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鸿体育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走近宁波,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现代的世界级深水港,从梦里水乡的绵绵情致到凭海临风的恢宏气势,都在这块土地上发生发展着。感受宁波,除了深沉的文化底蕴将人打动之外,还有一种自古沿袭的人文精神使人震撼。翻开宁波教育的历史,也就是对甬城文化的再一次提炼。

宁波教育源远流长。宁波教育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往今来才人辈出,“文教之邦”的美誉是对历史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希望,教育已积淀在城市文化的河床。宁波的城,宁波的人,处处都展现着“文教之邦”的气质和素质。据史志记载,自宋到清,宁波境内中进士者凡2478人,为全国出进士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巍科人物(包括会元、状元、榜眼、探花和传胪)38人。历代杰出的专家学者人数亦位居全国前列。现在宁波籍的著名专家、学者仍然很多,截至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中,宁波籍的两院院士就有108名。参考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3/12/22/007940754.shtml。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是靠积累的,进士、院士的产生,不是凭空的,而是建立在宽广而深厚的文化积累层面上的。而文化的流传与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历史回溯到公元前1世纪末,现今余姚境内就有学官的记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创建鄞县县学,聘著名学者为师。南宋时期,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建都临安而南移,宁波的古代教育进入兴盛时期。王守仁的姚江学派,黄宗羲的浙东学派,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沉淀在了宁波教育的河床。

因为浙东学术的启蒙,宁波成为西方新知最无障碍进入的城市之一。鸦片战争以后,宁波的近代教育随即诞生。1844年,宁波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女校,由沈贻芗首任国人校长,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新时代女性和巾帼英才,可谓“贻芳馨于人间”。1845年,宁波又创立了浙江省的第一所小学。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官方与民间不断有人兴办学校。1898年春,知府程稻村采纳严信厚等人的倡议,创办了宁波第一所官办的新式中等学校——储才学堂,即后来的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也就是今天宁波中学的前身。其后又兴办宁波府师范学堂、宁波府女学堂、宁波政法学堂等专门学校。从此以后,宁波公立、私立的普通中小学、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逐渐发展起来。宁波人素来尊师重教,有捐资兴学的传统。到了近代,这一行之有效的办法更是相沿成风。宁波各界及近代宁波帮的捐资,有力地促进了宁波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今,宁波著名的效实中学,就是1912年由何育述等人创立的。此外,宁波进步士绅亦集资创办了宁波公立中等工业学校和鄞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等在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校。据统计,1931年,宁波全市各县仅公、私立小学就有166所,在校学生达130034人。

教育是人类社会神圣的事业,宁波的历史却已将其升华为一门艺术,融入了地方文化的灵魂。教育,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影响将绵延到不可预见的未来。数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不仅为古代宁波创造了难以估量的财富,也为城市的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宁波开埠通商以来,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和兼容并包的时世风度哺育了一批深受世人尊重的教育家,形成了独特的近现代甬籍教育家群体。这些教育名家在立功、立言、立德和时代影响力诸方面堪称一流,其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思想和富有个人魅力的教育实践已成为宁波乃至全国教育的思想宝库。他们有的生于斯长于斯,对当地的基础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的带着宁波乡情走向全国,或著书立说,或参与教育改革,或身体力行办学,以自己的满腔热心改造旧教育、呼唤新教育,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和女子教育、纺织教育、艺术教育以及体育教育诸领域留风陈迹,在浙东地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进一步弘扬甬籍教育家思想,铭记教育先贤改革与实践的经验和业绩,深度挖掘其思想精粹,2011年11月4日,设在宁波大学的甬籍教育家研究中心成立,由中心承接的“甬籍教育家研究计划”随之启动。“甬籍教育家研究计划”是由宁波市教育局资助,宁波大学和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的重大教育研究项目,第一期计划耗时5年(2011—2015年),具体研究蒋梦麟、林汉达、杨贤江、张其昀、张雪门、陈训正等15位甬籍教育家,最后出版一套由11本专著组成的系列丛书。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策源地。宁波大学作为宁波人的大学,有责任去研究和传播这些教育名家的思想,“甬籍教育家研究计划”便是最好的回应。我们相信,该计划一定会在丰富和繁荣教育思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甬籍教育家研究计划”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拓宽宁波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内容,该项目已成为宁波大学人文社科领域近年来获得的较大的科研项目之一。

“甬籍教育家研究计划”希望通过对教育家的人生脉络和主要思想进行系列研究,形成一项具有宁波特色的教育人物品牌研究,为加快推进宁波市教育现代化提供思想滋养,为宁波打造一批当代“浙东名家名师”提供行动启示,为身处教育变革时代的教育学人和实践者坚定创新理念提供精神激励。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岁月熔金,一切的灿烂辉煌都镌刻进历史的丰碑。东方升起又一轮红日,宁波教育也在晨曦中翻开了新的一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当下国家、省、市分别颁布了不同层次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展望今后十年的教育发展蓝图,教育思想的传承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尤为关键,介绍和研究甬籍教育家对于宁波教育发展就显得颇为重要。我们期待研究成果可以为当代宁波培育甬派教育家提供思想启示,为宁波市的教育改革提供历史路径。

是为序。

刘剑虹 博士、研究员

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原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