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跨学科研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大幅上升,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促进科技的发展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单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已落后于科学一体化的时代;在小科学时代向大科学时代转变的过程中,跨学科研究范式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纵观科技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不同学科的彼此交叉、渗透、融合,是滋生科技重大成果的肥沃土壤,是新理论生长和新学科诞生的催化剂(University Leadership Council,2009)。在推动与促进传统学科向前发展的同时,跨学科研究活动已悄然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跨学科研究活动提供了一种能够产生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对话和联系方式,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成效、最激动人心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陈艾华,吕旭峰,王晓婷,2017)。跨学科研究活动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提供人类健康生活、激发人类创造灵感等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而且有望做出更大更持久的贡献(Committee on Facili-tat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简称CFIR,2004)。
在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开展跨学科研究从而提高跨学科研究水平在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战略任务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同时也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1.2 大学成为跨学科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
早期的大学,为了维护研究的学术性和教学的自由性,远离社会现实,构筑与社会保持距离的“象牙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逐渐从不问世事的“象牙塔”里走出,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社会“服务站”。目前,大学学科发展呈现出协同创新的趋势,与社会需求发生了较强的相互联系。这种受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驱动的大学学科发展(邹晓东,舟杭,2004),使得大学与社会的接触更为频繁。
大学以创新性的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层次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hen, Patton, Kenney,2016)。以学校所在地为圆心,大学功能辐射半径的大小可以反映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别敦荣,2009)。就跨学科研究活动而言,大学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多学科融合、人才密集、生产知识的模式富有弹性等。凭借这些优势,大学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
大学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应用中发挥源头作用与桥梁作用,其跨学科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在基础性、前沿性的科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跨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学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进程,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在重大科技专项与关键科技领域的实施与突破上,大学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产生较高的科学辐射能力,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带动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跃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1.1.3 发展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困难重重
21世纪是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相互交融的跨学科时代,科学技术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美国《科学》杂志于2015年12月17日公布的2015年度10大科学突破,其中多项突破源于跨学科研究。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部署的8项前沿技术问题研究和4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皆需要开展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时代的来临,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就牢牢把握了科学发展的这一时代特征,将资助学科交叉研究放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面对国家层面对跨学科的重视和各种政策的引导,我国大学作为典型的科研机构,通过建立跨学科院(系)、跨学科研究中心、学科群等方式实施跨学科研究,积极促进跨学科合作。然而,以创新性的知识生产和应用为中心的大学,要真正完全地破除学科壁垒,充分发挥跨学科研究的作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大学跨学科研究在深度、广度和运作模式、机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如大学跨学科研究战略思路和整体政策规划的缺乏、传统学科壁垒和学科利益的矛盾、学科专业的固化设置、基于传统学科的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传统的学术评价制度(同行评议)、政府在跨学科研究中的作用发挥不足等严重影响了大学跨学科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郭中华,黄召,邹晓东,2008;张炜,邹晓东,陈劲等,2002;刘念才,程莹,刘少雪等,2003;钱佩忠,2007),极大制约了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提升。扩大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影响,提升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已成为社会和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不论是社会的外部需求,还是大学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都对大学跨学科研究的顺利开展、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