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提问技巧:如何问出你想要的答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提问意识——埋下问题的种子

敢于提问的人和不敢提问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具备提问意识。在许多人看来,既然自己能平凡地工作、生活,为什么需要提问?殊不知,一些人正是因从小怀揣问题的种子,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从而改变自己平凡的一生的。

孩提时代,就应敢于提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课堂上孩子要敢于提问,暴露出自己的问题。

只要孩子是经过了思考的,不论问题正确与否,都应该勇敢地提出,让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还有一些不懂或不能理解的问题,孩子也要敢于讲出来,让老师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绝对不能不懂装懂。只有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放学回家后,林妈妈就督促豆豆开始预习功课,她看着豆豆查工具书,把一些注释记在书上,又勾画出一些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在林妈妈的帮助下,豆豆理解了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剩下比较困难的问题,林妈妈就告诉豆豆:“这里还有哪些不理解的,你要在明天课上向老师提问,到时候把答案记在书上,明白了吗?”“可是,妈妈你肯定知道答案,为什么不直接给我讲呢?”豆豆没有直接答应妈妈,而是向妈妈抛出了问题。林妈妈觉得,让孩子养成爱提问的习惯是好事,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提问,这会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所以,林妈妈耐心地向豆豆解释:“我觉得你应该向老师提问,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老师就会说你是个爱思考问题的学生了。”豆豆迟疑了一会儿,吞吞吐吐地说:“可是,我怕老师说我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不会的,老师只喜欢那些爱思考的孩子,他会觉得你很爱动脑筋,觉得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林妈妈向豆豆保证,豆豆只好点点头。

第二天,在放学路上,林妈妈问豆豆:“昨天哪些问题现在理解了吗?”“哪些问题?”妈妈的突然提问让豆豆摸不着方向。“就是我让你向老师提问的问题啊?你今天问了老师没有?”林妈妈又解释了一遍,豆豆胆怯地摇了摇头。林妈妈惊讶地问道:“你怎么没有问老师呢?难道你自己理解了?”“没有,我还是没有理解。”豆豆急忙回答。林妈妈似乎理解了豆豆的心情:“豆豆,在课堂上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是聪明的孩子,而且在学习上你总会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有什么不可以呢?老师不会嘲笑你的,相反他会觉得你爱思考,也会耐心地为你讲解,以后你在课堂上有什么不懂的都要学会向老师请教,知道吗?”“可是,我害怕,不敢向老师提问。”豆豆还是显得信心不足。林妈妈又说:“不要害怕,不过是问个问题,你看你经常向妈妈提问,妈妈也没有说你什么啊,老师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实在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那么你就下课了私下向老师问吧,这样就不用害怕同学们了。”豆豆觉得私下问老师可能不会那么害怕,他点点头:“明天我就问老师去。”“嗯。”说服了豆豆的林妈妈也很高兴。

一般而言,孩子都具有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只要老师给予了机会,他们就能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面对老师的循循善诱,孩子就是不为所动,不敢也不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逐渐变得不愿问,最终问不出,这样也会慢慢地减弱他们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父母要保护孩子敢于提问的积极性,还需要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髙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培养孩子敢于提问的意识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敢于提问的意识。父母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爱问问题,常常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可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想提问的欲望却越来越小,孩子经常没有问题可问。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敢于提出问题,当孩子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无论正确与否,父母都要给予赞赏,不要批评或嘲笑,这样会直接打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所以,尽可能地让孩子在生活中多发现问题,多问,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建议孩子课外提问

如果有的孩子想到提问就情绪紧张,担心自己说不清楚,那么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在课外继续提问;那些不敢在公众场合提问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建议他们私底下问老师;那些表达不怎么清楚的孩子,父母可以把问题写在纸上给孩子。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提问,父母都需要给予最大的支持,让孩子养成积极提问的良好习惯。

3.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有时候,由于孩子天真烂漫,免不了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正确处理。即便孩子问题中有错误之处,父母也不要批评,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孩子提出更好的问题,使孩子有一种成就感,逐渐使孩子由不敢提问、不懂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在任何时候,父母都要引导孩子提问,这可以培养出孩子提问的积极性,体会到提问的乐趣,使孩子真正地学会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启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敢于提问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把握方向,拥有自己的主见

敢于提问,来源于拥有自己的主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别人对你的简单评价,不足以反映你的真实情况。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还要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轻而易举地听从他人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主张。每个人的使命终究还要靠自己来完成,你人生的目标,是独一无二的,专属于你自己的。它神秘而又绚烂,值得你用一生去追求。

每个人对一个事物都有一个主观的看法和评价,一味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将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路。

从前,有一位中文系的学子酷爱文学,他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一位著名作家指教。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听。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道:“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问,煽起学生的激情,立刻灵感喷发,马上接话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我的小说一定是精彩绝伦,叫人欲罢不能!他这样想着,心里更加兴奋,更加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停地往下接续……最后,电话的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这时有客人到作家家里做客,他们的交谈被迫中断了。作家说,“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则停。看来,你还没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

学生追悔莫及,想想作家的意见,觉得自己的性格和情绪易受外界左右,不能沉下心来,把握作品的主旨,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没过多久,这个学子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这位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盛,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啊!

两位不同的作家,从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学生听后,不禁茫然。

美国职业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当年曾被批评“对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作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但他们都勇于走自己的路,不被别人的意见和评论所左右,最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60多亿各自具有不同特质的人,在他们各自的生活轨迹中,至少存有上亿种成功模式。当我们每一个人特定的优势与劣势、需要与理想是如此地与众不同时,怎么可能存在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模式呢?

蒙提·罗伯茨在圣司多罗有个牧马场,他在一次活动的致辞里提到这个故事: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那一晚,一个小男孩费了很大的心血把作文写成了,他描述他的宏伟志向,那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牧场。他仔细地画了一张200亩牧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和跑道的位置,在这一大片牧场中央还要建一栋占地400平方米的豪宅。

两天后他拿回了作文,看到第一页上打了个又红又大的“F”,小男孩下课后带着作文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老师回答说:“你小小年纪,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你别太妤高骛远了。”他接着说:“如果你肯重写一个不怎么离谱的志愿,我会重新给你打分。”小男孩回家反复思考了很久,然后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对他说:“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主意。”经过再三考虑,这个男孩决定原样交回。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意放弃梦想。”

“我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各位现在就在这200亩牧场及占地400平方米的豪宅,那份初中时写的作文我至今还保留着。”罗伯茨对大家说:“有意思的是,两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师带了30个学生来到我的牧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我说:蒙提,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泼你冷水,幸亏你有这样的毅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人要从没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不要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一味地模仿别人,那样只会迷失自我,连自己的命运自己都把握不了。“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我们对但丁的这句名言并不陌生。可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实践它了呢?

而且,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一样,每一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是截然不同的。成功的定义并不取决于你渴望的目标,而是取决于你达到目标后的满意程度。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在这条成功之路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底牌,打拼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

启示

人生只属于自己。一味遵循他人的思想,不敢面对真理,是懦弱的表现,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我们应该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只有走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的个性,我们的人生才会是独特的,才会是精彩的。

敢于批判,不做随声附和的跟屁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个年仅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能够怀疑科学,挑战权威,也许是他的纯真和不谙世事在推动着他发现真理。对于许多成年人,特别是处于某个权威手下的人,他们的怀疑精神和自信心,是否能如这个小孩般饱满和坚定呢?古人说:“疑似之迹,不可不察。”“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对一些问题,我们要善于质疑,要敢于挑战权威。

曾在《楚天都市》看到一则报道,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对蜜蜂的独立观察,从而发现蜜蜂并非像科学家解释的那样是用翅膀发音的,而是在翅膀的根部有一个发音器官。于是他带着怀疑的态度,将其写成论文,因而在第18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上,获得了优秀科技项目创新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他的善于发现、敢于怀疑的精神证实了对蜜蜂发音器官的进一步了解,对科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哈佛著名的肯尼迪政治学校南边是漂亮的肯尼迪公园,它算得上哈佛校园里最美丽的景点之一了。公园南门的门柱上镌刻着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说的一段名言,每天都有千百个早锻炼的哈佛学生从这段名言前经过。那段受到哈佛教授、学生和管理者高度重视的话是:创造权力的人对国家的强大作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但质疑权力的人作出的贡献同样必不可少,特别是当这种质疑与私利无涉之时。因为,正是这些质疑权力的人们在帮助我们作出判断:究竟是我们使用权力,还是权力使用我们?

这段话鼓舞了数以万计的哈佛学子。哈佛人知道,如果说严格的学术规范是独立思想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保障,那么怀疑精神便是独立思想得以形成的一个主要的内在动力。

小泽征尔的名字如今已经如雷贯耳,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很早以前,小泽征尔在中国演出时,他无意中听到了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激动得哭了,紧接着忽然当场跪下!他感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着听!”于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深深地记住了这个日本人的名字。同时,让他被整个世界认识和记住的,还有他充满挑战性的自信心。

在小泽征尔成为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后不久,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评委会随即抽取了一份乐谱给他,可想而知,这份乐谱的难度之大是非一般人能够指挥的。他按照评委的要求指挥演奏,但刚刚开始不久,他就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大声地对台下的评委说:“我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冠。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错误,但终因没有信心坚持自己的观点,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不敢挑战权威、只会随声附和的人,不仅仅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和别人的赏识,更遗憾的是,他们会失去那种让自己的思想自由迸发,最后被别人认可的快乐。

我们应该经常体验那种获得最终胜利的喜悦,不管是尖锐的质疑还是直率的批判,如果仅仅成为随声附和的跟屁虫,那人生无疑是沉闷无聊的。怀疑精神的培养,不仅是个人思想和学识增进的必需,也是国家和民族能够不断反思过去、质疑现在、求新求变、充满活力的必需。

在一些知名学府的课堂上,学生讨论时质疑教师的言论、挑战现存理论和方法的表现,是教师评分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提出过疑问或不同见解,老师对他一般只会有两种判断:要么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要么没有学习能力。无论哪一种情况,他都不可能获得很好的分数。

启示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充满自由的思维状态下思考问题,不畏首畏尾,不为传统权威束缚,才能有所创新。理越辩越明,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你就会一步步成为与众不同的成功者。

没有问题,那就绞尽脑汁提问

在日常沟通中,问与答成为最常见的方式。在大多数人的思维里,都认为作出良好的回答方能实现有效的沟通,然而他们都忽略了,在沟通中善于提问才是最主要的。毕竟,善于提问,可以令自己处于沟通的主导地位,从而更利于使整个沟通趋向于自己所设想的方向。而且,善于提问,往往能在适时敲开成功的大门。

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由此可见,善于提问会让一个人不断地进步,继而开发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智商。当我们不断地询问“为什么”的时候,那些未知的知识就会接踵而来。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善于提问可以敲开机遇大门,成功之门。

李四光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靠着家乡那些来历不明的石头遐想,并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长大后的李四光如愿进入了地质系,后来在北大地质系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对自己的研究工作也丝毫没有放松。在研究过程中,他从来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

19世纪,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等国的地质学家来到中国勘探矿产,考察地质。然而,他们并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于是,“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成为了地质学界的一个定论。李四光重新回忆起那些问题,“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他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他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块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经过继续研究,他越来越坚信一个判断,那就是中国存在着第四纪冰川。不过,他的这一观点却遭到了国外学者的否定。

为了解决自己儿时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继续寻找着更多的冰川遗迹。在长达10年的研究期间,他得出了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李四光这一学术观点发表后,引起了著名的1934年庐山辩论。1936年,李四光来到黄山考察,并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这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他经过了40多年的努力,解释了童年时期提出的问题,而自己的学术观点也第一次得到了国外科学家的公开承认。

通过提问,李四光揭开了地质学的奥秘。对此,他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采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

如何培养自己善于提问的习惯呢?

1.有问题就要大胆提出来

我们所处的周围世界,存在着许许多多我们难以理解的事物。也许,我们所思索的许多问题都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甚至有些问题是相当幼稚的,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问题是“没有必要提问的”,甚至惧怕这样的问题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而应保持提问的热情,只要有了问题就应该大胆提出来。

2.要有怀疑的精神

也许,别人会告诉你“这就是真理”、“这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然而,无论是面对任何真理,还是所谓的正确答案,我们都应该有一种怀疑的精神。正如李四光所说“不怀疑不见真理”,只有经得起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真理,而怀疑不过是检验中的一个步骤而已。有疑问就要提出来,尤其是提出一些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真正培养出自己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

3.积极思考

培养自己提问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使自己产生一种想要提问、提供问题给大家讨论的欲望。在学习或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疑问,也是我们感知过程的障碍。我们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跨过这些障碍,解决这些疑问。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善于提问,不仅可以开发我们的大脑,有效地提高智商,而且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系列知识。

启示

普列汉诺夫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善于提问呢?其妙处在于提问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多时候,一些人所提的问题太笼统,或者所提的问题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等等。造成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其没有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相信自己,大胆证明自己

面对任何问题都要持怀疑态度,用好奇的态度进行思考。当然,对问题的怀疑将意味着我们需要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时候我们怀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应该是自己。哈佛大学认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敢于质疑,常常是成功的导火线。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面对一些既成的事实,即使他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他们所能怀疑的也只是自己,而不是问题本身。

因此,不要怀疑自己,而应大胆证明自己。要善于并敢于否定前人,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地迷信权威。在某些问题上,如果自己真的发现了端倪,我们所需要的做的并不是怀疑自己,而是要努力证明自己。当然,这需要绝对的自信与勇气。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见解,如果有人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对他进行责备:“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它们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而伽利略对这句话却表示怀疑,他心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将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那么落下的速度就应该比较慢,如果把两个铁球看成一个整体,那落下的速度应该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伽利略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开始做实验,希望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果然,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而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伽利略怀疑自己,不敢相信自己,那么也许科学的脚步会慢了许多。

克里斯托莱伊恩是英国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幸运的他被邀请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克里斯托莱伊恩没有运用工程力学,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就支撑起大厅天顶的预案。一年过去了,当市政府请权威人士来验收工程的时候,却对克里斯托莱伊恩设计的一根支柱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克里斯托莱伊恩再多增加几根柱子。克里斯托莱伊恩十分自信地说:“只要用一根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稳固。”他完全相信自己的计算和经验,拒绝了工程验收专家的建议。不过,克里斯托莱伊恩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府官员,他差点因此而被送上法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克里斯托莱伊恩只好在大厅周围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全部没有挨着天花板,之间相隔了两毫米。

300年过去了,温泽市的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市政府大厅依然坚固如初。一直到20世纪后期,当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了这个秘密。当时,消息一传出,轰动了世界,各国著名的建筑师都慕名而来,欣赏这几根神奇的柱子。他们看到了在大厅中央圆柱顶端写着的一行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支柱。”而克里斯托莱伊恩这位伟大的设计师,他只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很自信,至少100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的时候,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的一点坚持。”

即使自己的设计遭到了质疑,克里斯托莱伊恩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从来不怀疑自己设计的正确性,而且努力、大胆地证明了自己。时间是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的,而正是时间证明了克里斯托莱伊恩的自信与真理。有的人其实已经触碰到了真理,但是,他却因此而怀疑自己,最终,他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花园里散步,他看起来神情沮丧,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原来,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以及普朗克公式。但是,由于他一直很崇拜牛顿理论并虔诚地奉之为权威,而自己的发现将打破这一完美理论,他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最终他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不久之后,25岁的爱因斯坦大胆假设,他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处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爱因斯坦又突破了牛顿绝对时空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并一举成名。

对自己的怀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或是让我们放慢了前进的脚步。普朗克对自己的怀疑,使整个物理理论的发展停滞了几十年。所以,任何时候,都切莫怀疑自己,而应努力、勇敢地证明自己,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站在成功的顶峰之上。

启示

总是不断地怀疑自己,是缺乏自信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缺乏自信的人,他们不敢,甚至畏惧相信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缺乏自信的人,他们会证明自己是错误的,而不会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内心畏惧出错。怀疑自己,只会成为我们成功之路的障碍,只会使我们放慢前进的步伐。所以,对自己多一份自信,相信自己,千万不要怀疑自己。同时,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证明自己。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但是,许多人习惯以己之长来比他人之短,他们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且常常瞧不起其他人。时间长了,别人都有了进步,可他依然在原地踏步。其实,如果你想充实自己,让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就应该多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再以他人之长来弥补自己之短。在与他人的差距中取长补短,这样你才会不断地进步,让自己的内涵得到充盈。许多人总认为那些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是自己的学习对象,其实,这样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别人的长处有可能恰好是你的短处,千万不要小瞧他人。我们需要更好地取长补短,在差距中不断地充实自己。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人有了道德就可以作为典范,一个人有了一技之长就可以作为老师。或许,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我们只需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学得一些长处,那么,自己就会变得更完善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终身学习的方法。要知道,风筝本来没有翅膀,却借东风之力飞上了天。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拘泥于自己的想法和偏见,一意孤行,而是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你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进步。而那些总拿己之长比他人之短的人,最终只会在原地踏步。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箭步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珠子瞪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又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漂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我到了一个江湖高手云集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

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好久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博士生呆了。

在这个故事里,博士生自以为很了不起,他看不起那些学历不如自己的本科生同事。即使看到自己很不解的事情,他也不愿意不耻下问,而是表现得非常自大:“连本科生都能办到的事情,我堂堂一个博士生,怎么会办不到呢?”于是,他自作聪明地从水面上过去,谁料聪明过了头,一头栽到水里,让那些他看不起的本科生看了一个笑话。最终,博士生为自己的无知与骄傲付出了代价。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常常自恃自己学历很高,就看不起身边的那些人,不屑与那些低等学历的人为伍。实际上,学历只是代表着过去,只有学习的能力才能代表着将来。所以,即使面对着那些比你学历低的人,也要学会尊重,这样你才有可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经验,避免自己少走弯路。

水因为太满会溢出来。人也是一样,若一个人太自负,只会令你丧失原有的价值,成功也会离你越来越远。孔子是伟大的圣人,但他也提倡“不耻下问”,以此来弥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更何况是普通的我们呢?我们常说:“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所以,无论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都要学会“取长补短”,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启示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哪怕对方只有一个人,也许,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择其善者而从之”,才会让我们变短处为长处,继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剖析自身的不足,向他人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满足于一知半解,乐于虚心向他人请教。当你懂得了学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你一定会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