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刊(2016年第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长三角城市群内都市圈的崛起

事实上,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都市圈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发育,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都市圈经济集聚效应、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已经走在全国前列,都市圈自身的融合度比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的融合度更高。

(一)杭州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地处长三角南翼、浙江省北面。200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在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构建“杭州都市圈”的规划设想。“杭州都市圈”是国家六大都市圈之一(从2006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5位的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四大都市圈之一。杭州都市圈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湖州、嘉兴、绍兴市区为副中心,杭州市域五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诸暨等与杭州相邻的六县市为紧密层,规划的区域总面积为34585平方公里。杭州都市圈处于吴越文化范围,以大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西湖、太湖、鉴湖、湘湖)为旅游特色。杭州市应抓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2016年G20峰会举办城市、2022年亚运会举办城市等发展机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破行政区域局限,加强与湖州、嘉兴、绍兴等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七共战略”,进一步提升在区域整体联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使杭州都市圈真正成为长三角的“金南翼”、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2011年出台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对杭州都市圈发展的定位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的有机组成,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产业的定位为:浙江先进制造业基础核心区,浙江现代服务业中心区,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游憩休闲区。至2015年底,杭州都市圈面积为346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152.1万人,GDP为20121.59亿元,人均GDP为93876.00元,城镇化率为63.45%。

(二)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地处长三角的北翼,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的核心地区,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自2006年首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前五位。南京都市圈的基础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基地,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特征。建立之初的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是华东地区中心枢纽;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经济、金融、科教、文化、信息和航运中心。都市圈地跨苏南、苏中、苏北,对促进苏中地区快速崛起并融入苏南板块,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等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南京都市圈历史上是吴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南北文化的交融区域,同时也是近代文明兴起之地,集历史、近代、现代文化于一身,融吴楚文脉、南北文化、中西文明于一体。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为:融入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2015年制定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表明,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3个城市。2015年底,南京都市圈面积为170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589.6万人,GDP为17240.09亿元,人均GDP为105960.33元。

(三)合肥都市圈

2003年,合肥市首次提出了“合肥经济圈”的概念,主要内容是以合肥为中心,与周边蚌埠、滁州、巢湖、芜湖等城市分工合作,发展成为经济圈,并逐步与长三角经济圈融合。2004年末,合肥又提出“9+1”的城市圈发展战略,即以合肥为中心,建立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淮南、六安、巢湖、滁州、池州1~2小时经济圈。2009年11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的《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标志着合肥经济圈的初创。该规划提出,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机遇中,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将抱团发展,合肥也应从泛长三角城市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都市圈的龙头城市。在2015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至2015年底,合肥都市圈面积为215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370.6万人,GDP为9482.89亿元,人均GDP为66756.33元。

(四)宁波都市圈

宁波都市圈以浙江省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宁波为核心。浙东经济合作区包括宁波、台州、绍兴、舟山、嘉兴五个地级市,面积为24540平方公里。1986年,宁波、台州、绍兴、舟山四市自发成立了一个协作联谊会,借助行政力量自我清障、互通有无,对稀缺要素进行优化配置。1988年,四市共同设立浙东四地市市长、专员联席会议,1994年升格为浙东经济合作区市长联席会议。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造,2008年,嘉兴加入浙东经济合作区。市长联席会议是浙东地区最高协调机构,下设协调会办公室,由五城市派专职人员担任主任、副主任,对城市群内合作内容进行探讨、交流与沟通、协商。近年来,浙东地区相继成立了交通、旅游、金融、外经贸、商贸、渔业、工业、科技、公安、港口、环保共11个协调专业组,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些跨区域的重大问题协商解决的重要平台。宁波是浙东经济合作区的核心城市,面积为980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为浙江省东部经济中心和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浙东经济合作区以海洋经济、港口经济为特色。其中,宁波港是世界五大港口之一,居中国前三位,中国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2015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表明,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个城市。至2015年底,宁波都市圈面积为206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502.6万人,GDP达12664.32亿元,人均GDP为85410.33元。

(五)苏锡常都市圈

苏锡常都市圈,是传统意义上的苏南,由“人间天堂”苏州、“太湖明珠”无锡、“江南明珠”常州三个设区市组成,简称“苏锡常”。苏锡常都市圈是有多个核心的都市圈,属于江苏和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距上海200公里左右,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51~1953年,曾由江苏省的苏南行政区统一管辖。苏南是江苏最大的“优势板块”,也是最快的增长极。苏锡常都市圈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和多项人均指标居全国前列,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和创新基地,是国际化城市上海最主要的区域支撑,是长三角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体。苏锡常都市圈总面积只占全国的0.3%,人口占1.7%,进出口额却占17%, GDP多年超过上海。三个城市仅占江苏省17%左右的面积、18.71%的人口,却创造了全省40%的GDP和财政收入。GDP及外向型经济指标占长三角的比重也远远超过其人口和土地所占的比重;苏锡常都市圈是财税的重要贡献地区,在江苏省以及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1年出台了《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至2015年底,苏锡常都市圈面积为158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182.8万人,GDP达28295.48亿元,人均GDP为126541.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