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章 执金吾就是我
接下来的几天,总算是平静了下来。
窦太后亲自来了一趟,都没有能够带走刘彻,自然也没有其他人再敢来搅扰。
关于防疫的各项措施,汤药,公主府调来的人都已经渐渐做熟了,也不需要操心。
所以,王阮的日常就变成了,一半的时间观察卫青的病情,一半的时间,和卫君孺在小屋研究改进造纸,偶尔也研究点别的。
期间刘彻按照和窦太后的约定,出去了一趟,据说是在未央宫中坐朝。
不过,他快去快回,一路上都动用了天子仪仗,尽量保持着无人可以和他接近的状态。
这也是王阮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天子驾六,羽盖玉辂,那舆车大的,坐十几个人都够了。
那前呼后拥的气势,甚至还要比窦太后来的时候还要大。
朝会很平静,皇帝陛下多日没有出现,一朝上朝,大臣们都很激动。
但是,激动过后,也很快变得索然无味。
毕竟,自从建元新政失败之后,到现在为止,大事都是东宫太皇太后决断。
年轻的皇帝陛下作为一个象征性质,缺了让人心慌,但是出现了,好像也没什么大用。
在久违的朝会上又当了一回泥塑木雕,刘彻自己也是感到十分无趣。
于是,下朝之后,便乘着他只要坐在车中间,自然而然距离所有人都有一丈远的玉辂,回到了公主府的东院。
然后,开始在王阮的身边继续碎碎念。
小皇帝对于自己屡次邀请,结果王阮一直拒绝,随后转头先是答应做公主府客卿,又接受了窦太后的中尉丞一职,感到十分怨念。
明明是我先来的……
“陛下可知,这中尉丞是做什么的?”
看着正带着人在浆池旁边忙碌,缓慢提起竹帘,准备新一版麻纸的卫君孺,王阮侧了侧头,对着好奇的在旁边探头探脑的小皇帝问道。
“唔,中尉掌徼循京师,其实就是负责长安城治安的,附近若有叛乱,也由中尉负责,除此之外,内史府解决不了的,也归中尉管。”
“总之就是,长安城内的一切大小事宜,民政相关的归内史府管辖,其余的归中尉管辖。”
“中尉丞嘛,就是中尉手下的佐贰官,负责一些具体的事务,不过皇祖母不是说了,让先生你负责接待近期进京的诸侯藩王吗,那其他的事你就不用管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王阮一直没理会刘彻的碎碎念,此刻刚一答话,这小皇帝就跟话痨似的,滔滔不绝。
“对了,我一直都觉得,中尉这个名字不好听,应该改个威风一点的名字。”
“上次我看见张欧拿着一个金瓜锤,霸气的很,不如叫执金吾怎么样?是不是一听就很威风?”
“执金吾?”
王阮眉头微挑,轻声重复了一遍。
他对这个名字的印象,还来自于光武帝刘秀的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却没想到,自己接下来要担任的职位,竟然就是这所谓的执金吾的前身?
哦,不对,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他没记错的话,执金吾这个名字,应该是特指的首领官,也就是如今的中尉。
他区区一个中尉丞,就算是改了名,也没资格叫执金吾。
见王阮来了兴趣,刘彻顿时更加兴奋,道。
“先生也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吧,其实我觉得朝廷的好多官职,名字都不好听。”
“之前就想改来着,结果皇祖母那个时候,就说我是在胡闹,给我骂了一顿。”
小皇帝撇了撇嘴,明显是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经历。
这番言语,让王阮也不由扶额。
他算是看明白了。
眼前的这个小皇帝,就是纯纯的年轻莽撞,喜欢瞎折腾,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却未必清楚。
也怪不得窦太后不放心把朝政交给他。
真要是按照他这种改法,指不定大汉朝会被折腾成什么样呢!
“执金吾的名字的确不错。”
王阮轻轻颔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反而道。
“其实在下觉得,秦始皇创设的这个皇帝名号,也不好听,完全可以换一个更加威武霸气的称呼,比如万寿帝君,或是至尊帝皇,陛下以为如何?”
刘彻眨了眨眼,他莫名觉得,王阮这话当中有揶揄的成分。
“还有后宫中的这些殿宇,未央长乐,也太朴素了些,可以叫混元无极乾坤天地圣尊皇者殿,如何?”
这是在反讽吧?
是吧,是吧,一定是的!
刘彻一脸不满,撑着腮闷声道。
“先生要是觉得不好,直说便是,何必拐弯抹角的。”
王阮这才忍不住笑了起来,摇头道。
“陛下明鉴,在下是当真觉得,执金吾这个名字挺好的,听起来比中尉要威武许多。”
“只是陛下不妨想想,当初秦始皇横扫六合之后,不愿称王,而欲以皇帝自称,原因到底是为何呢?”
“当然是因为,始皇帝自觉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故以皇帝为名。”
刘彻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作为皇帝,史书肯定是要读的,尤其是关于‘暴秦’的史书,更是要仔细研读,避免重蹈覆辙。
尽管对于刘彻来说,他的许多看法,都和史书当中有些不同罢了。
然而,王阮却摇了摇头,道。
“这不过是对外的说法,陛下若也这般做想,怕是看轻了这位终结战国乱世的君王了。”
“不就是一个名号吗?”
刘彻皱眉,眼神当中,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先生觉得,秦始皇这般自称,还有何深意?”
王阮没有直接回答。
别人给的答案,感触总是不够深的,唯有自己想出来的答案,才会坚信不疑。
于是,他反而问道。
“说来秦朝覆灭,距今也不过数十年的光景。”
“陛下既然读过史书,那么想必也知道,秦并天下之后,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那场关于分封郡县的殿前之争吧?”
刘彻点头:“自然知晓。”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灭齐,扫平六国,令天下重归一统。”
“后丞相王绾上奏,以为燕、齐、荆地皆远,需以诸子分封,王侯镇之。”
“而廷尉李斯反对,以为秦能一统,皆赖郡县,而周因诸侯之故,方有动荡之祸。”
从这一点就可看出,刘彻同学还是勤奋好学的,对于这些记载,几乎算是信手拈来。
“话说回来,先生觉得,治国当用分封,还是郡县?”
提起此事,刘彻的眉头也微不可查的皱了起来,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但是,王阮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
“陛下,在下想说的,不是当用分封还是郡县,而是这二者代表什么,陛下可还记得,我们最初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吗?”
这才察觉到话题有些走偏的刘彻,顿时眨了眨眼,思索了一阵之后问道。
“先生的意思是,秦始皇建皇帝之号,和他推行郡县有关?”
“正是。”
王阮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道。
“陛下和秦始皇同为帝王,想必更能感同身受,所以陛下不妨设身处地的想想,这二者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刘彻低头沉思,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推行郡县和自号皇帝……”
“我明白了!”
片刻之后,刘彻猛然抬头,神情有些振奋,道。
“分封制乃是周王室所创,秦始皇要弃用分封,改行郡县,就要摆脱周王室的影响。”
“就如当时丞相王绾的那番言辞一样,秦虽初立,但朝中大臣,却仍旧固守周朝的经验,因循旧事。”
“所以,秦始皇要更动治国之道,就要先让群臣从周朝的影响当中走出来。”
“而这第一步,就是弃用周王室的自号,为自己创设新的称号。”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刘彻好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真相一般,忍不住站起身来,口中不断的喃喃自语。
“如此说来,我若要革新旧制,岂非也要重定名号?”
哈?
王阮满头问号。
和这小皇帝接触久了,他总感觉,对方思考的角度有些过于清奇。
以至于有些时候,他都有些跟不太上。
这事是这么考虑的吗!
果然,引导式教育太难了……
深吸了一口气,王阮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
“陛下莫急,请听在下一言。”
于是,刘彻重新坐下,眼神当中,对于王阮的崇拜又多了几分。
要知道,给他讲史的老师不少,但是,他们对于秦始皇改号这个做法,都只是一笔带过。
从未有人能够如此深入的,设身处地的,将这个简单的举动,分析的如此透彻。
作为皇帝,刘彻虽然年轻,但是,毕竟也是曾经主导过一场新政的人。
哪怕失败了,可其中也有诸多的感悟。
正因如此,他才越发能够确定,阮先生说的是对的。
然而,见到刘彻这副表情,王阮却不由吞了吞口水……
可不能再任由这小皇帝再这么想下去了,不然的话,他要是真这么折腾起来,不说大汉朝怎么样,就光是窦太后,就得先把他给活剥了。
当下,王阮连忙道。
“陛下可还记得,此前与陛下谈论建元新政时,在下便曾说过,治世不一道。”
“过往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具体该如何做,还需结合现实情况。”
“陛下看到秦始皇定新名号,便欲仿效之,岂非正是犯了照搬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