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扫地僧,哪懂什么如来神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如意劲

难!

太难了!

一个月后,秦诏心态都快炸裂了。

他足足在六祖殿内参悟、修炼金刚拳和六祖软掌的融合法一个月,但一个月时间也没有任何头绪。

当然,他如果强行打的话,还是能强行将金刚拳和六祖软掌结合在一起打出来,但那种强行融合出来的感觉就十分别扭,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思。

强行打出来的感觉和石壁上的武学人影的意境完全不同,石壁上的祖师人影拳掌之间完美融合,刚柔并济,收放自如,浑然天成,如意自在。

刚柔拳掌的融合打出来的效果绝对是1+1大于2。

但自己强行模仿,强行融合,最终呈现出的威力和效果则是1+1小于2,甚至小于1。

“到底我该如何去领悟,如何去学习呢?”秦诏感觉自己不管怎么模仿都不像,始终达不到祖师留下的那道影子所呈现出的境界。

就这样,秦诏浑浑噩噩又学了半个月,依旧没有头绪,反而越练越差,越是学习墙上第三道人影,越是退步。

原本刚开始的时候还能硬融,但现在甚至连硬融都做不到了。

直至一天,秦诏在六祖殿扫地时抬头,突然看到六祖像阖目静坐之态,脑中突然有所顿悟,似乎抓住什么,他又想起六祖的禅学思想,主张舍离文字义解,而直澈心源。

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这时候,旁边一个老和尚在给他禅宗一群新弟子讲解六祖慧能的故事。

慧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不识一字。

一次,慧能在客店卖柴后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心下即便开悟,问经从何来,念诵者告诉他从黄梅山东禅寺来,那里有五祖弘忍弘法,座下千余人。

后有一人资助慧能银两,慧能尽数交给老母亲,于是前往黄梅拜谒五祖。五祖知道慧能根性大利,派他在厨房做工。

慧能八月有余,只是“舂米,破柴”,未曾上过一次正殿,听过一次法会。

其时弘忍有意传法,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为。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告诉大家应照着这个偈修习,能得大利益。但是私下里,他告诉神秀,并未开悟,再呈一偈。

慧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众皆惊,弘忍见后,告诉大家并未开悟,将偈子擦干净。

后来,五祖于三更招慧能秘授《金刚经》,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五祖于是传衣钵,定为传人。

后来慧能隐蔽十五年,一朝功成,才在法性寺,由印宗剃度,开始弘法。猊座之下四十三人开悟,禅宗开枝散叶,形成五宗七派的辉煌时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万事万物本来无形,禅宗将一切的现象均视为一种“空”。

一切皆为六根(眼、鼻、耳、舌、身、意)所感知的对象,而这些东西都是无穷尽的,继而形成了不同的“相”,这些“相”共同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自然万物。

所以世间万物皆从无中来,到无中去,不要自寻烦恼。

听到这里,秦诏突然顿悟,困住他两个月的融合法瞬间明悟。

修行石壁第三武学的秦诏,一直以来都太过于注重武学的‘相’了,五色残片助他双眼能看到先祖留法,这是秦诏的优势,此刻也成了他的劣势。

正是因为秦诏能看到‘相’,所以他太注重外在,而忽略了内在。

无论是金刚拳和六祖软掌都属于相之武学,修炼时注重招式,越精越强。

但这第三武学明显属于超脱表象的意境上的武学,相比招式更加注重意境的融合。

秦诏过于注重表象,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追求模仿石壁上的第三道武学人影,他疯狂去追求一招一式都和石壁上的人影一模一样,以求达到石壁上那先祖人影的境界,但他忘了上乘武学和上乘佛法是靠悟的,而不是靠模仿。

所以他练出来的东西是‘犬’,而石壁上的先祖演出来的是形神兼具的‘虎’。

“我着相了!”

秦诏一朝顿悟,瞬间就知道这拳掌融合该怎么练了。

“无论是金刚拳还是六祖软掌,我都已修炼数千遍,一招一式,刚柔发力早已经烂熟于心,不必再去模仿石壁上的人影,我自己将招式拆解,怎么顺怎么打。”

一招一式早已融入秦诏脑海深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自在随心即可。

果然,顿悟之后的秦诏再打出的拳掌融合的武学瞬间味道就变了,变得融会贯通,收放自如。

虽然和石壁上的祖师人影打出的拳掌完全不像,但他身上的气质和路数却和祖师人影俨然神似。

又过一月,秦诏已将拳掌彻底融合,随着拳掌融合越精深,秦诏发现自己一身气力运用也更加如意随心。

仿佛周身气力都能被随意调动,全数释放,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够操控自身全部能量的感觉。

在这拳掌武学正式炼成的那一天,秦诏也终于能看清六祖殿内石壁上第四、第五道武学到底是什么了。

果然,只有彻底炼成前三道武学,才能看到第四和第五道武学人影。

他双眼看去,那第四道祖师人影赫然化作一套全新的武学,这套全新的武学看上去十分完整,拳、掌、爪、身、行、步兼备,似乎是一套完整体系。

但秦诏这一次仔细研究之后却发现,这第四道武学人影演练的表面上看确实是一套完整武学体系,但实际上却都只教学了一个东西。

是一套特殊的发力技巧。

所以与其说着第四道人影是教武学的话,不如说这祖师留下的第四道人影在教发力技巧。

在秦诏看清第四套武学人影的同时,人影上一些金字也随紫色雾气进入他的身体,印在脑海深处。

这些金字在秦诏脑海深处留下佛音,秦诏由此得知这第四套武学的名字,唤作‘如意劲’。

开发如意随心之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