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捷径
十二年前的秋末,我读小学三年级。学校不管午餐,每天中午必须往返家校。最让我期待的,不是家里的饭菜,而是端着碗守在电视前,看粤语配音的《封神榜》,这可简直了!我可不似别家的乖孩子,在午间需要小憩一会,掰着手指算的上学的五天的午间,还得是看着《封神榜》度过的呢。
确实好看,即便是讲粤语,美中不足的是,回回它的结束都卡在下午的两点二十,要知道,两点半可就打铃上课咯,十分钟想要完成下楼,到学校,再进入教室这三个步骤,有那么些难为人了呀。倘若下楼受到电梯的阻滞,上学的路上多等一趟红绿灯……唉,十分钟是畅通无阻到教室的版本答案,这也搞得我每每在两点十五的时候便要启程上学,少看那五分钟对于一个追剧的小孩,你们知道这是意味着什么嘛!
遇到事情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自然,我得找一条捷径,能够不像以前需要绕那么多路,尽可能走个直线距离到学校,而不是去绕了一个直角。说办就办,放学再探。
下课铃声叮铃,除了做值日的学生,个个都想长了翅膀似的,冲出了校园。
怀抱着七分好奇与三分害怕,我走进学校后门的巷子里。天还没暗下来,毕竟是五点半放学,但毕竟是走进阳光不直接照射的巷子里,往往是阴恻恻的地方,可不是叫人有些发怵嘛。
走进巷子后,时刻念想着前往家的那个方向,要是一不小心走岔了,多花点时间找回原路是小问题,要是遇到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拐子”“骗子”“强盗”,那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就凭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巷子也是如此。
绕啊绕的,脚尖踏着细碎的石子,像是电视里殷商的前锋大将,带领军队,正破解着姜子牙布下的奇门战阵,书包里的铅笔盒随着步伐哐当作响,好似战鼓在擂动。虽然我是为了自己找捷径、抄近道,可放在那时,是真觉着这巷道里,藏着秘钥,每拐一个弯,就离“通关”更近一步。现在想来,真有意思呢。
走到一个拐角,专注于前路的视线里,突然蹦出来那么些与环境不和谐的色调,是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的姐姐,当然不懂事一点叫个阿姨也行的,衣着暴露,低着头敲打着手机,记得那个手机是当时的最新款呢,不知道为什么要涂那么红的嘴唇,蓝色睫毛膏在眼下洇出的蝴蝶,这样的妆容像路边商铺的假花,不太自然,又好像有利于美观的用处,咋一看让我有些不喜,赶忙加快脚步通过。
捷径确实快。从家到学校走原路要绕绕两条大路三个大弯,走巷弄只需拐三个小弯,近乎直线通往学校后门——正常走省三分钟,小跑一下可是能偷来五分钟剧集时间哩。
想来,走捷径,是人本能里的趋利避害;而有些“捷径”却像缠绕在根系上的藤蔓,初时总以为能攀附向上,不曾想根系是在阴影里慢慢溃烂,最终却让整棵树失去扎根的力量。
日复一日,我上学路上走捷径往返,时而能看到一些也在走“捷径”的人,当年不喜,懒于思索,只是盼着哪个点下课,什么时候能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