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血书惊变
惊蛰这天,沈昭临正在校场练兵。
新铸的长枪比往常重三分,枪尖泛着幽幽蓝光——是裴照野送来的“礼物“,说淬了种西域奇毒,见血封喉。她试了几招,果然顺手,正欲夸赞,忽听营门处一阵骚动。
“将军!“赵锐狂奔而来,面色惨白,“京城...京城八百里加急!“
沈昭临心头一紧。八百里加急非军国大事不用,莫非北狄大举进犯?她扔下长枪大步迎去,却见信使不是兵部差官,而是个披麻戴孝的沈府老仆。
“小姐...“老仆扑通跪地,双手捧上一封火漆密信,“老侯爷...殁了!“
春雷炸响,沈昭临耳边嗡嗡作响。她机械地接过信,火漆上是父亲私印,印文却歪斜无力,显然不是父亲亲手所盖。拆开一看,里面只有寥寥数语:
「父遇伏于黑水谷,身中二十七箭,犹力战不退。临终嘱:吾女当以边关为重,不必守孝。——沈砚笔」
信纸飘落在地。沈昭临双膝一软,重重跪在沙场上。父亲死了?那个教她骑马射箭、为她打造第一把剑的父亲,那个在她撕毁圣旨后只说“不愧是我沈家儿女“的父亲...死了?
“将军...“赵锐想扶她。
沈昭临猛地挥开他,喉咙里滚出一声野兽般的低吼。她抓起地上长枪,朝校场木桩狠狠劈去。木桩应声而断,枪尖深深扎入冻土。她拔出来再劈,一遍又一遍,直到虎口崩裂,鲜血顺着枪杆流淌。
“谁干的?“她终于嘶声问道。
老仆以头抢地:“北狄左贤王...设的伏。“
沈昭临松开长枪,染血的手掌在衣甲上擦了擦,接过父亲遗物——一柄断剑,剑身只剩半截,断口处参差不齐,像是被人生生拗断的。她认得这是父亲的佩剑“青霜“,三十年来从未离身。
“尸骨...“
“左贤王派人送回,说...敬重老侯爷是条好汉。“老仆哽咽道,“灵柩已到京城,陛下追封忠烈公,命...命三公子袭爵。“
沈昭临冷笑。三弟沈昭明,那个连马都骑不稳的书呆子?父亲一生戎马,最后爵位却落在一个连刀都提不动的文弱书生手里,真是讽刺。
“将军节哀。“赵锐递上帕子,“末将这就去准备...“
“准备什么?“沈昭临推开帕子,“继续操练!“
她拾起断剑转身就走,背影挺得笔直,唯有握剑的手微微发抖。回到大帐,她一脚踹翻案几,将能砸的东西全砸了个遍。父亲临终让她“以边关为重“,可她连仇人是谁都不知道——左贤王?沈砚?还是...
帐外传来脚步声,很轻,却在门口停住了。
“滚进来!“沈昭临吼道。
帘子掀起,露出裴照野苍白的脸。他今日着了素服,发间系着白布带,手中捧着个乌木匣子。见帐内狼藉,他怔了怔,随即默默跪坐在碎片旁。
“你来干什么?“沈昭临声音沙哑。
裴照野不答,只是打开木匣,取出三柱线香点燃,插在香炉里。烟气袅袅升起,是沈昭临熟悉的檀香味。他双手捧香举过头顶,朝京城方向拜了三拜,又将香炉摆在案上。
“家父去世时,裴某七岁。“他轻声道,“当时不懂事,只知道哭闹。家母抱着我说...男子汉大丈夫,眼泪要往心里流。“
沈昭临别过脸:“我不需要安慰。“
“不是安慰。“裴照野从匣中取出一卷经文,“这是《往生咒》,裴某连夜抄的。将军若不信这些...烧了也好。“
经文展开,密密麻麻的小楷工整如刻,墨色却深浅不一,显然不是一气呵成。沈昭临随手翻了几页,突然发现最后一张纸颜色略深——是血迹?
“你手怎么了?“
裴照野迅速缩回袖子:“抄经时...打翻了墨砚。“
沈昭临一把抓住他手腕。袖子捋起,露出十指上密密麻麻的针眼,有些还在渗血。她心头一震——这不是墨迹,是血书!他竟用针扎破手指...
“疯子!“她甩开他的手,“谁要你...“
话音戛然而止。裴照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喷在经卷上。他慌忙用袖子去擦,却将血迹抹得更开。
“滚回去养伤!“沈昭临抓起经卷扔到他怀里,“少在这装可怜!“
裴照野不恼,只是默默收起经卷,又取出一封信放在案上:“这是...裴某查到的消息。关于老侯爷遇伏的...“他顿了顿,“将军节哀。“
他躬身退出大帐,背影单薄得像张纸。沈昭临盯着那封信,突然没了打开的勇气。她跌坐在狼藉中,断剑抵着心口,那里疼得像是也被射了二十七箭。
帐外,裴照野扶着辕门剧烈咳嗽,指缝间渗出的鲜血滴在雪地上,像朵朵红梅。亲兵想扶他,却被他摇头拒绝。
“别告诉将军...“他哑声道,“就说我回江南了。“
当夜,沈昭临在灯下拆开那封信。里面详细记录了父亲遇伏的经过:左贤王确实设了埋伏,但通风报信的却是兵部一名小吏,而那小吏...是沈砚的门生。
信末附了份名单,是裴照野安插在沈府的眼线。沈昭临一个个看过去,突然在最后发现行小字:
「经书夹层,另有隐情。」
她急忙找出那卷《往生咒》,仔细翻找后,果然在封底夹层摸到张薄如蝉翼的纸。展开一看,上面是用血写的四个字:
「愿以身代。」
字迹潦草颤抖,像是忍着极大痛楚写下的。沈昭临胸口如遭重击。她想起裴照野咳血的样子,想起他指尖的针眼,想起那句轻飘飘的“将军节哀“...
“傻子...“她攥紧血书,眼泪终于决堤。
帐外风雪更急。沈昭临擦干眼泪,将血书贴身收好,又翻出父亲留下的断剑。剑身上隐约可见“忠烈“二字,是先帝御笔。她忽然明白了父亲的选择——马革裹尸,本就是武将最好的归宿。
“赵锐!“她掀帘而出,“点齐三百精骑,随我去黑水谷!“
她要亲眼看看父亲战死的地方,要亲手摸摸那二十七处箭痕。至于裴照野的血书...沈昭临摸了摸胸口,那里烫得厉害。
有些情意,记在心里就够了。
三日后,沈昭临从黑水谷归来。
谷中积雪未化,石壁上还留着深褐色的血迹。她命人拓下所有箭痕,又亲自丈量了每处战场,终于确信——父亲是被自己人出卖的。那埋伏太过精准,绝非偶然。
回营路上,她绕道去了趟裴家商队驻扎的驿站。掌柜却说裴照野早已南下,临走前留了封信给她。
信很厚,拆开却是空的,只在封底画了朵小小的梅花。沈昭临不明所以,直到对光细看,才发现纸上布满细密的针孔——对着阳光,那些小孔竟组成一幅简易地图,标注着沈府与兵部的秘密通道。
“掌柜的,“她收起信纸,“裴公子走时...身子如何?“
掌柜欲言又止:“公子咳得厉害,却不肯耽搁,说是...江南有要事。“
沈昭临心头一紧。她想起那封血书,想起裴照野说的“愿以身代“。这傻子该不会...
“备马!“她突然道,“我要去趟江南!“
赵锐大惊:“将军!边关不可一日无主...“
“三天!“沈昭临已经翻身上马,“我最多三天就回!“
她扬鞭而去,乌骓马踏起一路烟尘。江南路远,她当然不可能真去,但至少要追到凉州——裴照野那身子骨,经不起长途颠簸,定会在凉州歇脚。
然而刚到雁门关,沈昭临就被守将拦下——朝廷来了钦差,正等着宣旨。她只得调转马头,心中隐隐不安。这旨意来得蹊跷,莫非...
钦差是名陌生宦官,尖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北将军沈昭临忠勇可嘉,特召回京,袭忠烈公爵位...“
沈昭临愕然抬头。爵位不是给了三弟么?怎么突然...
“沈昭明公子...“宦官压低声音,“昨儿个暴毙了。“
沈昭临如坠冰窟。三弟体弱是真,但也不至于突然暴毙。联想到裴照野留下的针孔地图,一个可怕的猜测浮上心头——难道是他...
“臣,领旨。“
接过圣旨时,沈昭临的手稳如磐石。不管是谁害了三弟,这仇她记下了。至于裴照野...她望向南方,胸口血书的位置烫得生疼。
若真是你做的,阿昭,这份情...我该怎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