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引领浙江发展、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八八战略”;2004年,习近平同志调研嘉兴时指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由此开启了嘉兴推进城乡融合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先行探索。十八年来,嘉兴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铭记总书记嘱托,加强组织保障、规划引领、改革赋能、要素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国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这赋予了嘉兴“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先行经验以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此发展背景下,2021年6月,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嘉兴智慧”研究。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任组长,主要成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10余位科研人员。课题组经过实地调研、座谈、资料收集、研讨会等,于2022年2月形成研究报告初稿,2022年4月、8月和10月根据嘉兴市领导和专家建议对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
《共富之城》是该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包括总论和八个专题章节。总论旨在论证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嘉兴经验的现实意义、可推广性及其具体做法,八个专题章节包括城乡融合发展历程、要素合理流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等方面内容。
总论部分研究提出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嘉兴经验。当前,中国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系统总结先发展地区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嘉兴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树立了典范,形成了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乡村环境全域秀美、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农村生活和谐文明的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总体来看,嘉兴走出了一条组织有序、规划引领、改革赋能、要素支撑的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创新探索或率先实践了包括“十改联动”、多措并举促增收、农业经济开发区、城乡教育公平、市域总体规划、“三治”融合、精神文明高地建设、新居民管理、“飞地抱团”等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嘉兴经验。未来,嘉兴将在率先实现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第一章研究了嘉兴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首先将嘉兴市百年城乡融合发展历程,划分为城乡二元分割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统筹突破阶段和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总体上看,2004年以来,嘉兴市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殷切期望,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之路。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城乡融合发展相关体制机制,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要素市场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其次,采用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对嘉兴市城乡融合发展程度和进展进行了评价。测算结果显示,嘉兴市城乡融合程度较高,并呈现逐年提升态势。特别是在2004年之后,城乡融合步伐明显加快。
第二章研究了嘉兴市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经验。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嘉兴市基本破除了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下乡的进程不断加快,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走在了全国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列,成为以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未来,嘉兴应从根本上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着力破解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重点推动城乡要素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城乡双向自由流动。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着力打通农民进城落户通道,加快推进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有序推进人才和资本下乡,促进城镇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合理引导城市资本有序下乡并加以监督,建立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通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之间的制度通道,逐步扩大农村宅基地的交易半径,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第三章研究了嘉兴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经验。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促进城乡融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嘉兴通过全面建立城乡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积极构筑城乡统筹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打造现代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体系等一系列举措,促进城乡教育、医疗、社保、公共文化、就业创业等服务体系普惠共享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全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样板。未来嘉兴应进一步加大城乡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空间配置,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强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人才基础,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高质量的普惠共享发展,树立民生幸福嘉兴样板,走好共建共享的共富路。
第四章研究了嘉兴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经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一直是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内容,也是嘉兴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重心。本章首先梳理了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概念在我国的发展演变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现嘉兴市的发展理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次,回顾了嘉兴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且将嘉兴市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模式、城乡公交一体化模式、联丰村美丽乡村模式和海盐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等总结归纳为独特的“嘉兴模式”。然后将嘉兴市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和不足进行整理和概括,发现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因时因地制宜是嘉兴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可以为全国其他省市提供借鉴。最后,对嘉兴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嘉兴市能够继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典范提供借鉴。
第五章研究了嘉兴市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嘉兴市始终以农业农村为核心来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通过打造多层次以农业为基础的城乡产业融合平台、实施“飞地抱团”促进城乡产业资源共享、强化城乡规划一体化设计、打破城乡产业融合体制机制壁垒等举措,推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乡产业融合平台体系,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健全,农产品价值链不断提升,农业创新链不断完善。为进一步促进嘉兴市城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领先一步建设成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应对当前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应以延伸农业产业为切入点,以提升农产品价值为核心,以畅通城乡要素市场为重点,以共享城乡创新资源为基础,以筑牢城乡利益共同体为目标,以镇域为主要空间载体,打破城乡产业分界,构筑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价值链、要素链、创新链和利益链,为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六章研究了嘉兴市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制度保证。本章系统性总结了嘉兴社会治理变迁历史和逻辑,较为全面地归纳了其典型做法与经验,基于此提出了嘉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与实施路径。总结起来,嘉兴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在于嘉兴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推进了市域治理智慧化,并创新运用积分制,以及通过“微党建”和“微项目”推进“微治理”,并以“微治理”带跑“长效治理”,有效构建了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了基层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了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发展,其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复制,共享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成果,加快实现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
第七章研究了嘉兴市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的经验。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在新发展阶段,嘉兴市围绕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开启新探索、新实践。嘉兴市推动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经历了实践起步、深化突破和深度融合三个阶段,在主体责任、规划示范、改革创新、资金投入、污染防治五个方面形成了符合区域特点的做法和经验,在改善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两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发展阶段,嘉兴市要高质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要应对生态环境质量不高、机制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充足、技术支撑不强等方面的挑战。为此,应从理念创新、能力建设、资金保障、宣传引导四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第八章研究了嘉兴市率先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共同富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浙江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树立起全国典范。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连续多年居浙江首位,在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社会公平、改革创新等方面,具备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坚实基础。嘉兴推进共同富裕,要明确“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发展定位,构建有嘉兴特色的“3+6”发展战略,以解决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问题为突破口,聚焦六大重点任务,实现发展质量、分配结构、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领域的全面提升和优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步入共同富裕。
蔡昉研究员、魏后凯研究员多次组织研讨会,对书稿写作和修改进行指导。各部分具体分工如下:总论由魏后凯、苏红键主笔;第一章由王宾主笔;第二章由李登旺主笔;第三章由李玏主笔;第四章由王术坤主笔;第五章由年猛主笔;第六章由张延龙主笔;第七章由于法稳主笔;第八章由崔凯主笔。贾朋参与了课题调研和讨论。
中共嘉兴市委范庆瑜、祝亚伟等领导高度重视本书编写工作,全程指导把关。嘉兴市社科联黄国强、姚伟、胡勤芳等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策划、组织协调和书稿审阅工作。浙江省、嘉兴市参与书稿审读的领导和专家还有(按姓氏笔画排名):王登峰、朱少平、刘松洁、汪洪波、陈先春、郑毅、顾志刚、顾骅珊、顾益康、葛永元。嘉兴市社科联办公室负责联络工作。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嘉兴市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本书的顺利出版还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凤玲团队优秀的编校工作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