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特征
点又是线的起点。点的移动轨迹成为线,线起始于点,又终止于点。在视觉艺术造型上,点是占有一定面积的;但从几何学上讲,点只有位置的不同而无面积的大小。
点不仅是线的最小单位,它也是造型的最小单位。点是线、形的起点,无点不成线,无点不成形。点的形状、形态多样,有的近看是面,远望又是点;有的在大的形附近它是点,可是在小的点附近它却又有面的感觉。点与线、点与面没有绝对限定的数学上的概念,多大为面,多小为点,它只是艺术感觉上的概念。
点是可以看到的,点在摄影艺术上有时会产生面积的感觉,点只有依赖于周围的因素才能构成其“点”的视觉效果。在此可以把点概括成以下几点:
(1)点向前推动,它的移动轨迹就是线。
如:→·→·→___________________。
(2)点存在于线的两端,也是线的起止处;它又存在于折线的顶端,在线与线的交叉点及线与面的交会点上,这些都会引导视觉在观察的过程中作短暂的停留,起着点所特有的作用,如①~④图。
(3)点在艺术上的感觉与它的周围环境、条件、距离、位置和点自身的形状有关。
点的周围因素对点本身很重要,要在组织画面时注意线、形的变化。如⑤图给人的感觉是圆和、平静、安详,但气氛单调,因点的周围是弧线,点本身也是弧线,只是两条弧线的长短不同;同时,圆和点的大小面积不同,有形状重复的感觉,在视觉上缺少变化。⑥图的中间放上不同性质的方形点,给人的感觉马上起了变化,有棱角的方形的点与周围的曲线形成了直线与曲线的对抗,方形的直角与圆形的弧线对比强烈,紧张感加剧。⑦图的菱形点比方形点又加剧了视觉上的变化,菱形点给人一种快速、紧张、不安的感觉,所以⑦图的紧张程度比⑤图、⑥图都强烈,有一种不平静感。
(4)点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如⑧~⑫图,若把黑点放在长方形的白纸上,大概有以下五种情况。画面上各个位置上的点给人的感觉不同,⑫图把黑点放在画面的正中央,处在力量均等的拉力中,显得静止而无变化。⑧~⑪图上的点时而升腾,时而下沉,视线触点后,发现有一股无形的扩张力量向边线冲去,在边线作稍许停留之后,又从边线反射回来。⑧图的点重,下沉,⑨图的点轻,有上升的感觉,⑫图相对平稳,是张力的中心,上下左右牵拉,静止感强,呆板些。
通过反复实验,多数人都愿意把点放在偏离正中心处,即画面的视觉中心上。再看下面三图(⑬~⑮图)的三个圆点,我们可以假定它们都是荷叶上的水珠。⑬图中的三个水珠接近画面的几何中心,死板无变化,且拥挤;⑭图的其中两个水珠靠近下边线,有一晃就掉的危机感;⑮图相对较好,两个水珠出现在视觉中心上,一个偏离正中央,形成了三角形的吸引力。
客观事物十分繁杂,观察选择时要用简化的办法从中找出点、线、形的关系,找出节奏、韵律、平衡、对比等关系,使之形成核心力量,以达到精心布局画面的目的。
(5)点的视觉规律
点与线、点与面的区别,无绝对的标准,这和点与周围的造型因素有关。如一圆点,它周围的因素起了变化,与两条斜线联系了起来,它就不是点了,而成了圆木或别的物体的侧面,失去了点的性质。⑯图为点,⑰图即是点与线产生联系后的效果。
图16 雪乡
吴志忠 摄
厚厚的积雪,面包式压在屋顶上,屋前屋后、雪海压地,两盏高悬的红灯笼,分立左右,在厚厚的白雪映衬下十分鲜明耀眼,成为画面的视觉重点,有无形的视网控制了雪乡大地。
图17 坚守口粮
高晓珠 摄
画面意趣求奇,莲蓬的大半部分莲子已被鸟啄空,剩下少许几粒,鸟儿还是不肯离去,似有坚守到底的决心,且坚守十分认真,百倍警惕,时时远望。虽已饱腹,还是死守口粮,待慢慢食用,可见作者的所见、所想、所创作的新奇!画面用被啄空的点与莲子实体的点互相映衬,以荷叶的面衬托出莲子虚空与实体的点,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