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摄影文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高维祥《照片与图画有何区别》

《玲珑》,1931年第9、11期连载

版本情况

《玲珑》1931年第9 、11期连载《照片与图画有何区别》

该文发表于《玲珑》1931 年 第 9、11期连载。《玲珑》于1931年在上海创刊, 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共出版298期。《玲珑》在当年上海的流行程度,按照张爱玲的说法,是“一九三零年间女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玲珑》杂志。”其创刊目标是“提倡和增进妇女生活”,深受女性读者喜爱,属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百余种消遣杂志之一。

作者简介

高维祥,摄影家,曾留欧多年,专攻光化学与胶体化学,毕业于德国国立工科大学化学院,回国后致力于摄影技术研究。1926年,高维祥与中国摄影学会会长、摄影画报主编林泽苍合作为中国摄影学会出版了《摄影良友》袖珍本,这本书尺寸只有64开本大小,虽然方便携带,但不适宜阅读,直到1928年再版的《摄影良友》改为增广的32开本,由此销量有所增加。此外,高维祥还著有《摄影药液之配置附记:工业用水之化学分析》(1933年)以及《露光指南》(1928年,与林泽苍合著)等摄影技术类著述。

高维祥《袖珍摄影良友》书影

《增广摄影良友》书影

照片与图画有何区别

高维祥

一件很要紧而为常人所最忽略的就是照片与图画的区别。观察力薄弱或是思想不彻底的人们,每把世界的一切现象当做自然的而不愿加以精密的考虑,所以往往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通病。就是照片与图画的区别也弄不清楚,可怜得很。我相信,如果取同一景物的照片和图画给他们一看,那张是照片,那张是图画,大家却会分别说出来,但是从根本上言之,两者之异同是以何者为标准呢?我会加以精密的考虑,立一定义说,“图画是一幅凭着主观意志去描写景物平均的形态,照片便是此景物一刹那间客观的综合的表现。”明乎此,则吾人进而研究摄影学术,以及电影技术便有相当的把握了。何以言之呢?盖摄取景物之速度,可快可慢,自一秒之几千分至几十分钟,均可。但其间之差异甚大,譬如摄静物光线极佳用感光性最快之干片摄取,快门速度可用秒;又同此一物,如光线极暗,用感光性最慢之干片摄之,快门速度须改为50秒(即比前加快五十倍)两次所得之底片,除色调层次不同外,均为同一景物之照片,今就时间与空间之不绝的变动言之,吾人可信,此两张照片根本上必不相同,盖速度愈慢,照片必愈近于图画之性质,因此照片乃在摄取期间,景物之“平均的表现”是也,所异者照片为客观的、实体的,图画为主观的、造作的表现耳。

研读

该文探讨了一个经典问题:照片与绘画的区别。其实这是在摄影术发明之初就已经有过的讨论,直到今天它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摄影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流派就是“绘画派”,摄影家们千方百计使照片的效果如同绘画一般,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摄影并不是一门艺术。从此,摄影与绘画好似一对欢喜冤家,它们辩证地存在着。

作者用一句话对照片与图画(即摄影与绘画)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图画是一幅凭着主观意志去描写景物平均的形式,照片便是此景物一刹那间客观的综合的表现。”在拍摄景物的过程中,速度越慢,照片就越接近图画的性质,因此照片就是摄取期间景物之“平均的表现”是也,照片是“客观的”、“实体的”;而图画为“主观的”、“造作的”表现。我们不妨对照一下100年后著名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在《按照摄影的方式看待摄影》一文中举出的摄影不同于所有艺术的两个特征:一个是“摄影的瞬间记录过程的特性”,另一个是“影像的特征——令人惊慌的精确性,特别是在记录细节方面,并具有从黑到白、连续不断、无穷变化的层次。”从东西方两位摄影家在不同的时空中所阐述的内容来看,二者观点惊人地相似。而本文作者则是早在20世纪初,对摄影的认识就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该文仅有短短的五百字,但短小而精悍,由此我们可以略窥20世纪初的摄影理论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这也奠定了后来中国摄影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