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基于不同视角关于电子商务的研究
电子商务市场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的所有商业活动的总称。其中,市场是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的总称,不过,目前还没有形成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统一定义。本研究认为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与电子商务市场相似,就是传统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各个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研究可以借鉴电子商务市场的研究视角而展开。
1.基于国际贸易视角的电子商务市场重要作用研究
关于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视角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假设模型与实证检验可以验证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与贡献程度。国际贸易学说是经济学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亚当·斯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提出一国内部存在不同的职业分工和交换,将分工与交换适用于各国之间就产生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随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与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论补充了国家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更好地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形成原因。针对前人提出的假设,保罗·克鲁格曼将国际贸易模型化,由此产生了规模经济贸易学说,此后大量的研究都是围绕保罗的理论并利用假设模型而展开的。电子商务市场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研究,与国际贸易学说的发展路径相似,经历了从提出假设到建立模型,再到实证分析的研究阶段。最早的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研究正是起源于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研究的结合。
早在电子商务盛行之前,就有很多学者预测了电子商务将对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Clarke(2002)通过对20个中低收入国家的研究,发现企业的互联网使用度越高,其出口额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就越大。[22]我国的姚钟华(2002)也曾指出电子商务一定会与国际贸易结合,产生一种全新的贸易形式。[23]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一度成为一个热点。Freund和Weinhold(1998)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发现,在玻利维亚,主机数量每增加10%可以带来对外贸易额1%的增长。这两位学者还通过研究发现互联网的发展可以正向影响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额的增加。[24]赵志田与杨坚争(2012)使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一系列积极作用,并且其影响趋势在加快与增强。[25]He Yong等(2011)利用冰山成本贸易模型解释了电子商务如何作用于国际贸易,验证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产品的产出、价格,和全球的国际贸易进出口额。[26]这些研究都表明电子商务的确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不仅会使得贸易更加便捷,而且对国民经济影响显著,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20]的影响更为明显,可以为国家的对外贸易带来更低的贸易成本和持续增长的交易额。
基于国际贸易学说的研究不仅证明了电子商务能够有效提高传统国际贸易的贸易额,而且还说明了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对外贸易模式的各个环节。Webb(2002)指出电子商务改变了营销渠道,新的网络渠道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27]杨坚争与段元萍(2008)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国际贸易的发展,预见性地指出互联网的产生会改变国际贸易的模式,催生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市场。[28]张卫敏(2012)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而原因就是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更有效的商务模式。[29]Mustaffa和Beaumont(2004)的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市场对小企业的影响更大,电子商务的使用使小企业获得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为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便利。[30]Liu(2012)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对160个企业的跨境部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了跨境电子商务中买方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家间文化差异的显著影响。[31] Hashim(2013)通过面板数据研究了巴基斯坦的对外贸易,发现电子商务的使用程度越高,巴基斯坦的对外贸易额增长速度就越快。[32]Wei (2014)提出应该设立一个单窗口平台,用以进行国家间进出口贸易的数据交换,这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还可以用于银行、物流公司和政府。[33]Meltzer(2015)指出互联网已成为国际贸易至关重要的平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意义重大,能够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基础设施、消费力等不利因素,驱动创新、投资并提高生产率,使其直接进入国际市场。[34]
2.基于信息系统视角的电子商务采纳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电子商务采纳行为形成机理的研究是基于信息系统视角展开的,是电子商务相关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探究电子商务市场的形成机理,从宏观层面为企业找到更好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与障碍。在电子商务采纳行为形成机理研究中,电子商务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在促进商业活动发展当中,在随后的经济发展中逐渐显现优势,最终演变成为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不断得到创新。电子商务采纳行为形成机理研究认为研究技术的采纳与扩散可以帮助企业,甚至政府找到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动因。目前,基于信息系统视角关于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动因研究的理论已比较完善,其实证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结论主要分为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两种,主要参考文献分为国内与国外,是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动因研究值得借鉴的研究视角。
国外研究中,Kowth和Choon(2001)使用实证分析,发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企业电子商务采纳与扩散的主要促进因素之一;公司越先进,对新技术的引进与实施过程就会越熟悉,从而对采纳新的信息技术的意愿也越明显。[35]Lin(2008)等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准备度对公司电子商务的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6]Zhu等(2003)的研究发现,如果公司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准备不足,则电子商务的开展会受到明显阻碍[37],进一步验证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Chau等(1997)验证了可感知的收益与开放系统的采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38]随后,不断有文献证明了可感知的收益是促进企业采纳电子商务的又一重要因素。[39-41]政府创新支持政策也被证明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文献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备程度对企业采纳电子商务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2-44]Chwelos等(2001)的研究以及Hsu等(2006)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合作伙伴准备度对企业电子商务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43][45]。阻碍因素研究方面,曾有文献关于可感知的障碍(知识产权不完善、人才缺乏等)对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与B2 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模式)电子商务的采纳行为影响做出实证研究,得到了可感知的障碍对企业采纳行为确实有阻碍作用的结论[46-48]。
国内研究中,朱镇等(2008)基于企业资源观(RBV)构建了影响旅游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七因素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识别了旅游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成功因素,即企业战略、复合型人力资源、共享信息能力以及合作流程能力。[49]熊焰(2009)基于问卷调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了影响中小企业采纳电子商务的决策的主要因素:效率动机、关系动机以及合理性动机。[50]何哲军等(2009)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了企业电子商务采纳与应用关键影响因素模型,研究了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行为形成机理,找到了电子商务投资、企业规模、习俗潮流压力三个影响因素,对促进企业电子商务采纳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51]兰小毅等(2011)通过对陕西省制造企业的调研,构建了制造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概念模型,提出了18个具体的影响因子。[52]谭晓林团队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研究视角方面做出了系列研究,谭晓林与周建华(2013)在文献调研及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三层次要素模型,找到了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要素,即价值创新,提出了企业想要提高电子商务采纳成功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53]谭晓林等(2014)针对中国情景下的企业电子商务采纳展开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的竞争、消费者、信息技术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主要因素。[54]谭晓林等(2015)还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企业间的竞争、消费者、企业的商业合作伙伴、企业网站建设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主要因素。[55]在阻碍因素研究方面,马金海(2015)的研究指出目前制约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有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管理者素质、人口因素和政府政策等。[56]
借鉴上述关于电子商务采纳形成机理的研究,目前已有一些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选择从信息系统视角出发,对影响企业跨境电子商务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究。Huang等(2011)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促使其选择采纳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有:网络营销、电子通关以及跨境物流。[57]Gomez-Herrera等(2014)使用贸易引力模型证明了欧盟地区地理成本不会对企业采纳跨境电子商务产生影响,语言相关的成本支出项目、电子支付系统则是主要的影响因素。[58]谌楠等(2014)以企业规模作为调节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找到了不同规模企业采纳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准备度、可感知的收益、可感知的外部压力和政策法律的支持程度。[59]赵志田与杨坚争(2014)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能力识别模型,发现国际电子支付仍然是目前制约各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60]
3.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电子商务市场形成与演化研究
如上文所述,目前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是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重要影响的研究,一种是企业跨境电子商务采纳行为形成机理的研究。但是,两种研究视角都缺乏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桥梁”作用,少有文献能够阐明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机理,无法提供动态的企业与政府决策。目前,学术理论中缺乏关于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机理的研究,只有少数学者试图建立这种“桥梁”,找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动态过程和阐明发展机理。
Lewin等(1999)最早提出商业系统是动态发展的,他认为基于经济管理理论的商业系统研究是一种线性思维,与实际的商业运行机制并不相符,因此,应该将市场看作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进行研究,更有助于研究市场的动态进化问题。[61]Foster(2001)总结了商业系统作为复杂系统的特性:自组织性、涌现性、远离平衡态等。[62]Mitleton-Kelly (2003)对企业组织做了基于复杂系统与演化的研究,分析了如何运用复杂系统特征与演化的方法研究组织、市场的演化。[63]叶秀敏等(2005)将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特性与网商的发展和进化相联系,揭示了自组织行为是网商生态系统有序发展的内因和根本动力,同时也指出政府等其他组织行为有效地推动了网商系统的发展。[64]田志虹(2015)在其博士论文中明确提出将复杂系统以及复杂网络理论应用在电子商务市场的演化研究中,通过将电子商务市场“网络化”打开了电子商务研究的新思路,以个体、群体和系统三个层次提出了电子商务市场系统演化机制模型,阐明了电子商务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理。[65]
可见,使用系统的思路可以更好地解决商业系统动态发展的问题,有助于阐明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机理,为企业、甚至政策制定者进行决策提供更具适应性的发展建议。复杂系统与网络之间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如果将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那么系统中包含的个体可以被看作是网络中的节点,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是节点之间的边,借助于网络的概念、特点,使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就可以模拟仿真真实系统的演化过程。复杂网络的研究视角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从个体行为形成到系统演化发展的路径,通过系统演化模型解释市场发展的内在机理,结合企业跨境电子商务采纳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可以科学地进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