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继位赵王,对手始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敏锐的政治嗅觉

“禀王上,虞相国带到。”

楼昌来复命。

“先生入座。”

赵恪起身,以示对老师的敬意。

正是虞先生的用心教导,时至今日,积累起大量学识,涉猎书写,政治,国家起落等方面。

因此,感激在这个时代的老师。

“如今成君臣,王上理应称为卿,或是卿家。”

虞信小快步迈近。

“十年间,寡人的称呼向来如此,先生何时变得迂腐?”

赵恪反问道。

“老臣便逾越了。”

尊敬如故,虞信顿感慰藉,自己教到一个好学子。

“方才,寡人任命宗室的赵葱,为禁卫军右将军。”

赵恪提及方才的任命。

“护卫王上身侧,是得确保掌控手里,不为他人所趁。”

虞信赞成这么安排。

身边无可用的人,势力单薄到为零,十分不利今后的执政。

自己虽成相国,是君王的心腹,终究属于外朝,无法及时提供帮助。

内外皆有班底,方能形成合力。

“上次奉先王之命,恐吓考验寡人的任嚣,则升任都尉。”

赵恪继续说道。

“此人不错,密令执行到位,又不失上下尊卑的分寸。”

虞信就表现,中肯道。

“寡人亦看中这一点。”

赵恪微微颔首。

无论怎样的王命,一下达,这类人都会圆满完成。

“由宗室子弟统领禁卫军,一位都尉控制王宫内的要害,善。”

虞信道了一声善。

“先生来时,他们离开不久,多待一会,你们倒是遇得上。”

赵恪闲谈着。

“这是惜女士转交老臣,与王上要说的话皆在里面。”

虞信拿出那一则竹简。

“哗啦。”

清脆的声音荡开,竹简向右边打开。

字体不多,只说当上君王需尽心尽责,不能荒废国事,更不用挂念她。

里外提醒他,好好当君王,打消册封太后的想法。

要不人常说,知子莫若母。

“有一事,寡人想和先生说。”

赵恪卷起竹简放于木案。

“请王上示下。”

虞信拱起手。

“寡人有意封阿母为太后,居于宫中。”

赵恪的决定不变。

倒不是一意孤行,着急册封,显示什么为人子的本分。

阿母本就体弱,跟着三岁的他,到苦寒的燕国之北,把自己抚养大。

请虞先生到蓟都,玄鸟门创立之初,笔墨纸张的推出等,全是阿母一手安排。

到他大点,逐步接管以上的事宜,已是几年后。

不然,没有玄鸟门的迅速发展,十年间分布天下诸国。

册封阿母为太后,既是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也是肯定对王业的付出!

“王上万万不可!”觉得言辞不妥,虞信改口,“王上封惜女士为太后是好,然则,不是目前封。”

“先生所虑是何,但讲无妨。”

多听不同意见,有益赵恪完善册封一事。

“王上初登王位,暂无威望,手里的权力不够。”

虞信长舒一口气,还好听得进话。

“目前的状况…”

赵恪听着。

“册封惜女士一事,廉太后必第一个反对,而后是辅臣不允许,两位太后同时并存。”

虞信表达委婉。

倘若惜女士是君王的生母,册封难度直线下降,却是养母,也不是嫔妃。

加上无血缘关系,成为居住宫中的太后,可能性极低。

“是这样子。”

赵恪不至于恼火,跟册封太后不冲突。

“再者,朝中有些人将趁机发挥,攻击王上的不是……”

“要是新老贵族联手,超过半数的大臣,都会反对王上,对本身是一种打击。”

“亲政之路,延长!”

虞信严肃说道。

“先生所虑,寡人清楚的很。”

赵恪为此心知肚明。

“那为何…”

虞信愣住。

册封惜女士的决心,不似作假,却清楚面临什么后果。

饶是阅历多,都不明从中的意思,君王到底想怎么做?

“后边,公子落是否会回来?”

赵恪不答反问。

“会回来。”

虞信不解,君王这么问的缘由。

新王继位,秦国继续留着公子落,意义不大。

相反,主动放回大赵,让其夺回王位,混乱大赵的可能性较高。

说到底,公子落的外大父是廉颇,母亲是廉太后,当过正常流程册封的太子。

政治分量较重!

“由先生说说赵偃。”

赵恪顿了顿。

“赵偃虽为庶人,其母的母族,支持者全出自老贵族。”

“秦国经变法还好,我大赵的老贵族们,扎根长达百年计,势力大。”

虞信据实说道。

“反观寡人,生母的母族是落魄豪强,阿母仅是庶人身份,政治地位处于天生的劣势。”

赵恪道出核心。

“难道王上是想!”

虞信猛然回悟,怪不得君王执意册封。

君王这个庶出,相比其余公子,出身过低,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因此,哪怕惜女士是养母,一成功册封为太后,名义上大大抬高身份。

结合追封生母,从根本上,扭转政治地位的劣势!

届时,公子落回邯郸,赵偃有心思通通没用,君王的政治地位不输于他们。

别忘了,君王是赵孝成王,指定的继承人,直接立于不败之地。

“没错,借着这件事,树立寡人牢固的政治地位。”

赵恪肯定先生的猜想。

这一时代是贵族时代,特别是没变法贵族的大赵,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分讲究个人出身。

这便是朝堂上,外来系的势力不强,存在感弱的原因。

不是他们没有来大赵,而是待过一阵,又选择离开。

类似任嚣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具备大才者,他不穿越过来,跑秦国去是迟早的事。

论真实情况,比人才培养基地的魏国,好不到哪里去。

大赵的问题很多,不止这一点。

“政治嗅觉,竟是如此敏锐!”

虞信仿佛重新认识君王一般。

“同时,全了寡人的一桩私事。”

赵恪不完全是为政治地位,二者皆有。

“王上准备何时出手?”

了解到用意,虞信转而问道。

“待掌控禁卫军,即出手。”

赵恪在等任嚣,赵葱控制整支禁卫军。

“此事一出,必然群臣反对…”虞信明确支持,“由老臣提出较合适。”

“还是寡人来吧。”

赵恪直接回拒。

让先生吸引火力,他躲一旁,成功了稳固政治地位,失败则本人扛,不至于。

今后,君臣要做的事多了去,面临的压力比之要大几倍。

“那老臣相助王上。”

虞信听出话里的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