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什么:人人都能看懂的生物学底层思维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本书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普通高中生命教育‘大健康’课程群的构建研究(EHA200423)”的研究成果。

女儿从小最爱看的一本书是《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第3版)》。

这可能和家庭氛围相关,我是高中生物老师,我爱人是医生,我们在家经常会交流生物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在交流的过程中,女儿总是在旁边似懂非懂地听着,而且经常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我发现女儿对生物学感兴趣,就想引导她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然而,图书市场上大部分生物类的科普书都是面向成人的,面向孩子的并不多。 即使是面向孩子的生物学科普书,大多也是讲一些与植物、动物、进化有关的知识,而这些并不是现代生物学的内容。

于是,我萌生了写一本生物学科普书的想法。我先是列出了第一版提纲,内容包括分子细胞、遗传进化、人体常识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经过分析,我发现这一版提纲不适合孩子。第一个原因:这里面有大量的生物学术语,孩子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理解。第二个原因:如果真的要把这版提纲的内容都写出来的话,那将是一部皇皇巨著,很容易让孩子望而生畏。

后来,在与编辑沟通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书中不需要讲太多知识,但是孩子们看完后也能知道生物学到底学什么。刘润老师写的一本书启发了我,他以咨询业从业者的视角洞察了商业的本质,并写出了《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那我能不能从生物学的角度写出生物学的底层逻辑呢?

按照这个想法,我确定了这本书的定位。

首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孩子和家长快速了解学了生物学能干什么。

每年高考后,很多孩子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经常来咨询我:“学了生物学能干什么?是不是只能做科学家?读生物学专业是不是能当医生?当医生是不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

其实,除了在大学当教授、去科研院所做研究员、去医院当医生之外,还有大量的生物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其他行业,比如,有人去制药公司,有人去开发农产品,有人投身咨询服务行业,有人从事金融行业,还有人像我一样做教师……这些都可以算是“生物学+”的行业。

但如果我们不把眼光局限在专业和职业上,而是能着眼于“学了生物学就能够利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这一个角度,那生物学作为理解世界的基本学科之一,就应该是每个人都应学习的了。近些年来,生物学思维很流行,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经常借鉴生物学的思维方式,组织进化、企业生态、丛林法则、灰度法则等都是生物学思维在其他学科中的综合应用。所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孩子阅读,也能让更多的读者快速了解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迅速完成从知识到智慧的跨越。

其次,我希望在不用讲述大量知识的情况下,把生物学思维讲清楚。

“把学校所学的都忘了,剩下的才是教育。”孩子们离开学校,离开生物课堂后,生物学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剩下些什么?肯定不是生物学课程中的具体知识,如柠檬酸循环的具体过程、光合作用的作用机制等。随着时间流逝,孩子们会忘记这些具体的知识,但有些东西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些东西深深地印刻在了孩子们的记忆深处,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被调用,并形成一种思维惯性。生物学的课程为孩子们理解世界增加了一个新的角度——这就是生物学的思维方式。

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生物学思维呢?第一个原因是:生物学思维是一种思考工具。它能让我们从纷繁的信息中抽丝剥茧,看到事物的本质。它还能让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以不变应万变。第二个原因是:生物学思维能为我们提供另外一种看世界的视角。查理•芒格一直提倡“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说要通过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这样才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获知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做出高质量的决策。生物学思维能让我们从生物学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具备解决问题的智慧。

对于中学生来说,读这本书也是有益的。现在的中考和高考,更侧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这4个方面正好与本书的篇章结构相对应,本书的第1篇介绍生命观念,第2篇介绍科学思维,第3篇介绍科学探究,第4篇介绍社会责任。在全书的最后,我还提供了一些练习题,帮助读者回顾书中的知识。而且,有别于教科书,本书通过解读“核心素养”,对初高中的生物课知识点进行了整理、浓缩和简化,让孩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生物学科的精髓要义。

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将内容分享给我的女儿甲甲,在她的“指导”下,终成此书。另外,感谢我的爱人王戡医生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他给本书的内容提了很多指导意见。希望本书能让 7 岁以上的读者在没有太多生物学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在阅读过程中慢慢理解生物学的底层逻辑。

最后,书中不免有纰漏之处,也请读者朋友们多提意见和建议。

和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