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登基
“宣大同府总兵官刘安觐见!”
成敬得到朱祁钰授意后,高声传唤刘安入殿。
刘安不紧不慢地走入奉天殿,鼓足了勇气后喊道:
“臣刘安奉圣谕,请郕王接旨!”
朱祁钰从四方凳上站了起来,从御阶上缓缓走下,他早已推测出于谦胡灐等人留有后手。
只是不知所选之人,为何如此怯懦,一句话就暴露自己传的是矫诏,哪有让人接皇帝旨意,用请字的。
不过此人是大同府总兵官,估计是堡宗已经去大同府叫门了。
刘安的让朱祁钰接圣谕的言语一出,奉天殿内顿时鸦雀无声,珠帘后的孙太后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她虽知道群臣会因朱祁镇叫门一事而向她逼宫,但没想到众臣为了拥立朱祁钰上位,竟然敢假传圣谕。
此事她不敢揭穿,群臣让刘安来做这件事,就说明自己的好儿子已经去过大同府了。
朝中诸臣也是心知肚明,刘安奉的圣谕此刻无论真假,它都是真的!
“郕王接旨!”
刘安此人虽长得面色凶狠,身形也是五大三粗,一副武官扮相,此刻却比文官还要娇弱,不敢直视朱祁钰。
甚至怕朱祁钰行礼的时候拜到他,故意站的很靠边。
出乎意料的是朱祁钰并未行礼,而是站在群臣之前,等待着刘安宣读圣谕。
本来就是矫诏,朱祁钰自然不屑理会什么君臣之礼,就算是真的是朱祁镇给的诏书,此刻已经掌控外廷军事力量的他,让传旨之人跪着读都行。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此时再装下去,就是真的软弱了。
刘安不明所以,被朱祁钰盯得心里发毛,想到进北京城之前收到的那封信件和在大同府城楼上望着朱祁镇叫门,自己伏地痛哭的姿态。
他急忙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圣上口谕:宗庙之礼不可久废,神器不可无主,吾弟郕王,仁厚明断,素孚众望,着嗣帝位,统御万方。
尔文武群臣,其各殚忠竭力,辅弼新君,共保宗庙安宁,黎民无恙。钦此。”
朱祁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接旨,他明白,这段话不可能出自这个外强中干的刘安之手。
确切地说,让刘安传矫诏的人,还留了一手,着嗣帝位?
父死子承,兄终弟及谓之嗣,朱祁镇身陷瓦剌大营,这皇位用得着他传给自己?
不过朱祁钰也并未在意这些,走个过场而已,这样自己就可名正言顺进位大宝,不过这谦让一番还是要的。
他随即脸色一变,朝着北方厉声说道:“孤才疏学浅,何德何能敢担此大任?这皇位,还是让皇长子朱见浚继承才是。”
胡灐心知此事已成,随即出列大声呼道:“主少国疑,此乃国之大忌,还请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继承大统,安天下军民之心!”
胡灐说完随即拜倒在地,内阁大臣与六部尚书也借此机会再次劝进:
“臣等请郕王殿下,勿再谦让,以国事为主,进位大宝,即天子位!”
孙太后无力瘫坐在椅子上,重重叹了一口气,自知大势已去,掀开珠帘,递给了成敬一封懿旨。
成敬激动地缓缓打开懿旨,抑扬顿挫地地念道:“皇舆北狩,神器无主,皇太子子见浚方在冲龄,宗社安危系于长君。”
“郕王朱祁钰,宣宗章皇帝仲子,天资英毅,恪谨忠孝。即皇帝位,以安人心。尊上为太上皇帝,一应礼仪,悉如旧制。”
群臣闻声而知意思,全部跪伏在奉天殿内,齐声高呼:
“请郕王即天子位,安宗社,慰人心。”
朱祁钰看着奉天殿内跪伏的群臣,慢慢走上御阶,来到了万人敬仰的龙椅旁,拍了拍扶手。
这龙椅无论是大小还是舒适度,都比自己那个四方凳好多了。
三辞而就,他也推辞三次了,现在登基大宝就是名正言顺了。
虽然孙太后的懿旨让他感到一阵刺挠,但自己可不是代宗皇帝,再想用原历史的那一套搞夺门之变是不可能了。
“孤本无意这大位,实出皇兄母后与卿等。”
“既如此……害……”
朱祁钰说着说着,缓缓坐到了龙椅上。
“恭迎圣天子!”成敬见状急忙跪伏在地喊了一嗓子。
殿中群臣再次拜伏,齐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灐见大事已定,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落地,至于日后这皇位归哪一脉就不是他能操心的了。
于谦虽不喜孙太后被逼到悬崖边上才舍得妥协,但天子之位已定,日后瓦剌再带着朱祁镇来叫门,守城的将领可以不再畏手畏脚了。
他一直遵从的都是亚圣孟子的民贵君轻论,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有利于人民,皇帝是谁无可厚非。
只有王文听完“圣上口谕”和孙太后的懿旨后,内心盘算着可借此机会再进一步。
说白了,孙太后虽然妥协,让朱祁钰即皇帝位,但她所下懿旨完全是一桩政治交易。
诸位大臣本来就还未商榷好册立储君一事,孙太后却在懿旨中直接称朱见浚为太子,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一切礼仪照旧。
如此一来,郕王一脉依旧是小宗,即皇帝位只是暂代,大宗朱祁镇一脉依旧为大明之主。
想到这,王文即刻开口喊道:
“启奏陛下,今陛下初登大宝,臣等本应恭贺。”
“但如今事态紧急,臣斗胆提议,无论何时迎回太上皇,应即刻请入大内,不得过问政事。”
“至于一应吃穿用度,还是按照天子礼仪供奉。”
这就是王文所纳的投名状,既然下定决心站队朱祁钰,自然是要不给朱祁镇留下任何复辟的机会。
朱祁钰坐在宽阔的龙椅上,注视着台下的台下的诸位大臣。
如他所料,大权在握后,“忠臣”会自己跳出来。
“此事容日后再议,如今之要务是重整三大营!”
“诸位爱卿可有人选啊!”
彻底掌握三大营后,朱祁镇回来问不问政事都无妨了,刀在自己手里,再保护好原身的儿子,朝中大臣除非吃错药了才会去帮着朱祁镇搞复辟。
珠帘后的孙太后,脸色阴沉,朱祁钰以前在京城的所作所为果然是装的,她敢以皇太子作为交换朱祁镇登基的筹码,就是因为他兄长负责的就是京城三大营的事务。
没想到朱祁钰登基后的第一步,就是先掌控三大营断她一臂,她不禁加深了心中的那个念头。
……
朱祁钰发话后,于谦俯身揖礼说道:
“臣于谦,举荐原大同府都督佥事,左参将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