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旧砚洇痕
苏晚意第一次见到沈砚舟,是在两年前的惊蛰雨夜。
苏州博物馆的修复室浸在青白灯光里,窗外雷声碾过拙政园的飞檐。她握着热风枪的手腕已经发酸,正在修复的明代《耕织图》残卷突然簌簌作响——夹层宣纸中飘落半片泛黄的信笺,朱砂小楷洇着铁锈斑。
“苏小姐?“
低沉的男声惊得她手一抖,热风枪在画芯烫出个米粒大的焦痕。转身时撞见个颀长身影倚着门框,雨水顺着黑色风衣下摆在地砖上积成小洼。男人指间转着柄黄杨木折扇,扇骨透出包浆的琥珀光。
“闭馆了。“她摘下防尘口罩,瞥见对方腕表盘面泛着孔雀蓝幽光,“非工作人员请...“
“沈砚舟。“他掏出证件夹亮了下烫金徽章,市政厅文化遗产处的标识晃得人眼疼,“来取沈园修缮的图纸。“
晚意怔了怔。上周确实馆长提过沈氏后人要来查阅旧档,却没想到是这般年轻的人物。她弯腰拾起飘落的信笺,发现背面印着褪色的沈园藏书楼水印。
“这是从嘉靖年间的...“话音未落,修复台突然震动。沈砚舟箭步上前扶住倾倒的颜料架,松烟墨泼在他袖口,在雪白衬衫上绽开狰狞的爪痕。
雨声骤然密集。晚意递去棉巾时注意到他左腕内侧有道月牙状旧疤,像是被什么利器挑破的。“沈先生对古籍修复也有研究?“她指着他方才护住的《营造法式》残卷。
“家父在世时常说,沈园的地基是用宋版书砌的。“他擦拭墨渍的力道有些重,指节泛着青白,“可惜现在只剩些断壁残垣。“
窗外炸开惊雷,顶灯突然熄灭。应急灯亮起的瞬间,晚意看见他眼底闪过阴鸷的光,像古井里翻起的沉渣。备用电源启动的嗡鸣声中,那人已经走到北墙的樟木柜前,指尖抚过编号032的抽屉——正是存放沈园旧档的位置。
“这枚玉带钩,“他突然举起枚青玉螭纹带扣,“苏小姐眼熟吗?“
晚意呼吸一滞。那是她三个月前在杭州交流会失窃的展品,此刻却在对方掌心泛着润泽的水光。修复室骤然冷了几度,她摸向桌下的报警按钮,发现汗湿的指尖在发抖。
“别紧张。“沈砚舟突然轻笑,将玉带钩轻轻放在酸枝木案上,“我在虎丘地摊买的,摊主说原主人姓苏。“
雨点击打窗棂的声音突然变得尖锐。晚意望着玉钩内侧的暗刻,那是祖父独创的“双刀隐线法“,深浅交错的刀痕拼出个篆体“苏“字。十年前祖父在吴门画派研讨会上展示过这手绝活,当晚这枚传了五代的玉带钩就不翼而飞。
“沈先生想说什么?“
“想请苏小姐鉴定件东西。“他从风衣内袋掏出蓝布包裹,褪色的布料展开时抖落细碎尘埃。青铜错金兽面镇纸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绿,兽瞳处两点朱砂红得刺目。
晚意戴上手套的指尖微微发颤。这是战国楚器的典型制式,但兽面纹的獠牙走向分明是明代匠人仿古的手法。更诡异的是,镇纸底部残留着半枚火漆印,与她修复室抽屉里的沈园藏书印严丝合缝。
“这是...“
“沈园地窖挖出来的。“沈砚舟突然靠近,松针混着雨水的气息压过来,“听说苏家祖上在吴门造办处当差?“
警报器突然尖啸。晚意猛地后退,后腰撞上酸枝木桌沿。黑暗中她听见金属落地的脆响,应急灯再亮起时,沈砚舟正弯腰捡起摔碎的玉带钩,断口处露出丝暗红的絮状物。
“血沁。“他对着灯光转动残玉,“至少埋了七十年。“
晚意突然想起祖父临终时的呓语。老人在ICU抓着她的手,喉间插管随着呼吸发出嘶鸣:“沈园...西厢房的紫藤架下...“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中,那句话终究没能说完。
雨势渐弱时,沈舟砚将镇纸重新包好:“下个月沈园重开藏书楼,苏小姐可愿当顾问?“他掏出钢笔在便签上写号码,腕表链扣擦过纸面发出细响,“就当赔你的玉。“
晚意望着那道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发现镇纸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民国装束的男女并肩立在沈园戏台前,女子耳垂上的海蓝宝石坠子,与她此刻戴着的这对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