恋自己的童年呢?所以每节作文课大家可以提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从今天开始,选一个代表来提问!”

学生们异口同声:“赵瑞!”

让他大大方方地说,赵瑞反而扭捏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催促着:“你不想求关注吗,赶紧说,我们都在关注你!”

赵瑞看躲不过了,张嘴就问:“老师,你的光头是不是得天天刮?”

全班大笑,连我都忍不住了,但还是很认真地回答他:“是的!我有一把专用的剃须刀,每天都刮一次……”

放学后,赵瑞又是最后一个走的,居然向我鞠了一躬:“老师,提那个问题很不好,对不起!”

我笑了,摸了摸他的脑袋瓜说:“没关系,不算过分,老师可以接受……”

赵瑞回家了,感觉他心情很好,希望他记住我的那些话。

“其实你不用刻意做什么,老师和同学都在关注你,如果你再努力一些,你得到的关注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