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东北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化考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回归现实的底层写作

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21世纪,大众文化在文学中的植根作用更加明显,文学彻底进入到了消费时代。此时的大众文化主要以消遣、娱乐、世俗为本位,正在进一步消解主流文化。对于文学来说,消费时代“企图”“席卷”一切的力量也正在发挥“威力”,文学逐渐成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

大量的大众消费文化产品覆盖了大众的文化阅读空间,从而使得原先的一元文化的“市场”与“地盘”大大缩小,影响力大大降低。从大众消费文化的本质来看,消遣娱乐对它而言无疑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要求它以精英文化的方式来对抗政治文化或者追求终极意义,否则无异取消了它的存在。更何况在今日,精英文化自身也无法以直接对抗的方式来面对政治文化。当然,对于大众消费文化中文化品味与审美格调低下的问题,应当加以批判,但历史主义地肯定其意义,恐怕是第一位的。[13]

于大众消费时代开启的“新世纪文学”,其变化显而易见。“新世纪文学”的概念也是在争议中逐渐走向共识,自《文艺争鸣》于2005年第2期开辟了“关于新世纪文学”的专栏,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又联合杂志社召开了“新世纪文学与文学的新世纪”全国学术研讨会,“新世纪文学”的研究虽不尽完善,但开始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然而,关于“新世纪文学”的评价却一直存在争议,其中褒贬不一,杨义先生的批评态度十分明显:

当今文学写作正借助着不同的媒介在超速地生长,很难见到哪一个时代的文学如此活跃、丰富、琳琅满目。这是付出代价的繁荣,大江东去,泥沙俱下,不珍惜历史契机,不自尊自重的所谓文学亦自不少,快餐文学、兑水文学,甚至垃圾文学都在不自量地追逐时尚,浮泛着一波又一波的泡沫,又有炒作稗贩为之鼓与吹。于是有正义感的文学批评家指斥文学道德滑坡和精神贫血症,慨叹那种投合洋人偏见而自我亵渎,按照蹩脚翻译写诗,在文学牛奶中大量兑水,甚至恨不得把文学女娲的肚脐以下都暴露出来的风气。我们不禁大喝一声:时髦的文学先生,满脸脏兮兮并不就是“酷”。在此全民大讲公德、私德、礼仪的时际,我们端出一盆清凉的水,为当今文学洗个脸,并尽可能告知脏在何处,用什么药皂和如何清洗。我们爱护这时代,爱护其文学,爱护时代和文学的声誉及健康,故而提出“为当今文学洗个脸”的命题。[14]

不得不承认,大众消费时代的新世纪文学的确存在着弊端,所谓的“快餐文学”,甚至是垃圾文学并不少见,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本的质量。但新世纪文学并非全无成绩,首先,主流文学写作依然“坚实”,并且由于市场化的巨大作用,文学出版也更为丰富。大量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得以发表和出版,这无疑更加推动了文学发展的进程。其次,尽管有大量“快餐文学”出现,与主流文学相比,似乎存在价值不高,但毕竟丰富了文学的发展样式,并且满足了许多受众的视野期待。因此,对良莠不齐的新世纪文学应客观评价。

然而,受到新世纪以来经济、历史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许多作家将创作视野投向底层,书写底层人民的生存与精神伤痛,并发起了新世纪关于“底层文学”的热烈讨论。底层文学在当代文坛的兴盛绝不是一个偶然,由于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非科学化使中国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处于社会的“底层”,因此“底层文学”体现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普遍生存哲学,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展示底层的存在状况是文学的责任,也是文学由来已久的传统。但这种展示必须具有文学意义上的深刻。对于文学本身,这也是丰富自身的一个重要方面。”[15]另外底层文学“主要继承了20世纪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传统,但又融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创造”[16]。因此,底层文学的出现是大众消费时代的精英作家积极承担文学责任的结果,这也正是对新文化运动中“为人生”理念的延续。无论如何,在大众消费时代,能有一群主流文学作家去书写底层,并体现出知识分子强烈的人文关怀,对新世纪文学来说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