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十四弟: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本官邵靖,忝为州衙推官,这位是安南王子黎氏维宁,持节出使我大明。”

“见过邵推官!见过黎正使!”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小王维宁,表字怀德,哈哈……恕小王冒昧,那西天取经的故事,可是海小相公所著?”

“黎正使说的对,但西天取经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唐朝初年的中土与天竺,佛门高僧玄奘远行万里求取真经,经由历代创作积累,才展现出一段奇思妙想的神话冒险,我充其量只是稍作演义……”

“不然!不然!市井里的西游故事,小王也听了不少,与海小相公所著的大不一样啊!你写的太精彩了,就不知宝象国中,唐僧被妖魔所害,化作老虎,后面如何了?”

“后面没有了。”

“为什么……没有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辈士子之愿,当苦读圣贤书,追寻先贤大道,岂可分心演义?”

“这……小王实在喜欢这个故事,不知海小相公能否透露一下后续?一点点!就一点点!”

“如果黎正使实在憋得慌,就当唐僧没救回来吧。”

“!!”

……

双方见面后,友好而坦诚地进行了交流。

琼州府推官邵靖旁听,眼见安南王子黎维宁是真急了,不由地唇角微微上扬。

海玥仪表堂堂,声音清朗正派,谦而不卑,已经完全扭转了最初的印象。

这般不为外藩王子的请求所动,说断就断,更让他暗暗点头。

干的好啊!

大明士子,正该如此!

殊不知海玥面对着这个外藩书粉,也有些无奈。

《新刊出像西游释厄传》,即后世百回本西游记,确实是他的“作品”。

现在不愿多提,不是故作矜持,不是自抬身价,也不是觉得对不起吴承恩或李春芳,倒还真有些像邵靖认为的那样,悔过自新……

两年半前,他穿越来这个时代,成了大明嘉靖年间,琼州海氏十三郎。

后世的他,叫海岳,山岳的岳。

这一世成了海玥。

玥,传说中上天赐予有德圣皇的一颗神珠。

海氏这一辈,都以玉石有关的斜玉旁为名,如海珀、海珍、海琪、海珅、海玥、海瑞,海瑞的瑞在这里不是吉兆,而是瑞玉,古代一种玉制的信物。

对于古人来说,尤其海氏为书香门第,这确实更符合取名的习惯,以玥字取名,寓意着生来就赋予殊荣,是被上天选中的人才。

海玥确实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哪怕没有系统展开,没有深蓝加点,没有任务天赋,也没有作死后可以两眼一闭重回现代的福利,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熟知历史走向,外加眼界知识,本就是高屋建瓴。

何况还有发明和文抄。

发明这方面,海玥不太擅长,十六世纪的明朝也不是距后世千年之久的汉唐了,许多日常用品都已出现。

至于文抄,其实更不容易,所幸他特别喜欢西游,曾经背诵过不少精彩篇章,这一世的记忆力更是尤为出众,竟还能回忆起七七八八,便开始尝试“创作”后世最经典的百回本《西游记》,准备凭借名著出人头地,站稳脚跟。

穿越的第一年,他的精力都放在适应环境和编著西游上,结果迎来的不是名利双收,坐着在家数钱,而是被书商剥削,“卖文字”的恶名他来背,实惠却是少之又少,落得个“我耕彼食”的下场。

所幸西游是长篇,他又没有一次写完,那还犹豫什么,断呗!

内容恰恰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说的是宝象国中,黄袍怪把唐僧变为老虎,小白龙扮成侍女斗老魔,落败后说动八戒,去花果山请被唐僧赶走的悟空回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唐僧变了老虎,文抄之路中断,海玥深刻体会到古代社会地位的重要,及时改变努力的方向,准备往肩上要压一压担子。

进县学,走入仕。

海氏发家不久,仅仅三代人,在琼山就出过一位进士,数位举人,殊为不易,虽然海玥这一房画风有些独特,家学条件还是有的。

海玥能文抄,有一定的文学水平,毋须好高骛远,穿越后第二步的目标,就是取得功名,成为士人阶级里的一员。

在这样的人生规划下,对于找上门来的州衙推官,海玥还能保持礼节,对于这个什么安南王子,就基本无视了。

一问一答,黎维宁好说歹说,愣是没得到半句有用的后续,表情不禁有些讪讪。

可他似是真的爱极了这个故事,在遭到如此回拒下,依旧不肯罢休,转而对着邵靖道:“邵推官,可否容小王在书院暂住?”

邵靖一怔,断然摇头:“万万不可!使节团岂能居于县学?见了人,黎正使就随本官回府衙吧!”

“呵!在府衙内也不见得安生……”

冷笑的声音从黎维宁身后传出,众学子侧目,发现说话之人身材魁梧,面孔方正,手按在腰间的刀柄上,似是这位安南王子的护卫,但对于府衙大为不满,顿时起了好奇之心。

“不可无礼!”

黎维宁侧头,责备了一句,转向邵靖,又温和地道:“顾府尊临行前,曾嘱咐我等在此安心住下,言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方宾客,一入贵境,皆当以常供相待,不至有所匮乏,务使其宾至如归。’然而,纵使款待得再周到,若无法北上,小王仍觉度日如年,如今在州衙苦等,心中焦灼难耐,还望邵推官体谅,成全小王之愿!”

“这……”

邵靖皱起眉头,但看着堂内的学子竖起耳朵,意识到这里不是争论的地方,沉声道:“请移步。”

说罢,转身率先朝外走去。

“小王告辞!”

黎维宁作揖,与众学子告别,温文尔雅的姿态赢得了不少好感。

众人齐齐送出,唯独海玥象征性地走了几步,就掉头坐了回去。

不待他埋首于案上的书卷,弟弟海瑞的低语从身后传来:“安南人出使大明,不该远航过海,至我琼山吧?”

海玥头也不回,声音清晰地传了过去:“走海路,不仅是舍近求远,更要冒生命风险,安南此行必不寻常,再结合府衙的为难之色,或是内生动荡,遣使求援,地方州县不敢贸然答应,互相推诿着呢!”

安南即越南,在海南岛的正西边,后世从海南三亚飞到越南芽庄,起落只需一个小时出头。

但这个年代,两地间隔大海,往来远没有越南和广西接壤的边境方便频繁,消息并不互通。

不过海玥若是没有记错的话,中国、日本、越南古代各有一段南北朝对立,越南的南北分裂内乱,就是从嘉靖朝前期开始的。

结合历史进程,这位安南王子舍近求远,突然出现在海南琼山,背后的缘由就可以推测一二了。

当然,对于海玥来说,这就是稍稍回忆的事情,对于此世人而言,就相当厉害了。

海瑞稍加思索,觉得十分有道理,由衷地道:“兄长所言甚是!”

“厉不厉害你十三哥!”

海玥扬了扬嘴角。

琼山海氏,历史上出过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这个人,正是身后这位与他同龄的弟弟,海瑞。

两人一般大,都是正德八年出生,海玥的生辰是十月八日,同族兄弟里排行十三,海瑞是十二月二十七日,同族兄弟排行十四。

今嘉靖九年,都是十七岁。

他们的祖父叫海宽,举人出身,曾于福建松溪县任知县。

海宽生有八子,海深、海浩、海泌、海瀹、海潮、海浴、海沂、海瀚,海玥的父亲是排行第二的海浩,海瑞的父亲则是排老幺的海瀚。

海瀚本是廪生,每月能从府衙领取廪米,虽然未中举人,但在秀才里面也是佼佼者,可惜在海瑞四岁那年就去世了,此后一直由寡母谢氏将其养大。

谢氏性情要强,不愿受人恩惠,渐渐的就与海氏其他几房疏远,除祭祖外少有往来。

海玥却不管,直接登门拜访,一来二去,双方也熟悉了,如今两人同在书院进学。

对于海瑞,海玥没有完全受未来的名声影响,而是接触之后,默默观察。

后世不少人存在着偏见,认为海瑞是只会喊口号的礼教卫道士,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执政能力很差,等到电视剧大明王朝火了,也认为那是影视作品的美化,主角光环的体现。

可事实上,电视剧不仅没有夸大海瑞的能力,在某些方面反倒略略简化了些。

历史中真实的海瑞,任淳安知县时,可没法抬出裕王和清流之类的隐性靠山,他是单枪匹马,在得罪一众官僚的情况下,对衙门进行人事大换血,稽查黄册、清查虚税、重新量田、重整均瑶,桩桩件件都是为当地百姓办实事;

在严党如日中天的时候,海瑞又敢与胡宗宪、鄢懋卿针锋相对,手段巧妙,刚柔并济,让他们无法直接拿住把柄,后来严党倒台,发现时局并未好转,便将矛头直指罪魁祸首,嘉靖皇帝;

一篇《治安疏》把嘉靖都快逼得精神分裂了,一会儿骂海瑞是畜物,无父无君的畜生,一会儿又觉得海瑞是比干,自己杀了就成纣王了,犹豫不决。

嘉靖想要让内阁解决海瑞,堵住悠悠之口,结果内阁不干,这种千古骂名谁愿意背,最终只能将海瑞关在牢里,直到病死都没有处置。

等到隆庆登基,海瑞名望如日中天,开始接连升官,但也没人敢给他实权,俨然成了朝廷的吉祥物,海瑞不愿被高高架起,借助京察给各方施加压力,最终巡抚应天,对上前任首辅徐阶,拿松江徐氏开刀……

为国为民的青天,当之无愧的传奇!

现阶段的海瑞,自然没有历史上那么老辣,但其心怀良知、奉公正己、忧国忧民的品质,已经初步展现出来,海玥有时候也会逗一逗,比如用十四弟、老十四称呼。

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这方面海瑞还挺适合~

两人低声说完话,送别的学子也返回,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的自然是安南使节。

海南地处大明的最南端,独悬海外,平日里最多就在岛上跟生黎人龇牙,还真没见过多少外藩人,出于物以稀为贵的准则,他们对于安南人是很好奇的,何况来者还是一位王子。

不仅是议论,很快还有学子出去打探消息,不多时匆匆而归:“住下了!安南人真在书院住下了!”

大伙儿拥过去,接连发问:“在哪?在哪?”

“就在学舍,安南人在选屋子呢,还有护卫巡逻,威风凛凛的。”

去打探消息的学子朝外一指,又看向海玥,满怀期待:“玥哥儿,那位王子看来是不放弃,想是要住在你隔壁的,他这般诚心,你就不能接着写下去?”

“是啊!至少把宝象国这一难写完吧!”

“断在这里,实在过分!”

……

“考完一定!考完一定!”

海玥例行回应,在同窗的唉声叹息中,又提醒道:“到饭点了哦!”

“吃饭吃饭!”

前世今生都是如此,大伙儿顿时被干饭转移了注意力,一股脑地朝膳堂涌去。

等到了膳堂,脚步声传来,刚刚入住的安南一行,嗅着油盐烹肉的香气,也恰好抵达。

为首者灼灼的视线,第一时间落在海玥身上,带着如沐春风的笑容,大步走了过来:“海小相公,一起用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