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传统服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华服饰起源

西方传说中,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后,有了自主意识,也有了羞耻之心,觉得赤身露体太不应该,就用树叶来蔽体,后来的人才知道要穿衣服。其实我们分析,天冷时人类要御寒,所以才会找块兽皮披一披;天热时要遮蔽日晒,才会用树叶遮挡。人类最开始穿衣服,一定是生存的必需。所以服装的发明源于人类的进化,直到人类有了文明意识,有了审美需求,才开始设计制造复杂一些的衣服,不过生存的需求还是第一位的。

人类很聪明,一块兽皮可以御寒,而将兽皮切割得更合身些,再用条状物扎束在身上,效果会更好。同时兽皮的外观,可以帮助人类伪装成野兽从而接近猎物,兽皮所带的气味也可以很好地掩盖人类的气味,让猎物难以发现,能够更好地帮助人类进行捕猎。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带来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进而使衣服的制作水平一直在飞速进步。到了旧石器时代后期,随着骨针的发明,人们开始缝制衣服,终于不用围着块兽皮出去打猎了;到了黄帝时代,有了上衣下裳,衣裳的材质也扩展到了麻和布。

原始服装

最早的人造面料——植物纤维

原始人类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提取植物纤维的方法。他们将在水中浸泡过的树皮用力捶打,去掉杂质,漂洗干净,留下粗糙的植物纤维,再将这些植物纤维不断揉搓直到变软,之后展开、压平、晾干,就形成一块完整的面料了,这就是最早的人造面料。

原始社会的服装

原始社会人类的衣服非常简陋,上身干脆不穿,或者用一整块兽皮包裹,或是在兽皮上挖一个洞,将脑袋套进去,类似现在的披肩;而下身一般是用柔软宽大的树叶或是兽皮做的仅能遮挡特殊部位的“裙子”。

第一枚缝衣针——骨针

目前发现最早的缝衣针是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是将长形的兽骨不断地打磨成针状,再在较钝的一端钻挖一个小孔制作而成的。

骨针

纺轮的出现

纺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最早的纺轮是石片做的,陶器出现后改成陶制,在青铜时代发展为青铜制。小小的纺轮虽然十分简单,但原始人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它辅助自己灵巧的双手,把植物纤维和动物毛纺成线,这种纺线工艺直到现在还有人使用。

第一位服装设计师——黄帝

史书记载:“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说明从黄帝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了衣服的款式形制。黄帝开创了中国人上衣下裳的服装款式:上衣能遮胸覆背,还有袖子护住胳膊;下裳则由前后两片缝合到一起,将人的下身围起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将所有的衣服都统一称作“衣裳”,可见黄帝创制的衣裳形制对中国人影响之深。

黄帝

远古人的饰品

向往美是人的天性,从远古时期人们刚开始穿上衣服的时候起就有了饰品,许多古文明遗址都出土了耳环、项链、手镯等大量配饰。这些饰品有的用贝壳、骨头、石头制作,后来还出现了用玉石、玛瑙(nǎo)、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的。

远古人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会花心思给这些饰品打磨、钻孔,说明这些饰品在当时是一种必需品。所以,远古人的饰品除了美化功能外,还有宗教功能、权力功能和礼仪功能,更是文明的萌芽在饰物上的一种体现。

远古饰品

古代文身

史书记载,在吴越之地居住的人经常要游泳、潜水来寻找食物,为了吓跑水中猛兽,他们会在身上文身。这种文身可能更像护身符,与远古的宗教信仰有关,人们通过文身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

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