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三
学位服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大学是一种注重传统的机构。有人说,西方的大学几乎是唯一从中世纪延续至今的机构。在中世纪的大学中,学生、教授、校长的着装,多有一定之规。特别是各种大学的礼仪活动中,规则更是细致而繁复。当然,学位服作为文化的符号,有其等级尊卑的界限,是一种权威和地位的展示。但时代在变,大学在变,传统也在变。今天的学位服基本褪去了等级尊卑的色彩,更多是一种仪式,一种文化的符号。
中国在近代借鉴西方,建立了新式的大学。我们的新式大学在整体上是从西方移植而来,其中也包括一些制度和习俗,学位服就在其中。关于学位服,近来也可以听到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大学学子应该穿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服,不必套用西方式的学位服。那么,如何看待学位服呢?我觉得,学位服不妨奉行百花齐放的原则,让大学自己去决定,中式也好,西式也罢,不宜做统一的规定。就算是采用中国的传统服装,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有人可能喜欢汉代风格,有人则喜欢唐代或宋代风格,另外还有明清的选项,皆可考虑。
如果有大学沿用西式的学位服,也未尝不可。西式的大学都可以借鉴,西式大学中的一点小装饰当然也可以借鉴。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服装总体来说都是源自西方,我们完全可以接受,西式的学位服也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其实,在西方,各国关于学位服的观念也不相同。在20世纪中叶,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大学取消了所有的传统仪式和学位服,当时德国大学生喊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说“学袍之下,是千年之腐”(Unter den Talaren Muff von 1000 Jahren),传统的大学仪式和服装被一扫而光。至今许多大学都没有恢复学位授予典礼,更不用说学位服了。所以,对一所大学来说,学位服不是举足轻重的事情,不必过于认真。
王小青等几位青年学者对英国、日本的学位服进行了梳理,对中国古代学者的服装以及近代和当代大学学位服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完成了这部《学位服的历史》,为我们了解和思考学位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资料,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值得推荐。
陈洪捷
2023年1月11日于北大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