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全程操盘及案例解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关于民营企业

第一节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实行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在“轻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实行的是民营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面临着大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正确的决策方式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和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实行大企业发展战略,但并不否认民营企业大发展的两次经历,加上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获得大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一共经历了三次大发展。虽然也有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但更多的是教训,特别是前两次发展更值得认真总结。

一、民营企业第一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民营企业获得第一次大发展。在激进的“赶超”战略(超“英”赶“美”)的指导下,为了进一步加速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赶超”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来,对我国刚刚走上建设之路的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破坏,教训非常深刻。

(1)重工业通常都是规模效益明显,不容易采取民营企业的形式,“大跃进”时期先后出现的所谓土“五小”、洋“五小”(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和小化肥等)基本上都严重违反了经济和技术发展规律。

(2)在国民经济中,民营企业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稳定经济、活跃市场、保障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等,人们忽视或根本没有这种概念,民营企业变成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

(3)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分散化”的坏名声,破坏了企业应有的声誉,使人们对民营企业产生了误解,影响了其正常发展。

二、民营企业第二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文革”期间,在农业机械化和为国防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型的地方“五小”工业;同时,在各地经济“自成体系”的要求下,各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结构雷同的封闭式国民经济体系。这次民营企业的大发展造成的影响虽然没有上次大,但教训也是很多。

(1)在要求各地建立独立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各地民营企业不仅具有重化工工业的特点,还具有重复建设、结构雷同、“小而全”等特征,引起了地区间的资源争夺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2)受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影响,城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直接带来的结果是“上山下乡”。

(3)民营企业成为复制古董、重复旧技术的典型,违背了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应起的中坚作用。

三、民营企业第三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战略由“重”向“轻”转变,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在“轻工业六优先”的政策引导下,在农村实行承包制和农民经商办企业的过程中,农民的创造精神迅速以兴办“乡镇企业”的形式迸发出来,城市出现了大批个体户,民营企业迎来了第三次大发展。

这次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带着全新的面貌,以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为主,给长期处于徘徊中的经济带来了活力,让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有效缓解了就业问题,农民进城办工商企业的愿望也得到很大的满足。之后,民营企业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值得学习的经验有:

(1)民营企业大发展不再以重工业产业为主,走上了以轻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由于产业选择正确,民营企业保持了长久发展的势头,道路也越走越宽,彻底避免了大起大落的现象。

(2)极大地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避免了“上山下乡”的做法;同时,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教训主要体现在:

(1)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各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不仅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大战,还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给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在“有水快流”的思想指导下,有些不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资源型产业领域,如煤炭和石油的开采、炼焦、炼油等领域出现了过多的民营企业,既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又浪费了国家的宝贵资源,严重威胁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