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35.交涉,试探
接下来,必须要彻底打破他们内心的侥幸与幻想,让他们看清现实。
“钱谦益!”
朱胜机突然开口道:“既然大家对于北伐建奴之事还颇有疑虑,那你便安排合适的人选,代表朝廷去与建奴交涉,探探他们的底细。
你只需告诉建奴,朕登基之后,朝廷不日便要迁回京师,他们现在即可班师收兵,退回关外,为先帝报仇之事,就不劳他们费心了。
当然,我大明也不会让他们白帮忙的,待他们退出关外之后,朝廷自有厚礼相谢!”
“是!”
钱谦益赶忙拱手答应。“臣稍后便去安排!”
百官闻言都心中暗喜,以为朱胜机这是在与建奴媾和之事上松了口,虽然他这态度看起来有些强硬,所说事项也颇有些赶人送客的意思,恐怕未必能得到好的反馈,但只要他肯与建奴展开交涉,这“联虏平寇”之事便仍是有希望的。
事情就此说定,便先散了朝。
百官从内守备府出来之后,却谁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都去了六部衙门集合。
钱谦益扫视百官,也没有废话,直接开口问道:“出使建奴的差事,谁想去办?”
任谁都能看得出,此次出使建奴,并不是什么好差事,因为若是按照朱胜机的意思去跟建奴交涉,八成是会引发建奴的不悦与反感,此次交涉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既然结果已经可以预见,那么自然也就没人愿意接下这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了。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令人意外,钱谦益的话音刚落,竟就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要接下这差事。
“下官左懋第愿往!”
钱谦益循声望去,见开口说话的人是兵科都给事中左懋第,顿时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早闻左仲及为人刚正,胆识过人,今日看来,果不其然!”
“钱阁老谬赞了。”
左懋第听闻钱谦益对自己的夸赞,却是拱手面露羞惭之色,“说来惭愧,其实下官想要出使北上,也是有私心的,臣之老母如今仍在京师,如今京师陷落,臣实在放心不下,故而才想……”
“这又何妨?”
钱谦益却是不等左懋第把话说完,便直接开口打断了他,“为人子者,孝道当先,你记挂老母,亦不妨碍你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啊!”
左懋第没想到“大领导”竟是如此体谅和理解下属,感动得险些都要热泪盈眶了,躬身深施一礼道:“请首辅大人放心,臣决不会因私废公,定然把朝廷的差事放在首位,尽心竭力把差事办好,不辜负首辅大人的信赖!”
“如此甚好!”
钱谦益赞许地点着头,继而说道:“不过,此次出使,亦不能只让你一人前往,还是要给你找几个帮手的。”
说着,他便把目光投向了礼部右侍郎马绍愉,“成愚啊,不如就由你陪同仲及去一趟吧,你曾做过朝廷的使臣到辽东与建奴议和,关于建奴的情况也了解的更多一些,有你与仲及同去,我也能更放心一些!”
马绍愉闻言,倒也没有畏惧推脱,而是当即拱手答应了下来。“下官遵命!”
见马绍愉答应,钱谦益也就打算把此事就此定下来了,毕竟此次北上出使建奴,不过是按照朱胜机的吩咐去给建奴传个话而已,也涉及不到什么外交与谈判,左懋第和马绍愉一个正使,一个副使也便够了。
可正当钱谦益刚要开口敲定此事,人群中却是突然又站出来了一员武官,拱手粗声道:“钱阁老,下官陈洪范愿与左大人和马大人同往!”
钱谦益闻言不禁有些惊讶地朝陈洪范看了过去,不知道他这是为何想要跟着凑这趟热闹。
似乎是担心钱谦益不肯答应,陈洪范赶忙说出了自己的价值与作用。
“臣与平西伯吴三桂乃是同乡的亲戚,此次北上除了与建奴交涉,自然还是要去拜访平西伯的,有臣一同前去,也能多些方便不是?”
钱谦益听闻此话,也被提了醒儿,当即便道:“是了,此次北上若是有机会,务必要去拜访平西伯吴三桂,将南京之事详细告知与他,同时也要找他问清楚建奴助兵破贼的详情,这些也都是极为重要的。”
说罢他便点头应允了陈洪范的请求,“难得你有心报国,我自不能拂了你的一片忠心,此次北上,你便亦担任副使,与左、马二人同去,有你这个武官在,也好保障沿途上的安全!”
“是!”
陈洪范顿时喜出望外:“多谢首辅大人成全!”
北上出使建奴的人选既然已经定了下来,便事不宜迟,钱谦益让他们三人各自回去准备,而他则要将人选之事呈递陛下,并按照陛下的意思,提前写好出使建奴所需的一应文书。
对于出使建奴的人选都有谁,朱胜机并不在乎,看了一眼名单便直接批准了,毕竟此次出使建奴的结果早已注定,派谁去都没什么差别。
他可比那些对建奴心存幻想的大明官员们更加了解建奴的本性,因此也可以更加清楚地预见,此次出使建奴的结果将远比百官想象的更加残酷,而他的目的,也恰恰是要用这远超百官想象的残酷现实,彻底打碎他们心中的侥幸与幻想。
此时,北上的使团还未出发,朱胜机却是已经开始谋划起北伐之事了。
目前对他而言,主要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手下的澳明禁军部队虽然放在大明是无敌的存在,但一旦战线全面铺开,仅仅一万的兵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用的。
所以,朱胜机已经派人赶回澳洲调兵去了,利用这段时间,他正好可以好好儿做做准备,以确保在开打之后,不给建奴丝毫喘息之机。
不知不觉,已经是黄昏时分,门口执勤的禁军士兵突然进来禀报,说是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请求觐见。
从朱胜机入主南京至今,他都没有启用过任何一名宦官,故而南京城的所有太监都早已失了业,被逐出了权力中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