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叔胡惟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赏茶

李贞化作一个热心肠的大爷,好奇心还挺重,搜肠刮肚的在马车里套着胡翊的话:

“那你可有中意的女子了?”

李贞抚须笑着,得意的说道,“要是看中了哪户人家,你就说一声,老夫前去保媒,料他们没有不准的。”

可惜胡翊笑了笑,就聊着别的支开了话题。

看到李贞的马车渐行渐远。

胡宅门外,胡显远远地望着车轮压过的痕迹出神。

“别送了,显儿,咱们回去吧。”

胡惟中背过手去,转身刚要进屋,却听到长子胡显那落寞而又低沉的声音,突然间问他:

“爹,我是不是很没用啊?”

从胡显的语气里,胡惟中感受到了儿子自责、孤独,又无助的情绪。

胡显见父亲没有应,又说道:

“我没有二弟的本事,也没有二弟的医名,他已在应天站住脚跟了,我却一事无成。”

说到此处,胡显有些落寞,自嘲道:

“就连丈人也是看在叔父的面上,才准了这门亲事,我去到府上走动,他们府上的仆人们见了我,眼中都有异色,我知道他们瞧得起叔父,但瞧不起我。”

胡惟中听了儿子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胡显和胡翊,都是他的儿子,现在胡显心里有落差,胡惟中心里也很难受。

他想了想,宽慰胡显道:

“当年是你从了军,才保得家人们吃得上饭,你弟弟才能凭借你的饷银读书,有了今天。”

话说到这里,胡惟中想起了当年勒紧裤腰带做活儿,供胡惟庸读书的事,也是因此,弟弟胡惟庸才有了今日。

胡惟中这会儿也自嘲起来道:

“当哥哥的就是要让着点弟弟,弟弟成材了,哥哥也跟着沾光;我当年也是四处去求人借钱,干活、做买卖供你叔父读书,他有了今日,提拔我们一家人在乱世中安稳活了下来,现在爹也是正五品的官职了。”

胡惟中一笑,拍着胡显的肩头说道:

“可能做长兄的,就有这个宿命,可话又说回来了,若不是你叔父发迹了,咱们老胡家怕是早在乱世中化作了白骨,就算苟活下来,现在也是一贫如洗,哪能跟现在比呢?”

胡显点了点头,随着进到屋里。

胡惟中看到妻子在收拾银两,那些黄金和白银的光芒,照的屋子里一片金光和银光。

只见柴氏把金银分成了两份,多的那份留起来,少的那份递给了胡显。

“这是做什么?”胡惟中问道。

柴氏笑着说道,“翊儿临走前叮嘱过,多的这份咱们存起来,把日子过好,少的这份给显儿,说这是他欠哥哥的。”

胡显忽然有些泪目。

胡惟中看到儿子眼眶红了,过去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都是一家人,你哭什么。”

柴氏跟着说道,“显儿,你爹说得对,无论如何,首先咱们是一家人。”

胡显心中的委屈,瞬间就消散了。

当年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一件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母亲把唯一的一件衣服给了弟弟胡翊穿,却把父亲偷偷从路边扒来的死人衣服给了自己。

胡父和柴氏还以为胡显不知道这件事,其实他都看在眼里。

“对啊,首先是一家人。”

胡显紧跟着说道,“爹、娘,我也想干出一番事业来,靠着叔父庇护,别人敬着我,私下里却不拿我当人,还是要自强,让人家都真心瞧得起你。”

这番话给这一家人感动的,谁也没注意到,胡令仪拿着一枚银子跑出去,扛了一整根糖葫芦把儿进了院子。

那一根糖葫芦把子上,插着三十多串糖葫芦,胡令仪自己拿不动,卖糖葫芦的人帮她把东西扛进来,生怕家里的大人们出来了反悔,急忙拔腿就往外跑……

“胡令仪,看看你干的好事!”

熊孩子,又是个吃货……柴氏已经气疯了。

…………

胡翊再次回宫后,原来的居所附近开始动工,修建起了殿宇。

因为李贞的气喘病,马秀英给胡翊重新安排了居所,就在距离李贞不远的地方。

朱静端脚泡的差不多了,可以开始诊治。

胡翊身为郎中,其实应该再看看朱静端的脚丫,最好是上手揉搓一下,好检测软骨药的疗效成果。

但是,考虑到如果这么做,朱元璋极有可能提着刀问候胡家的祖宗。

胡翊还是摇着头,否定了这个疯狂的念头。

不能摸,也不能看。

那就只有问诊了。

胡翊将朱静端的回答都写在纸上,将来综合这些记录,可以更准确的判断疗程和病情。

差不多了,胡翊开始教朱静端如何放大脚掌。

第一次把脚伸进两个硬木片的中间,然后慢慢摇晃手柄,使木片夹紧。

朱静端疼的香汗淋漓。

但这还只是第一种刑具。

胡翊为她准备的第二种刑具,是一种能够分开脚趾的木鞋。

不仅要用木鞋分开脚趾,还要习惯这个动作,然后踩着木鞋走路。

当工部的匠人们,把制作好的木鞋送来时,朱静端看到以后,打了个冷颤。

“怎么样?能坚持吗?”

胡翊看朱静端害怕了,真怕她坚持不下来。

毕竟,放大小脚是需要勇气的,即使在民国年间,一开始做这件事的妇女有很多,但是能坚持到最后的,却也是少之又少。

没有坚韧的毅力作为支撑,一旦半途而废的话,还要受苦受罪,就得不偿失了。

但朱静端虽然疼的直流汗,却坚持着,一开始疼的牙关直哆嗦。

就连朱棣在边上看了,都觉得头皮发麻。

好不容易,这第一天算是挺过去了,脚掌却已经肿的不成样子,混合着钻心的疼。

胡翊告诉朱静端,这个时候不能停,挺过一开始的痛苦,后面就能好受许多。

华盖殿里。

朱元璋通宵达旦的批着奏章。

他今天没有去坤宁宫吃晚饭,马秀英就做好了亲自给他送来。

送走了马秀英,天色逐渐黑下来。

滕德懋接到召见,一路从午门穿过奉天门,又经过偌大的奉天殿广场,绕过奉天殿到达华盖殿。

朱元璋夜里召见他,滕德懋不知道有什么事,又不敢让朱元璋久等。

当他终于到达华盖殿时,整个人已经是满头大汗。

正值隆冬,滕德懋气喘如牛,跪在地上,嘴里哈出的白气如同在喷云吐雾一样。

朱元璋在上头看见了,故意使坏,对秉笔的太监说道:

“去,给滕大人赐座,赏他一杯茶吃。”

朱元璋在上面批阅奏章,滕德懋不敢打扰,只得静坐着喝茶。

一会儿,茶喝尽了。

朱元璋又叫秉笔的太监道,“去,再赏一杯茶给滕大人。”

滕德懋又喝了一杯茶水,朱元璋立即又给滕德懋戴高帽子,说道:

“滕大人赶了这么多的路,口渴难耐,再去端茶来。”

滕德懋实在是不敢吱声,一口气喝了八杯茶水进肚子。

夜里本来就尿多,小半个时辰过去后,已经憋的是冷汗直流,想要如厕又不敢。

这时候朱元璋又说道:

“滕大人,等咱再批几个奏章,再谈正事。”

说罢,又吩咐道:

“天这么凉,去,再给滕大人沏一壶茶过来暖暖身子。”

朱元璋还不忘再跟滕德懋说道,“咱赏的茶,你多喝几杯。”

滕德懋的脸,这下可就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