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达什伍德一家定居在萨塞克斯已经有些年头了。他们家产丰厚,田产的中心便是世代所居的诺兰庄园。祖祖辈辈都为人方正,故而在四方邻里中颇有声望,备受尊敬。已故的庄园主是个单身汉,得享天年。在世时,这位老先生的妹妹常伴身侧,帮他料理庄园内大小事宜。可惜天不假年,这位妹妹竟早他十年撒手人寰,引得家中大变。妹妹不在了,总要有人顶上这空缺,于是他将侄子亨利·达什伍德先生一家接了过来。亨利·达什伍德先生本就是诺兰庄园的法定继承人,老先生本就有意百年之后将家业传给他。有侄子和侄媳的照料,还有侄孙们承欢膝下,老先生过得舒心称意,与这家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亨利·达什伍德夫妇对老先生有求必应,照顾得无微不至,让他尽享天伦之乐,这不仅是因为金钱利益,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温和敦厚。除此之外,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为老先生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
亨利·达什伍德先生与前妻育有一子:现在的夫人为他添了三个千金。他的儿子为人沉着稳重、踏实体面,其母亲留下的遗产本就足以让他衣食无忧,在他成年时,将遗产的一半交给了他。不久之后,他结了婚,财富自然是再添一笔。由此一来,能否继承诺兰庄园,对他而言远不及对他的几个妹妹那样紧要。父亲要是继承了这份家业,她们或许能宽裕些,若非如此,她们的财产只会少得可怜。毕竟,她们的母亲两手空空,父亲可支配的也只有七千英镑——至于前妻的另一半遗产,最终也是要留给儿子的,他只是在世时终身享有收益罢了。
老先生去世后,他的遗嘱被宣读。如几乎所有遗嘱宣读的效果一样,有人欢喜有人愁。遗嘱内容不能说不公平,也不是说无情无义,毕竟他把家产都留给了他的侄子——只不过他还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条件毁了这份馈赠一半的价值。达什伍德先生是想要这份家业,但更多是为了妻子和女儿们考虑,而不是为了自己或儿子——可遗嘱中却指定,家业由他儿子还有四岁大的孙子继承。由此一来,板上钉钉,他无权动用半分家业,也无权出售珍贵的林木,无法由此供养他最亲爱的、最需要金钱的妻女。一切好处都归了那个小男孩,他只不过偶尔才跟父母来诺兰庄园玩,却得到了太叔公的欢心,可他与一般两三岁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口齿不清、任性淘气、调皮捣蛋、吵吵闹闹,可就这样,在老人心中却胜过了几年来侄媳和侄孙女们的照料。不过,老先生可不想让人觉得自己亏待了她们,为了表现对三个侄孙女的喜爱,他给她们每人各留了一千英镑。
达什伍德先生起初颇为失望,但他生性乐观开朗,也理所当然觉得自己来日方长,若是生活俭省,再妥善经营这么大的产业,日后一定能攒下一大笔钱。可惜,这迟来的财产在他手里也不过十二个月。他也没比叔叔多活太久,算上之前的遗赠,留给妻女们的全部财产也不过就一万英镑。
达什伍德先生既知已将近弥留之际,立即派人把儿子叫来了,用尽最后一口气跟儿子做了交代,叮嘱他要照顾好继母和三个妹妹。
约翰·达什伍德先生不像家里其他人那么重感情,但此情此景之下,在那种气氛的感染下,他答应一定会尽己所能让她们能过得舒心。听到儿子如此承诺,达什伍德先生也就安心地与世长辞了。随后,约翰·达什伍德先生便开始精打细算起来,看看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能为继母和妹妹们费多少心,尽几分力。
这个年轻人心地不坏,除非冷漠和自私也算坏心肠:但大致而言,他还算受人尊敬,因为他举止得体,办事妥当。要是他娶的是个更有亲和力的女士,或许会得到更多尊重——甚至自己也会变得更和善。因为他结婚时还很年轻,且对妻子死心塌地。可惜,约翰·达什伍德夫人就是他本人的升级版——论起小心眼和自私,比丈夫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答允父亲时,他内心已经盘算过,要资助妹妹们每人一千英镑。当时他确实以为自己做得到。因为除了母亲留下的另一半遗产,他不仅有眼下的收入,还有每年四千英镑的进项。想到这里,他内心涌上一股暖流,甚至觉得自己还能再慷慨几分。没问题,就给她们三千英镑:多么体面大方啊!足以让她们好过许多了。三千英镑呢!他毫不费力地就能挪出这笔钱。他那一整天都是这么想的,之后好多天也是,一点儿都没后悔。
父亲的葬礼一结束,约翰·达什伍德夫人就带着孩子和一众仆人搬过来了,根本没跟婆婆打声招呼。至于她有权搬进来这一点,确实无人可以置喙,说到底,自公公去世那一刻起,这座大宅就是她丈夫的了。但这行事方式确实尤为不妥,怎么想都难免要生气,何况又是达什伍德老夫人这种处境,肯定会感到极度不快;尤其她实在还是个心高气傲、坦率真诚的人,这样的唐突冒犯,不管是谁做的或者对谁做的,都会让她深恶痛绝。约翰·达什伍德夫人自始至终都不受丈夫一家人待见,但直到现在,她才有机会让他们瞧瞧,到别人需要她温柔体贴的时候,她完全能做到毫不顾忌他人感受。
达什伍德老夫人对儿媳的无礼体会至深,对她根本看不上眼,甚至儿媳一搬进来,她就想马上离开。若不是大女儿苦劝良久,让她三思而后行,再加上她对三个女儿的疼爱,她真想一走了之。同样也是为了女儿们,她才没跟她们的哥哥反目。
埃莉诺是家中长女,劝得动母亲全靠她。她明白事理,冷静周全,虽然只有十九岁,却足以替母亲出谋划策。达什伍德老夫人性情冲动,行事鲁莽,埃莉诺为了妹妹们总要劝住母亲,免得她轻率冒失。她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情感丰富,但懂得克制自己:她母亲对此还有待学习,这也是她其中一个妹妹永远不想学的。
玛丽安是家中次女,很多方面的能力都与埃莉诺不相上下。她聪敏善感,但心浮气躁。无论悲喜,她都要依着自己的心意率性而为。她为人大方和气,而且非常有趣:除了不知谨慎,别的都好。她和母亲简直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埃莉诺觉得妹妹过于多愁善感,因此有些担心,但母亲却对此有几分欣赏,觉得难能可贵。母女二人在悲痛侵袭之时相互感染。悲伤的痛楚席卷而来,将两人裹挟其中,接着她们又有意识地把苦痛找出来,卷土重来,新伤叠旧伤,反反复复。她们在伤痛中无法自拔,在痛苦的思绪中寻找更多凄楚,还打定主意,不肯相信之后会出现什么慰藉。埃莉诺也十分悲痛,但她可以抗争,可以努力振作,可以和哥哥商议诸事,可以迎接嫂子的到来,对其礼数周全,甚至还能劝得母亲如此,让她万事多加忍耐。
玛格丽特是家中幼女,脾气好,有教养,只是从玛丽安身上沾染了太多的浪漫气息,又没形成自己的特质,所以年仅十三岁的她,自是比不上两位已经有了些人生阅历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