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下山
这两种不同的修炼方法,第一种是这方世界明面上广为流传的修炼方法,肉身成圣的修炼途径,修炼到顶峰有800年寿元。第二种元神超脱法是道门秘传的一种修炼法,这种修炼方法摆脱了肉身800年寿命的限制。
在肉身死亡后,还可以用元神形态存在于天地间。甚至可以通过与孕妇肚中的胎儿融合,从而转世重生一世。
从理论上讲,只要一个人能在每一世身死前都成功修炼出元神,并且在不断转世重生中不迷失自我,他便能在这世间永恒长存。
尽管元神超脱法仍面临着诸如胎中之谜未解、转世后修炼资质难料的诸多挑战,但它无疑为追求长生者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然而,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元神转世,一旦张耀踏上此路,便需循规蹈矩地修炼元神,他那前世基于唯物主义的深厚科学知识,在此便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助他一臂之力了。
选择修炼第一种肉身成圣法,虽然修到最高境界只能活800年。但是张耀前世的科学知识如生物学的基因知识等,都可以帮助张耀在修炼到顶点时开辟前路。
前世从发现基因到克隆技术的实现,再到人类基因图谱破解完成,知道限制人体寿命的原因,总共也只是花了百年不到的时间。
在这个修真界,若张耀选择以肉身修炼为主,那么他将拥有七八百年的悠长岁月,去探索如何打破人体寿命的桎梏。
坦白而言,张耀对于自己能否研发出超越人体寿命极限的秘法,心中并无十足把握。
这也是他这半年来犹豫不决的原因,但现在张耀想清楚了,干大事而惜身不断犹豫只会使自己最终失败。
既然想那就去做,下定决心专心一志地去完成它,否则多年之后,将成为一块心病永远困扰着自己,使自己陷入对过去的无尽懊恼中。
下定决心张耀就到藏经阁,抄录了九转玄功这部龙虎山秘传的肉身成圣法。
九转玄功三转为一个境界,前三转是点化身神,中三转是炼神入体,后三转炼成了肉身不朽金刚不坏。
决定好今后的修炼道途,张耀同时去俗务院申报了大祭后主动下山主持景德镇的道观。
晚饭期间张耀给自己的父母说了自己申报下山主持道观的事,张耀的父母并没有表示太大的惊讶。
早在一年前,当张耀成功修炼成第三门术法时,他便向父母透露了部分打算。
对于张耀的选择,他的父母是表示支持的。毕竟张耀从小到大这14年都待在龙虎山上,现在修炼有成,想要下山去见一见山下的风景。
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14岁放到明朝这个年代已经可以成家立业了。所以对于张耀要下山主持道观历练三年,他的父母都表示支持。
龙虎山上众人为即将到来的大祭都忙碌地准备着,张耀和同批次下山的另外4人也都抓紧时间学习着下山主持道观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
在紧张忙碌中,时光飞逝,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迎来了龙虎山的大祭。
祭礼从子夜时分开始,龙虎山上紫雾氤氲,山峰轮廓在月光下起伏,如同《度人经》中的云篆符字。
民间认为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
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许多道观都会举行祭天仪式,以示对天公的感恩。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
在道教仪式中,九丈高的通天幡以其壮观的尺寸刺破雾霭,幡面上北斗七星纹用天蚕丝掺金线绣成,随山风舒展时,据说能与真实星图产生微妙联系,接引星辰之力。
有二十八位道士手持司南按周天星宿方位站定,将二十八星宿投影在青玉坛场上三进三出的醮坛,看去蘸坛如同笼罩在一方微缩宇宙当中。
蘸坛上八十一盏青铜莲花灯沿九宫格排列,灯油内含南海鲛人脂、西域龙涎香等,燃烧时青烟凝成《五岳真形图》。
周围有高功法師以禹步丈量地界,云履踏过之处,地砖下埋藏的雷击枣木符开始震颤,那是道藏中记载的地脉共鸣术。
五更鼓响,三十六名经师披鹤氅鱼贯而入。其中主祭龙虎山天师头戴五老冠,五方帝君玉雕悬垂额前;身披日月星辰帔,二十八宿用陨铁粉末绘制,在烛火中泛出幽蓝冷光。
当他展开绣有《灵宝赤书》的绛纱法衣时,蘸坛上突然涌动起席卷香火烟气的空气涡流。
晨钟撞破黎明,高功法師剑指北斗,七星剑刃接引的大日火气。他足踏禹步步罡,青砖下的磁石阵列引导其走出完美球面轨迹这源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记载的天心正法。每踏七步便挥剑斩向虚空,剑锋过处,残留的大日火气悬浮空中显现出《黄庭经》字符。
当踏至摇光星位时,监斋法师摇动万神钟,钟内三十六簧片同时震动,发出超越人耳极限的声波。供案上的玄水突然直立如柱,水面倒映出龙虎山全境。
午时三刻,六十四名道童分持日精镜、月华瓶步入蘸坛。月华瓶中的无根水被日精镜的镜光蒸发,水汽在空中结成阴阳八卦图。
同时主祭的天师,开始抑扬顿挫的咏读疏文。书写疏文的黄纸随着天师的咏读,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托举着一样向天上飘去,随着天师完成祷告,疏文无火自燃,化为一缕青烟,向着渺渺的苍天飞去。
随着祭礼的完成,龙虎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当天晚上张耀的母亲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每一道都是张耀喜欢吃的,用餐时,母亲手中的筷子仿佛不知疲倦,屡屡向张耀碗中添菜。
平时沉默寡言的父亲,也一改往日的形象,不断地给张耀说着下山之后要注意的事项。
在父母的不舍中,张耀吃完了这离家前的最后一顿晚饭。
第二天,这样的父亲送他到龙虎山下的驿站。最后在张耀的劝阻下,他的父亲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山上,留张耀在驿站等驿丞安排送自己去景德镇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