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你我的迷茫青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97(3)

97年的十月一傍晚,我家新盖的小院里飘着新刷的油墨味。香港回归的余热未散,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在暮色中摇晃,照得小叔军装上的铜纽扣泛着暗光。他刚满28岁,却在大东北的山上戍边十年,风沙在他眼角刻下的纹路比同龄人深得多。

“爸,大哥,部队找我谈转业了。“小叔放下搪瓷缸的声音格外响,惊得院门口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走。爷爷爱抽烟,从来都是烟不离手,这次在听到小叔的人话后,捏烟的手顿了顿,烟灰簌簌落在褪色的军绿色马扎上——那是小叔新兵连时寄回来的。

“汽车运输兵要缩编,我这岁数...没提干就得走。“小叔喉结滚动着,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领口褪色的领章。饭桌上的炖菜早凉了,但谁也没动筷子。今年开始,全军裁减员额50万,像把钝刀悬在千万个边防家庭头顶。

我爸突然起身从五斗柜翻出相册,从里面翻出一张照片,里面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婶抱着襁褓中的堂弟。“看看,孩子满月照你都没赶上。“照片边缘被摩挲得卷了边,“孩子不能只靠他妈妈养活教育,父亲同样的非常重要,我倒觉得你应该转业回来。”

爷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丢掉手里的香烟,然后将腰里的烟袋锅拿出,在水泥地上敲出火星:“当年送你去当兵,想着保家卫国光荣...可光荣也不能一直留在那啊!现在国家不需要这么多人,咱也不给国家添麻烦,趁早回家,我看也挺好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爷爷那混浊的眼底泛起水光——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却从不说战场上的事。

窗根下传来窸窣响动。堂弟蹲在阴影里摆弄小叔带回来的子弹壳,听见大人声量拔高,立刻缩成小小一团。月光照亮他后颈结痂的伤疤,是上月被同龄的孩子推倒磕的,当时他愣是没哭出声。

“运输兵转业能进公交公司,好歹...“父亲话没说完,院外突然炸开国庆礼花的轰鸣。堂弟“哇“地哭喊着扑进小婶怀里,有点偏胖的女人,愣是让人瞧出有点单薄的摸样。堂弟趴在妈妈的肩膀上颤抖着,却始终没往饭桌这边看一眼。

小叔猛地灌下半缸凉茶,喉结上的伤疤跟着颤动——那是修车时被扳手砸的。他忽然起身从行李袋掏出个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他十年军旅攒下的津贴,一股脑的塞给了媳妇,像是下了一个重大决定一般。

三个月后的清晨,我跟着爸爸,还有爷爷一起去火车站接人。发现小叔的军装没了领章,却挺得比往日更直。当小叔走出车站,发现爷爷时,他突然站定身体,对着爷爷敬了个标准军礼,右手久久没放下。因为他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敬军礼了。

时间来到97年的年底,船员进入了休假期间。赚了一年的钱,终于有时间,也有心情消费一下了。

我们这里的人,文化程度不高,会理财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一年到头赚钱不少,除了添置点大件之外,其他的钱大多都是存在银行吃利息。

赚钱多,花钱就有点不太在乎,毕竟一个每年赚几万块钱的人,年底花个万八千的,肯定不会太心疼。

琴岛的市南区有一条非常繁华的大道,名字是中山路。说是大道,其实那个年代的路,也就双向两车道而已,但是因为周围的店铺林立,所以是琴岛最具人气的消费场所。

冬日的上午,海风裹着咸腥气拂过琴岛的老城区,中山路的喧嚣像一锅沸腾的饺子。柏油马路被晒得有点暖和,自行车铃铛叮叮当当挤成一片,穿着军大衣的老爷子蹬着三轮,车斗里堆满红皮蛤蜊和带鱼,鱼腥味混着路边烧烤摊的孜然香,在空气里打架。

国营老字号扎堆的街口,春和楼的糖醋鲤鱼刚出锅,油星子噼啪响,橱窗里摞着印牡丹花的铝饭盒,裹头巾的大姨拎着网兜排队,操着胶东腔吆喝:“三鲜蒸饺两笼带走!”斜对面的琴岛国货公司,玻璃柜台摆满回力鞋、新式保温杯和各大品牌的VCD或者DVD,售货员用上了计算器,再也不用费劲的拨弄算盘珠子,给穿的各色“面包服”的姑娘扯花布,布匹“唰啦”一声抖开,扬起细碎的棉絮。

街角的天真照相馆橱窗里,挂满烫大波浪头的新娘艺术照,隔壁新华书店门口支着武侠小说地摊,金庸全集封皮卷了边,被穿小棉袄的少年翻得哗哗响。再往南走,个体户的店铺像雨后蘑菇冒出来:王姐烧烤的铁板上鱿鱼须滋滋冒油,撒一把辣椒面能呛出眼泪;红房子音像店的喇叭震天响,Beyond的《海阔天空》和邓丽君的《甜蜜蜜》在街面上打架;玻璃门上贴满港星海报,周润发咬着火柴棍的笑被阳光晒褪了色。

最热闹的还数夜市。天色擦黑时,整条街被蜂窝煤炉子和折叠桌占满,白玉餐厅支起塑料棚卖散啤,泡沫从绿皮铁桶里汩汩冒出;劈柴院馄饨摊的煤球火苗蹿得老高,老板娘舀一勺骨汤浇进搪瓷碗,葱花在汤面上打旋儿。卖糖球的老人推着二八杠自行车,草把子上插满冰糖葫芦,山楂裹着亮晶晶的糖壳,引得穿喇叭裤的姑娘们围着砍价,银铃似的笑声混着海蛎子味的叫卖声,把这个年代的烟火气烙进石板路的缝隙里。

每年这个时间段,我们村里的人就会组团来中山路逛街,一般都是按家庭组队,三户一组,两户一队的,就这么来边吃边看边逛街。

就这个年月里流行起一种服装,那就是“皮大衣”。这个“皮大衣”是泛指,其中包括男士的长款像风衣似得皮大衣,还有女人穿的像是西装礼服一般的短款皮衣。常见材质为羊皮或人造革,表面处理多采用哑光或做旧工艺,呈现出低调的奢华感。(就是好骗钱)

这会的牌子很多,但是国际大牌不多,主要就是国产的新兴品牌,如七匹狼、凯撒、圣大保罗等。虽然材质差不多,可是由于造型的差别,而导致皮衣的价格差了一大截。

“这件最便宜,2980,您试试,这是真皮的,摸着多软乎?”导购员拼尽全力的推销,忽悠的这群渔民是晕头转向的。没文化的善良人,就爱听别人的恭维和奉承,一两句好话,直接掏钱购买。

就是搁在现在,一件衣服三五千,我都要考虑很久才能决定买不买,但那会的父母还有一些亲戚,他们真是不带犹豫的,直接下单。

后来听过一个段子,说是那个年代里,穿皮衣的,不是土豪就是土鳖。你品,你仔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