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天刚蒙蒙亮,蓁蓁就醒了。窗外,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小镇,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她轻手轻脚地起床,拿起相机溜出了房间。
云岭镇的清晨安静得能听见露珠从屋檐滴落的声音。石板路上只有零星几个早起的老人,向她投来友善的目光。蓁蓁沿着主街漫步,不时停下捕捉画面:一只花猫在围墙上伸懒腰,早点铺蒸笼里冒出的白汽,阳光穿透雾气形成的丁达尔效应。
转过街角,她听到一阵英语对话声。前方不远处,杨丽华正带着三个外国游客参观一座古老的石桥,用流利的英语讲解桥梁的建筑特色和历史。
“...这座桥有二百多年历史,全部用当地石材建造,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杨丽华的声音清晰而自信,不时回答游客的问题。她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色上衣和藏青色长裙,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却散发着一种都市精英难以模仿的从容气质。
蓁蓁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透过取景框观察这一幕。杨丽华转头时发现了她,微笑着招了招手。
“这是我们的住客,阮小姐,一位摄影师。“杨丽华向外国友人介绍道,仿佛蓁蓁真的是个摄影师似的,这称呼让她耳根发热。
“你的民宿太棒了,“一位年长的外国女士对蓁蓁说,“杨小姐是个奇迹创造者,她把这里变成了真正的文化体验中心。“
“我完全同意。“蓁蓁点点头,好奇地看向杨丽华,“你是怎么想到把民宿做成这样的?“
送走客人后,杨丽华在蓁蓁身旁的石栏上坐下:“其实很简单。我在上海工作时经常接待外国客户,发现他们对中国乡村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但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要么过于商业化,要么太过简陋。“
她指向远处正在苏醒的小镇:“这里有着原生态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只是缺乏专业的包装和传播。我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员工基础英语,然后在国际平台上重新定位我们的产品。“
蓁蓁注视着杨丽华的侧脸,阳光为她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你不怀念大城市的繁华吗?“
“有时候会,“杨丽华坦然道,“但这里有我的根。而且,“她眨眨眼,“谁说乡村就不能国际化?我们上个月刚接待了一个法国摄影团,下个月还有个日本美食考察团。“
回到民宿时,早餐已经准备好了。林妍正对着笔记本电脑皱眉,面前的咖啡几乎没动;苏萌一边往嘴里塞包子一边在手机上快速打字;只有赵婷悠闲地喝着粥,面前摊开一本杂志。
“你去哪了?“林妍头也不抬地问,“我正要给你打电话。“
“拍照,“蓁蓁晃了晃相机,“早晨的光线太美了。“
“我们今天有什么计划?“赵婷问,“我想去昨天路过的那家蜡染作坊看看。“
苏萌突然把手机拍在桌上:“该死!仓库那边又出问题了!“她抓狂地揉着头发,“我雇的人都是白痴吗?连个库存都管不好!“
“冷静点,“林妍合上电脑,“具体什么问题?“
“不关你的事,“苏萌条件反射般回怼,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叹了口气,“抱歉...只是新来的仓库管理员把两批货混在一起了,现在客户收到的都是错的产品。“
林妍挑了挑眉:“发错货会导致什么后果?“
“轻则退货差评,重则违约赔偿,“苏萌沮丧地说,“我们正在争取一个大客户,这个节骨眼上...“
“那就发个声明,主动承认错误并提供补偿方案,“林妍干脆地说,“同时加急补发正确货物。这样至少显得专业负责。“
苏萌愣了一下:“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方案。“
“我可是律师,“林妍嘴角微微上扬,“处理危机是我的专长。“
正当气氛缓和下来,林妍的手机响了。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表情立刻变得严肃:“我得接这个。“
她走到院子角落,但愤怒的声音还是传了过来:“我说了我在休假!...不,那不可能...你们不能这样!“
通话结束后,林妍回来时的脸色让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出什么事了?“蓁蓁小心翼翼地问。
“律所那边有个紧急案子,“林妍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合伙人要我立刻回去。“
“什么?“赵婷惊呼,“我们才刚到啊!“
“我知道,“林妍烦躁地抓过咖啡杯,发现已经空了又重重放下,“但我可能真的得...“
“不行!“苏萌打断她,“我们说好了一周,谁都不准提前逃跑。“
“这不是逃跑,是工作!“林妍提高了音量。
蓁蓁注意到林妍的手指在微微发抖,这不是单纯的愤怒,更像是某种深层的焦虑。“林妍,“她轻声说,“这个案子真的非你不可吗?“
林妍沉默了片刻:“...不是。但他们习惯性地把所有难题都扔给我。“
“那就让他们习惯一下没有你的日子,“蓁蓁建议道,“你总说律所把你当工作机器,现在是时候设定界限了。“
“她说得对,“苏萌难得地附和,“你知道我公司现在也一团糟,但我要是每次都亲力亲为,公司永远做不大。“
林妍的目光在三人脸上逡巡,最后长叹一口气:“好吧,我留下。但有个条件我们得有个像样的日程表,不能整天无所事事。“
“成交!“赵婷高兴地拍手,“那今天上午我们先去蜡染作坊,下午...“
她的话被苏萌的手机铃声打断。苏萌看了一眼,做了个痛苦的表情:“又来了。我得找个安静地方处理这个。“她抓起手机匆匆离开了餐厅。
早餐后,蓁蓁帮杨丽华收拾餐具。“你朋友们的能量真强,“杨丽华笑着说,“像四股不同的旋风。“
“是啊,“蓁蓁擦着盘子,“大学时我们就以'四朵金花'闻名全校。林妍是学霸领袖,苏萌是创业达人,赵婷是舞蹈女神,而我...“
“是捕捉瞬间的艺术家?“杨丽华接过话头,指了指蓁蓁挂在脖子上的相机。
蓁蓁低头看着相机,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在广告公司,她只是个不起眼的设计师,按照客户要求反复修改,创意被一点点磨平。但在这里,在杨丽华眼中,她突然又成了那个有艺术眼光的人。
“我很久没认真拍照了,“她承认道,“工作后,渐渐忘了当初为什么喜欢这个。“
杨丽华正在整理餐巾,闻言停下动作:“你知道我为什么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来吗?“她不等蓁蓁回答就继续道,“因为我父亲生病时,我发现自己甚至抽不出连续一周的时间陪他。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的事业成就,代价是什么。“
上午的蜡染作坊之行只有蓁蓁和赵婷两人。林妍说要处理工作邮件,苏萌则关在房间里开视频会议。作坊主人是位六十多岁的白族老奶奶,耐心地教她们传统蜡染技法。
赵婷学得格外认真,不时询问细节。“我女儿学校下周有个民族风主题活动,“她向蓁蓁解释,“我想亲手给她做条裙子。“
蓁蓁看着赵婷专注的侧脸,想起大学时赵婷在舞蹈队的风采。那时的赵婷是校园风云人物,追求者众多,每次演出后收到的花能塞满整个宿舍。“你还跳舞吗?“她忍不住问。
赵婷的手停顿了一下:“早就不跳了。结婚后忙着照顾家庭,后来有了孩子...“她的声音低了下去,“有时候在厨房做饭,听到音乐还会不自觉地跟着节奏动几下。“
“你应该重拾这个爱好,“蓁蓁建议,“哪怕只是去健身房跳跳操。“
“李昊会觉得我在浪费时间,“赵婷苦笑道,“他总说当妈的人要有当妈的样子。“
蓁蓁正想反驳,赵婷的手机响了。她看了一眼屏幕,脸色立刻变得柔和:“宝贝!想妈妈了?...不哭不哭,妈妈很快就回去...“
通话结束后,赵婷显得心不在焉,匆匆结束了蜡染课程。回民宿的路上,她一直盯着手机里孩子的照片看。
午餐时,四人再次聚在一起。苏萌的情绪明显好转:“危机暂时解除了!按林妍的建议,我们发了道歉声明和优惠券,大部分客户都表示理解。“
“恭喜,“林妍点点头,“有时候直面错误比掩盖更有用。“
“说到错误,“苏萌突然转向蓁蓁,“你考虑过接下来找什么工作吗?我在电商圈有些人脉...“
蓁蓁正在喝汤,差点呛到:“呃...其实我还没想好。“
“你可以来我公司,“苏萌热情地说,“我们正需要好的平面设计师。“
“谢谢,但...“蓁蓁不知如何解释,她内心已经开始抗拒回到那种朝九晚九、无休止改稿的生活。今晨拍摄的照片还在相机里,那种纯粹的创作喜悦让她久违地感到活着。
“让她喘口气吧,“林妍出人意料地解围,“刚结束一段感情和工作,需要时间思考下一步。“
下午,四人按林妍要求的“日程表“去了镇外的茶园。绿油油的茶树沿着山坡层层铺展,采茶女戴着斗笠在田间劳作,宛如一幅活过来的水墨画。
蓁蓁落在最后,不停地拍照。透过镜头,她看到林妍站在高处眺望远方,风吹起她的短发;苏萌好奇地学着采茶,和当地姑娘有说有笑;赵婷则坐在田埂上,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的茶叶。
这一刻,她们似乎都暂时忘却了都市生活中的身份成功的律师、忙碌的创业者、焦虑的母亲、失意的设计师。在这里,她们只是四个普通女子,享受着阳光、清风和彼此的陪伴。
回程路上,蓁蓁发现了一条小路,通向一个隐蔽的小瀑布。四人脱了鞋袜,把脚浸在清凉的水中。林妍甚至难得地笑了,指着苏萌被小鱼轻啄脚趾时发出的尖叫。
“这才叫度假,“赵婷仰头闭眼,让夕阳洒在脸上,“我已经好久没有这种...什么都不用想的感觉了。“
“因为你总把自己放在最后,“林妍说,“家庭固然重要,但你首先是你自己。“
赵婷睁开眼,惊讶地看着林妍:“这话从你口中说出来真奇怪。你不是一直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吗?“
“正因为如此,我才知道这有多累,“林妍轻声说,“永远满足别人的期待,最后忘了自己想要什么。“
夜幕降临,四人在民宿的露台上吃火锅。杨丽华加入了她们,讲述着云岭镇的传说和趣事。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络,连林妍都放松下来,讲起了大学时的糗事。
“记得那次蓁蓁为了拍日出,差点从悬崖上滑下去吗?“苏萌大笑着,“我们三个死命拽着她的背包带...“
“那是因为你们把我推醒时说太阳已经出来了!“蓁蓁抗议道,“我连眼镜都没戴就往外冲...“
笑声中,蓁蓁注意到赵婷悄悄抹了抹眼角。她伸手握住赵婷的手,发现它在微微发抖。在这个远离日常生活的夜晚,在星光、酒精和友情的催化下,某些坚固的外壳似乎正在松动,某些长久压抑的情感正寻求出口。
但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纸。她们只是继续喝酒,继续欢笑,仿佛这个夜晚永远不会结束,仿佛明天的太阳永远不会升起,把她们拉回各自必须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