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蓝皮书(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主要进展

1.信息基础设施加速推进

宽带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快部署千兆宽带网络,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累计完成千兆覆盖840万户,上海市家庭光纤宽带用户已达612万户,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34MB,固定宽带用户感知速率达到28.01Mbps。无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4GB网络基本全市覆盖,4G用户达2942万户,占全市移动电话的85%;在5G发展方面,上海市2018年已经建成5G百站规模试验网;公益WLAN服务i-Shanghai已经实现包括商业街圈、旅游景点、公立医院、文化场馆等15类人群密集场所的覆盖,i-Shanghai手机APP注册用户已达到1500万户,每日活跃用户达到100万人次。同时,上海市以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为目标推出了《上海市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连接、枢纽、计算、感知等4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目标规划。

2.集聚示范效应逐步加强

上海大数据产业主要分布在五区五大类别大数据基地。静安区设有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示范基地、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公共数据开放基地;杨浦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和闵行区有上海市大数据创新基地、公共数据开放基地和长三角大数据辐射基地。其中,静安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示范基地为全国仅有的六家获批大数据基地之一,按照“交易机构+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思路,形成“以市北高新园区为核心、四大园区为支撑”的“1+X”大数据产业创新格局,聚焦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融合应用、大数据共享开放与流通、大数据安全技术,集聚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上海第一家大数据产业基地、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大数据应用展示体验中心等重要支撑机构相继落户,加快引进培育包括浪潮云计算服务、晶赞科技、卡斯柯信号、鹏博士电信传媒、飞牛集达电子商务、上海数据港、东方希杰商务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目前,上海大数据企业超过400家,产业集聚形态初现。

3.双创环境持续优化

上海正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升级,建设助力“双创”的基础设施平台、支撑“双创”的技术共享平台和服务“双创”的载体集聚平台。依托7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带动全市“双创”发展的新地标。其中,杨浦区、徐汇区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企业示范基地。2018年,杨浦区联合长三角25个双创示范基地成立了“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将依托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各双创示范基地丰富的线上及线下资源,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线上平台,开发基地导航、双创服务、产融对接、增强协作等功能模块,推进项目对接。并且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首期募集资金100亿元、上海双创孵化母基金20亿元及管理公司均已落户杨浦,并通过母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杨浦双创,累计吸引集聚各类投资基金规模300亿元,进一步优化了上海市大数据企业发展环境。

4.电子商贸蓬勃增长

电子商务的发展借助大数据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能力,将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推向新的高峰。上海电子商务领域特别是网购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继续领跑全国。基于消费大数据分析处理的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限时生鲜配送服务消费模式,天使之橙智能售货柜等智能或无人业态,大幅提升了城市商业楼宇和居住社区末端服务能力。2019年1—7月,上海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8338.8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B2B交易额11145.4亿元,同比增长9.6%;网络购物交易额7193.4亿元,同比增长29.3%。“互联网+上海购物”已然成为推动消费升级,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一股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