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九品中正制
“陛下切莫慌张,陈群虽然出身于颍川陈氏世家,可对于陛下那自然是忠心耿耿”
“老臣愿以性命担保,陛下不妨听听此人的看法”。
贾诩精明的将陈群拉进这趟浑水,不过最重要的是这陈群确实有这个本事。
于是曹丕不得已又令人前去将陈群从家中请来。
陈群身材偏瘦,面容黑黢,不过为人个子高挺,在入太极殿时陈群连忙向曹丕和太尉贾诩行礼。
“见过陛下,见过太尉”
“尚书仆射无需多礼,孤今日请你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入座吧”曹丕开门见山,有贾诩在一旁出谋划策,他自然是无所担忧。
“谢过陛下,只是不知陛下找我前来有何要事?”
“先生,还是你与陈尚书仆射说说吧”
贾诩恭手道:“是,陛下”
“陈群,想必前日的朝会你也应当听说过华歆向陛下进言,欲让陛下立储君以固国本”
陈群眼珠子不停的转动:“我自然是知道此事,只不过立储之事在于陛下,我等无权干涉,更何况储君乃是陛下后继者,这事皆由陛下一人择定,众臣只能给予一部分建议”。
陈群其实也听说过御史大夫华歆向陛下进言早立储君的事,不过陈群也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那么对于此事的看法,以及其后的世家门阀你有何见解?”曹丕目不转睛的盯着陈群。
不料陈群笑了笑说道:“华歆向陛下提立储之事可大可小,而这世家门阀的情况就比较复杂”
“当年魏王在世时就采用彼消此长的策略来牵制这些世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些世家的势力早已经错综复杂,眼下若是继续启用魏王时的策略早已行不通”
“依微臣拙见当修魏法、魏律来牵制世家权力,避免这些世家权力凌驾于皇权!”
陈群的一番话语点醒了曹丕,登基到此时确实是要重修律法,前朝的律法可以拿来借鉴,但对于此时的曹魏来说还不能全部运用。
“你是说制订魏律,魏法来约束这些世家?”
“回陛下,微臣是这么想的,不过还有一点就是天下大乱,察举制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能够吸纳人才,微臣斗胆向陛下请求变法”
“遥想当初的秦国依靠变法而逐渐成为霸主”。
果然如同贾诩所言,这陈群确实给自己带来不少惊喜,以新魏律法来约束这些世家,而后又实行新政变法。
“陈爱卿快说说看怎么个变法?”曹丕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听陈群的变法。
陈群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道:“在选拔人才的方面上进行改革,而此法我称之为《九品中正制》”
“此法在各州郡设置中正官,负责品评本州郡的人才。中正官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依次分选,再派送到陛下手上,由陛下亲自拟派”
“此变法可以有效的为我大魏输送人才”。
“确实是个好变法,以九种制度来将人才分批,然后再徐徐分化各方势力,不过此法有利有害,且不论别的若是长久后被世家钻了空子,那些寒门子弟岂不是没有出路”曹丕自然是熟知这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当前来说是个好变法,可日后却成为了曹魏灭亡的祸根。
不过可以肯定在目前是针对世家唯一的办法,而且这陈群确实也有这个本事。
“陛下无需担忧,此法若成可专设其余政策辅助,寒门子弟依旧有机会进行选拔”陈群仿佛看出曹丕的疑惑,随后解释说道。
一旁摸着胡须的贾诩终于开口说道:“陛下,此法可成,世家之患,外戚权势,还有寒门学子的问题都可在此一一解决”。
“好,孤就依陈爱卿变法实行改革,并且孤决定加封陈爱卿为尚书令,晋爵为颍乡侯。”曹丕一下子就将陈群升任,在曹丕看来这种难得一见的奇才确实要牢牢的掌控。
“臣陈群谢过陛下”陈群行礼,在今日陈群终于完成抱负,自己的毕生所学终于得到施展。
于是在第二日的朝会上,曹丕就将陈群的变法说了出来,司徒王朗,以及司马懿一众面面相觑,一个是出身东海王氏;另外一个则是河内司马氏,二人内心可是极力排斥新政。
“陛下,此法恐有不妥之处,以九品来区分天下人才,岂不是有些过于草率,依臣所见不如延续前朝制度”王朗终于忍不住,上前说道。
一旦变法成立,这第一个受损的肯定就是家族,而且就目前情况来讲,曹魏的天下就是这些世家东拼西凑拼出来的,所以这些人不希望家族利益受损。
“哦,王司徒觉得有什么不妥?”
“孤不仅要变法,而且还要重新制订魏律,魏法以此来昭告天下!”曹丕双手背负脸色阴沉,一时间霸气侧露。
御史大夫华歆今日却出了奇的站在曹丕这边,他立刻帮腔道:“陛下要变法臣没有意见,而这前朝的礼仪微臣觉得倒是不用改,周礼自始至终传承至此”。
曹丕冷声说道:“准了”。
至于这礼仪制度问题,从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逐渐成型,再到后来的汉朝时期更是得到有效的扩散。
御史大夫怎么也没想到今日的曹丕竟然这么爽快就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实在是有些意外。
“司马懿,你对于变法和重新修订的律法怎么看?”曹丕看着久久不语的司马懿有些好奇这只老狐狸在打什么算盘。
“老臣拙见,此变法可行,修改律法也是理所应当,毕竟新政成立,应以律法约束”司马懿张着唦哑的嗓音有气无力。
不过他这个河内司马表态就代表新变法成功一半,至于说剩下的这些世家哪个若是不丛,曹丕不介意杀鸡儆猴!。
“哦,那司马爱卿就给孤分析分析这变法的好坏”曹丕其实想听听司马懿对于变法的看法,毕竟这只老狐狸可是水境先生的弟子,而这其中又多多少少有些沾亲带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