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校场试弓
说起良弓,葛伟局促的神情当即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极其浓烈的自信,滔滔不绝毫无阻滞,道:“回大人,此弓历经我爷爷、父亲,以及我三代改良,瞄准度高,携带轻便,射程远,威力高。草民斗胆,请大人赐一将士试弓!”
刘琦当即吩咐道:“汉升素有百米穿杨之美名,今日便请汉升试弓。”
此时的军训已经告一段落,各兵卒坐在地上休息。黄忠得令,当即虎步而来,伸手接过葛伟的弓箭,刘琦也看在眼里。
葛伟所进献的长弓,长约一米二,两面弓头设有倒弯,箭弦正好系在倒弯之上,颇有点力学味道在里面。只是不知这弓体是何木所制,如果是比较珍贵的木材,那原材料收集的难度也比较高,全军推广的可能性也不大。
黄忠取弓在手,掂量了一番重量,道:“此弓轻盈,约五斤重,箭弦柔韧不脆,拉力适宜,满弓射程应在六十至七十米左右。”
葛伟饶有深意,卖个关子道:“请将军试弓。”
黄忠见状,也颇为好奇起来,当即拉满弓而后瞄准远处箭靶,箭靶距离此地刚好八十步的距离。只见黄忠稍一瞄准,右手捏箭尾的双指轻轻一送,弓箭便破空声而出,在校场上所有人的注视下,那弓箭正中靶心,同时整个箭身没入靶后,箭靶之上只留下箭尾,翁吟而动。
校场之上顿时欢呼声雷动,高呼黄忠箭术高明,刘琦眯了眯眼睛,对于弓箭,还需听行内人的意见。
“汉升,此弓如何?”
黄忠打量一番手中良弓,道:“回大人,此弓甚好,比之现有弓箭有三大优点,其一,弓体轻小,容易携带;其二准星较好,瞄准度高;其三,射程远,以我估计,此弓一般军卒可射七十步,若是臂力较足者,可射八十步!”
刘琦微微眯眼,可不要小瞧这八十步的距离,便是优秀的弓兵,也不过是能射出六十余步的距离且保持有效杀伤力。两军对垒,马力相持的情况下,这十步距离便意味着极大的伤亡代价。
“汉升,且选出十名优秀弓箭手,轮番试弓。”刘琦眯了眯眼睛,吩咐道。
黄忠奉手应是,当即点了十人上来,轮番试弓,而箭靶则是依次以六十步、七十步、八十步、九十步的距离,分别设立。
十人依次射出四箭,达到八十步且射中靶心的六人,达到七十步且射中靶心的4人,六十步的靶心上则是有9根,还有一根射穿了过去。
试弓后,刘琦又道:“你们逐一对比一下,此弓和现在军中的军弓,孰强孰弱,好坏在哪儿。”
十名军卒依次奉手,大都表示对此弓的爱不释手,并没有说出什么缺点来。
刘琦心下有数,吩咐十名试弓之人有赏之后,刘琦又吩咐徐健道:“带着各位去见张泽。”
而后,刘琦又对葛伟道:“去张泽那,将此弓所用材料、打造方法尽数告知。如果能够普及军中所用,拜你为军中都尉,专管弓箭制造。如果不能用,也赏你二十石粮食,以作鼓励。”
葛伟一愣,而后大喜,跪地而拜,跟着两名黑铁军找张泽报到去了。
葛伟走后,刘琦则是叫来黄忠,道:“汉升,荆襄之地,纤夫居多。日后,若有纤夫前来投兵,应单独编制一营。”
黄忠奉手,道:“诺。”
不多久,蒯钧在刘磐的带领下来到了校场。本来这等小事只需兵卒前去通知便可,但刘磐似乎有着监视之心,以多年未见为名,亲自陪同。蒯钧也不在意,微笑着跟着刘磐来到了校场。
刘琦亲自下了高台迎接,二人执手而立,刘琦叹息道:“子若兄,你我已有大半年未曾碰面了呀,你倒是长高了不少。”
蒯钧身为本地豪族,自幼吃喝不愁,锦衣玉食,生的一米七出头,身形挺拔,英姿飒爽。
蒯钧上下打量着刘琦,道:“兄长也是黑了不少,不过身体明显强壮了许多。莫非,此前兄长乃是藏拙?”
刘琦哈哈一笑,未置可否,而是看向校场内正在训练的数千兵士,道:“子若,且看我这雄军如何?”
蒯钧眯眼看去,道:‘如此训练之法,倒是闻所未闻,兵士之间动作整齐划一,只是不知为何不训练气力、绰枪这些科目?这些口号、军姿,是为何意?’
刘琦摆摆手,邀请蒯钧进入自己的军帐中休息。徐鹏奉茶之后,刘琦笑,道:“不谈这些了。子若,这军练之时,可不能饮酒。我就只能让我兄长代替我为你接风了啊。”
蒯钧笑着摇头,道:“兄长,此次我过来,是带来了家父命令来的。”
蒯越?
蒯家的第二号人物?
对于蒯越,刘琦心下并无什么感觉。虽说在蒯良的带领下,蒯家和蔡家休戚与共,一同支持刘琮和蔡夫人,但蒯越并未参与其中多深。似乎更有些隐退之意。今日,莫非?刘琦心下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等着蒯钧接下来的话。
蒯钧也不卖关子,而是直接道:‘父亲说,公子在长沙攸县治兵有方,只是此地此前被宗贼祸乱已久,恐有粮草之忧。故而赠二十万石粮食前来,以为公子臂助。年后半个月内,便可送到。’
二十万石!足以跟得上整个长沙郡整整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一边的刘磐惊呼出声,刘琦面镜如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蒯越赠送如此之多的粮食,恐怕背后有什么条件。再说,这粮食可还没到了,没到自己兜里的东西,都是浮云。刘琦是实实在在的实际者。
刘磐更是沉不住气的问道:“难道,蒯公欲助我家少主?”
徐鹏、徐健二人亦是看向蒯钧。
蒯钧可是蒯越的长子,他说的话,绝对没有坑人之意。蒯钧环顾四周,似有提防之意。
刘磐见状道:“子若放心,这里都是自己人。”
蒯钧又看向刘琦,刘琦神情严肃的微微颔首,道:“过命的交情,子若但说无妨。”
蒯钧自怀中取出信件,双手递给刘琦,而后道:‘这是家父的亲笔书信,请兄长亲启。’
刘磐接过,转呈刘琦,缓缓打开:
琦公子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