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校园之我的黄金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来自学妹的搭讪

周日,清晨。

帝都深秋难得的晴朗。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落地窗,在厚重的橡木长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块。空气中弥漫着书本的油墨味和尘埃在光线中舞蹈的静谧。周末的清晨,偌大的阅览区只有零星几人,更显空旷安静。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几本厚重的音乐理论书籍:《和声学进阶》、《现代编曲技法》、《世界民族音乐概论》。旁边是一本摊开的五线谱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分析、摘抄和即兴的旋律片段。

火锅店的喧嚣、王振林薇的丑态、苏晚那灼人的目光……都被暂时隔绝在这片宁静的知识之海之外。系统要求保持最佳状态,除了锻炼和饮食,持续学习、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同样是“状态”的一部分。那146500点人气值是巨兽,更是鞭策。

指尖划过书页上复杂的和弦行进图例,大脑高速运转,模拟着不同排列组合带来的听觉效果。沉浸其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

就在这时,一个带着明显犹豫和紧张的女声,轻轻地在旁边响起,打破了这片专注的宁静:

“那个……请问,是江屿学长吗?”

声音很轻,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

我抬起头。

一个穿着米白色毛衣、浅蓝色牛仔裤的女孩站在桌边。她个子不高,看起来是大一新生,脸上带着未经世事的青涩和显而易见的局促。她抱着一本《基础乐理》,手指用力得指节都有些发白。阳光落在她微卷的刘海和因为紧张而微微泛红的脸颊上,显得格外干净。

她的眼神里有好奇,有崇拜,还有一种“终于鼓起勇气”的如释重负。

“是我。”我放下笔,语气平静,听不出情绪。目光在她怀里的《基础乐理》上停留了一瞬。

女孩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直接地承认,更紧张了,下意识地把怀里的书抱得更紧,像是抱着一个盾牌。“啊!真的是学长!我……我在初赛现场!你唱《玫瑰少年》的时候,我……我哭得不行!”她语速很快,声音因为激动又拔高了一点,随即意识到在图书馆,连忙捂住嘴,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但眼睛里的光却更亮了。

“学长,你唱得太好了!真的!还有后来……呃……”她似乎想提火锅店的事,但显然也知道那不是什么光彩的八卦,及时刹住了车,脸上飞起两朵更深的红晕,转而急切地说:“我特别喜欢音乐!刚进音乐社,但……但乐理好难啊。”她沮丧地拍了拍怀里的书,像是对待一个不听话的朋友。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决心,才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学长,我看到你在看这些书……”她小心翼翼地指了指我摊开的《和声学进阶》,“好厉害!这些我完全看不懂……那个……学长,我……我能请教你几个乐理的问题吗?就一点点!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的!真的!”

她的眼神充满了恳求和希冀,像一只误入陌生领地、寻求庇护的小动物。这份纯粹的热情和略显笨拙的勇气,与林薇的刻意、王振的油腻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书馆的阳光安静流淌。我没有立刻回答,目光扫过她怀里崭新的《基础乐理》,又回到她写满忐忑和期待的脸上。初赛的热度已经开始发酵,这是人气值带来的“副作用”之一。麻烦?或许。但眼前这个女孩,至少此刻,她的眼神是干净的。

“可以。”我拿起笔,点了点旁边的空位,“坐。什么问题?”

女孩的眼睛瞬间亮得惊人,仿佛盛满了整个清晨的阳光。她几乎是雀跃地、又极力克制着不发出太大动静地拉开椅子坐下,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基础乐理》摊开,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指着上面一个关于“调式音阶”的问题。

“这个……书上说C大调和a小调是关系大小调,共享同一个调号,但为什么听起来感觉完全不一样呢?尤其是a小调,总感觉有点……嗯……悲伤?”她努力组织着语言,带着初学者的困惑。

我拿起笔,在空白的五线谱本上迅速画出C大调音阶和a自然小调音阶。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关键在‘主音’和‘三音’的关系。”我的声音在安静的阅览区显得格外清晰,但音量控制得刚好,只有她能听清。我用笔尖点着谱子,“C大调主音是Do,三音是Mi,是大三度,明亮开阔。a小调主音是La,三音是Do,是小三度,距离更近,音程紧张度更高,所以听起来更内敛,甚至带着忧郁感。这是它们色彩差异的核心。”

我边说边在谱子上标注音程关系,又快速写了一个简单的C大调和弦和一个a小调和弦进行对比。动作干净利落,解释直指核心。

女孩凑近了看,眼睛紧紧盯着谱子,随着我的讲解,脸上的困惑逐渐被恍然大悟的惊喜取代。“啊!原来是这样!小三度……大三度……我明白了!感觉一下子就通了!学长你讲得好清楚!”她小声惊叹,看向我的眼神里崇拜的光芒简直要溢出来。

“还有这里……”她迫不及待地又翻到另一页,指着另一个关于“和弦转位”的标记问题。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就在这样一问一答中度过。我解答她的疑问,言简意赅,逻辑清晰,偶尔在谱本上写写画画作为辅助。女孩听得极其专注,不时点头,偶尔发出低低的“哦~”、“原来如此”的领悟声。她基础确实薄弱,但态度很认真,理解力也不错。

阳光慢慢移动,暖意融融。

最后一个问题解答完,女孩心满意足地合上书,脸上是收获知识的兴奋和纯粹的感激。“太感谢你了学长!真的帮了我大忙!感觉豁然开朗!”她真诚地说,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补充道:“学长你放心!我不会到处说打扰你的!今天能请教你,我已经超级超级满足了!”她用力点头,像是在做一个保证。

“嗯。”我淡淡应了一声,目光重新落回自己的《和声学进阶》上,算是结束了这次偶遇的教学。

女孩很识趣,立刻站起身,抱着她的《基础乐理》,再次小声又郑重地说了句“谢谢学长!”,然后轻手轻脚地离开了,背影都透着轻快。

图书馆恢复了绝对的安静。只有阳光移动的轨迹和书页翻动的声音。

我看着女孩消失的方向,几秒后,收回目光。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刚才给女孩讲解的C大调和a小调的音阶旋律片段,以一种更复杂、更精妙的变奏形式在脑海中流淌。刚才解答基础问题的过程,似乎意外地梳理了一下自己某些根深蒂固的认知,带来了一丝新的灵感。

系统光幕在意识角落无声展开,146500的数字依旧醒目。但此刻,它似乎不仅仅代表着积累和压力,也预示着某种……连接的开始?一个纯粹的、关于音乐的、不掺杂质的连接。

我重新拿起笔,在五线谱本上飞快地记录下脑海中流淌的旋律碎片。笔尖划过纸张,沙沙声再次成为这片宁静空间里唯一的乐章。

窗外,秋日晴空,万里无云。新的音符,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