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图详解唐诗三百首:全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诗的品赏知识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诗作中,以山水田园诗的影响最大,从而奠定了他在诗坛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王维不仅是诗人,也是画家,所以他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画意,并将绘画技法如色彩、构图、光线等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形成了淡雅优美、意境清远的特色。所以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用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些景物实际上都经过了诗人主观情感的选择,从而形成了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译文】

figure_0141_0074

渔船顺溪漂流,欣赏山间春色,两岸桃花盛开,列于古渡两侧。贪看一树桃红,不知走了多远,到青溪的尽头,忽然遇见行人。从洞口进去,开始时曲折幽深,不一会儿,山洞开阔,现出平地。远望,有一个云树聚集的去处;近看,却是千家万户,种满花卉青竹。樵夫最初说的,是汉朝的名讳,这儿的人,也没有改换秦时的衣饰。这里的人,一起住在武陵桃花源,并在这世外之地,建立了田园。月光明亮,古松下房舍静谧;太阳升起,到处犬叫鸡鸣。听说有远客,便聚拢来看究竟,竞相请客人回家,打听故乡的情况。天刚亮,就有人把街上的落花扫开;傍晚,渔人和樵夫陆续乘船回来。当初,为躲避战乱,才离开家乡,后来过惯了这里的神仙生活,便不再回去。深山峡谷中,谁还知道人世间发生的事,世人遥望这里,也只能看到云山。渔人不怀疑这灵境幽妙难见,只是俗心未尽,仍然思念家乡。出洞后,不管桃花源远隔多少山水,定要辞别家乡,来这里长期游历。渔人以为曾经来过,不会迷路,怎知山峰沟壑都已改变。只记得当时进到大山深处,青溪转了几转才到了云林。春天,到处都溪水漫流,不知道桃花源去哪里寻找。

【赏析】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为其诗《桃花源》之序)。

故事说的是武陵地方的一个渔夫一次意外地在一片桃花林后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土地平旷,房屋整齐,人民生活古朴而富裕。当地人看到渔人后,大吃一惊,纷纷请他回家吃饭饮酒,自称祖先是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逃进桃花源来生活的。他们根本不知道秦以后的朝代。渔人在这桃花源里住了好几天才与他们告别。出了桃花源,以后再回头去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关于桃花源的具体地址,说法不一。其实“桃花源”这一“仙境”本就是诗人的理想世界。而王维这首《桃源行》即以《桃花源记》为母题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桃源世界。

诗人充分发挥了诗歌的艺术表现能力,写渔人无意迷路进入桃源,见到桃源中一幅幅生动的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之后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不得,“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令人回味无穷。

诗中从容自在地展现了桃源的一个个画面,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反映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这些形象的画面开拓了诗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获得一种美的感受。

figure_0142_0075

唐宋以来,作桃源诗的很多,清人王士祯认为只有王维、韩愈、王安石三人的《桃源行》最好,其中又以王维所作更好,他评价说:“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赤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翁方纲也极力推崇这首诗,说“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