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革新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科技突破,潜在危机

在“格致天工院”最深处的“秘研坊”,炉火终年不熄。数名面色被炉火熏得黝黑、眼神却亮得惊人的匠师,正围着一块其貌不扬、却隐泛幽蓝光泽的乌黑矿石(设想为某种高能矿物或早期化石燃料雏形)。这是探险队在陇西人迹罕至的深谷中偶然所得,名“幽炎石”。历经千百次失败的煅烧、淬炼、分离,坊主公输墨(虚构名,融合公输班与墨家精神)带领团队终于找到了关键——以特制的陶制“分馏甑”,在极高温度与隔绝空气下缓慢煅烧,竟能析出一种无色无味、遇火则猛烈燃烧、释放惊人热力的“燃液”(类似石油分馏产物)!

当第一盏特制的青铜油灯注入这“燃液”,点燃的瞬间,火焰竟非寻常的橘红,而是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幽蓝,热度灼人!更令人震撼的是,当“燃液”被小心导入一台改造过的青铜机关兽腹腔内的微型“燃室”,并点燃引信后,那静止的机关兽竟在令人牙酸的齿轮摩擦声中,向前猛地窜出数尺,才力竭停下!公输墨激动得须发皆颤,向闻讯赶来的林深嘶声禀报:“林公!此‘燃液’热力十倍于木炭,更胜石炭!若能量产,驱动巨舰、锻冶精钢、乃至…造无马之车,皆非虚妄!此乃…此乃掘地取火,驭深渊之力啊!”

与此同时,在“神农圃”的试验田里,另一场静默的革命也在成熟。农学博士们将来自西域的耐旱苜蓿、本地抗瘠的黍种,以及海外带回的未知藤蔓(或为抗旱作物雏形)进行反复杂交选育。最终,一种被命名为“秦稷三号”的新种诞生。它在特意营造的干裂土地上,根系深扎,叶片肥厚,在少雨时节,依然顽强地抽穗灌浆。秋收实测,产量竟较普通黍米高出三成!陇西、北地等苦旱之郡的郡守闻讯,星夜上书,求取良种,视其为解民倒悬的“甘霖”。

万国文明苑的医学交流,结出了硕果。太医令丞汇通扶南巫医的“金鸡纳”用法、天竺的“三液平衡”(类似体液学说)以及秦地《内经》精髓,针对南方肆虐的“瘴热”(疟疾),反复试验配伍,终于炼成一种稳定的“青蒿定风丹”。在象郡的初步试用中,其退热截疟之效,远超旧法。同时,借鉴西域外伤处理术,结合秦地金创药,制出更高效的“止血生肌散”。医者仁心,手持新刃,直面死神。

然而,驾驭新力的缰绳尚未握紧,突破的锋芒已划出带血的伤口。

对“燃液”威力的狂热追求,压倒了应有的敬畏。一次试图提高“分馏甑”效率的实验中,一名年轻匠师为求速成,擅自加大了火力,并简化了冷凝步骤。高温高压下,密封不严的陶甑骤然爆裂!混合着高温蒸汽与未凝“燃液”的烈焰,如同挣脱束缚的炎魔,瞬间吞噬了半个工坊!刺鼻的浓烟冲天而起,凄厉的惨叫划破“格致天工院”的宁静。虽经奋力扑救,仍造成三死七伤的惨剧。消息传出,咸阳震动。“那‘幽炎石’是地火精魄!妄动必遭天谴!”恐慌在坊间蔓延,流言蜚语直指“格致天工院”为招灾之源。

陇西郡,满怀希望的农人领到了珍贵的“秦稷三号”种子。然而,新种需深耕、需特定的播种间距、需在特定生长期控水——这与世代相传的粗放耕种截然不同。老农们捧着新种,望着发下的《新稷要则》简册,满脸茫然与不信任。“祖宗之法种黍百年,岂有差错?这新稷如此娇贵,万一绝收,全家喝西北风?”更糟的是,当地县尉对此事敷衍了事,只将种子和简册下发里正,未派专人督导培训。宝贵的良种,或被束之高阁,或被随意撒入未深耕的薄田,前景堪忧。

“青蒿定风丹”在象郡的成功,触动了当地旧医馆的利益网。以“回春堂”为首的数家医馆,暗中散布流言:“所谓‘定风丹’,乃以毒攻毒,久服必损肝肾,断子绝孙!”“秦地之药,岂解南疆之瘴?莫被官家当了试药鼠!”更有甚者,买通地痞,在官办“惠民药局”外泼洒污秽,阻挠领药。珍贵的救命良药,因猜忌与诽谤,难以送达急需的疫区百姓。而“止血生肌散”所需的一味主药“血竭”(龙血树树脂),因需求暴增,导致岭南原始林中珍贵的龙血树被过度采割,生态隐现危机。

黑冰台的急报与太医令丞的泣诉同时呈于林深案前。他凝视着公输墨呈上的、盛放在特制琉璃瓶中的幽蓝“燃液”,那跃动的火焰映照着他凝重如铁的面容。

“驭天工之力,如履薄冰,一步踏错,便是深渊。”他沉声对惶恐的公输墨及众博士道,“然因噎废食,非勇者所为!当以铁律为笼,锁住这深渊之火;以仁心为引,照亮这济世之路!”

雷霆手段:

1.“燃液”铁律:林深亲颁《**格物九死令》,严令:

“幽炎石”开采、运输、储存,设禁区,专人专管,违者斩!

“分馏甑”工艺定型,严禁私自改动!操作匠师必经严训考核,佩戴特制石棉(或防火布)护具。

设立独立、远离人群的“燃坊”,以砖石混凝土筑墙,内衬防火泥,工坊内严禁明火,仅用特制铜灯远距离观察。

爆炸死难者厚恤,伤者全力救治。公输墨监管不力,罚俸降职,戴罪立功。

2.“秦稷”深耕:严旨申饬陇西郡守及县尉,罢免怠职者。由治粟内史抽调精干“劝农使”,携熟练老农(已成功试种者),分赴各郡,“蹲点”指导!手把手教深耕、示范播种、讲解控水。于各乡设“新稷示范田”,秋收时公开测产,以实绩服人!

3.“定风”正名:

由御史台、廷尉府联手,彻查象郡诋毁新药、破坏药局案。抓捕“回春堂”主谋及地痞,公开审理,重判以儆效尤!同时,组织疫区康复者现身说法,由官驿快马传递“药效实录”至各郡。

命太医署速寻“血竭”替代,试验本地常见草药配伍。同时,于岭南设“龙血树苑”,尝试人工培育,严禁滥伐野生老树。

林深亲赴爆炸工坊遗址,主持公祭,安抚死伤者家属。他当众宣告:“格物致知,乃强国富民之正道!此血之教训,非阻我前行,乃警醒我辈须以万倍之慎,驭此天工伟力!逝者之功,帝国永铭!”悲愤的工匠家属与惶惑的民众,在帝王重臣的庄重承诺下,情绪稍缓。

针对“秦稷三号”的推广,林深命编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新稷三字诀》歌谣,由“劝农使”传唱乡里:“深翻土,宽行距,苗三叶,水轻哺…”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对“青蒿定风丹”,则简化包装,降低成本,由朝廷补贴,确保疫区贫民可免费或低价获取,以实效击碎流言。

铁律之下,“燃坊”的幽蓝火焰在重重防护中重新燃起,更加稳定,却也更加令人敬畏;“秦稷三号”的嫩苗在农官汗水的浇灌下,于陇西干涸的土地上顽强挺立;“青蒿定风丹”的清苦药香,逐渐压过象郡的流言蜚语,飘入疫疠笼罩的茅屋。

然而,林深深知,这仅仅是开始。“燃液”那毁天灭地的潜能,如同一柄悬顶之剑。嬴政在得知机关兽试验成功后,眼中闪烁的光芒,绝不仅限于驱动水磨。而“秦稷三号”推广的成败,关乎帝国旱区的命脉;“定风丹”背后对珍稀药材的依赖,更是悬在生态与医道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步出“格致天工院”,回望那高耸的“燃坊”烟囱。夕阳的余晖为其镀上一层金边,也投下长长的、如怪兽般的阴影。科技突破的荣光与潜在危机的阴影,从未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帝国的未来,将在驾驭这柄双刃剑的惊险旅途中,书写新的篇章。林深握紧了袖中的拳头,眼神锐利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