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定经营目标
外部经营环境分析
管委会要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开始,评估增长空间有多大、商业机会在哪里,分析顾客是被谁抢走的,并确定下一年一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初步预估下一年渠道与产品的经营方向以及生意规模。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零售业线下环境的变化
(1)零售未来10年关键要素
当前是物质丰富的时代,消费者主导市场,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大部分消费者从关注性价比转变为关注内容、知名度,我们把消费者的这个转变叫作品牌化购物。根据这个关键要素,一个工厂或者一个组货店如果知名度不能做到覆盖面广,没有高质量传播和好口碑,不能生产好产品,那么将很难做好生意。所以要考虑开展内容营销,将战场覆盖到全渠道。
当前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2016年开始,新生儿人数逐年降低,2023年全国常住人口出生人数仅为902万,出生率为6.39‰,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1.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前深度老龄化城市有将近150个,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的城市有11个。未来10年,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和银发潮或将更严重,这会产生老年人购物不便,到实体店购物的机会和时间较少等问题,所以购物的便利性将是新的市场机会,因此在住宅区开发密集化连锁经营模式,提供快速配送产品上门服务,这种策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消费也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公司要考虑是否进入这些经营领域。
(2)零售业的战略选择
过去,时尚零售业的盈利依赖处于繁华商圈的百货店、大型商场、综合化店铺,而现在,很多消费者希望节省时间,远离市中心的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更愿意就近消费,会常年在住宅附近的商圈购物。因此,门店选址转向住宅区、就近的次级商圈将成为趋势。
此外,针对更加细分的人群的高附加值产品将会兴起。比如,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在休息的时候放松自己,走出家门,远离市区,进入大自然中体验生活,这就产生了对户外产品的需求。这部分消费者所追求的不是便宜廉价,而是高附加值,这对户外产品品牌而言就是一个挑战。品牌商要思考:这些消费者在哪里?他们会在线上购买产品还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体验?他们会去繁华商圈、次级商圈还是住宅店?等等。
你的公司也会面临类似变化,所以管委会要商讨是否按照五年一段细分顾客,找到明年的核心顾客群、次核心顾客群,开辟什么渠道通路联结他们,等等。
(3)零售业的方向转换
现在的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购物需求愈加明显,这推动了零售业态出现变化:百货店将向高端店和中型化连锁店转化,综合化的商店将向专门的SPA模式精品买手店和高品质自有品牌店转换,线下折扣销售将向线上专门折扣店转化,大型店会转为小型店,时尚零售和生活类的一站式购物结合将成为趋势。
同时,线上销售也已经蔚然成风。比如,不少百货公司都已经将商场搬到线上,开发了App、微信小程序等线上购物渠道。
公司要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确定当前的消费者是谁,消费者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消费者主要在哪里进行消费,当前产品定位和附加值要进行哪些调整,企业是否要创立自有品牌,要做全国市场还是区域市场,业务方向要如何转化,线上线下要如何深耕,等等。
2.线上营销环境的变化
当前营销线上化趋势明显,直面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可以缩短从营销到销售的转化路径,新技术的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与购物相结合,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WFSGI)与麦肯锡公司联合发布的《2022年体育用品:新常态来了》报告显示,当前80%的消费者会在线上寻找产品,部分企业已经有30%~50%的业绩源于线上渠道。消费者在线上购物的习惯一旦养成,短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所以当前营销的线上化已经势不可当,在线上实现总业绩的30%~40%是基本要求。
管委会需要思考,公司的生意规模是不是还缺失了线上的40%,如果当前感觉在线下受阻,很难提升,那就转变思维模式,将线上线下打通,争取获得这40%的业绩增长。
3.外部环境PEST模型分析
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时,可以采用PEST模型(P为政策因素,E为经济因素,S为社会因素,T为技术因素)(见图2–2),找出公司明年甚至今后几年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分析行业的变化趋势。

图2-2 PEST模型分析
要特别关注社会因素。目标消费者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当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怎么样,是变大方了还是更加谨慎了?消费者的消费场景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喜欢在线上购买还是喜欢进行线下消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是否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喜欢经典产品还是能接受新奇的产品?
以户外产品为例,相关统计数据预测,到2025年,这一品类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消费者的意愿是巨大的。而这些消费者大多数是中产人士,他们消费能力强,乐于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付费,购物场景是线上线下结合,消费者的年龄跨度也大。
再来看技术因素,当前有很多科技是可以应用的。比如无人自动量体机,人只要站在设备中,设备能在5秒内完成对人体扫描,快速获得颈围、腰围、手腕围等多个人体数据,把该数据与版型大数据进行匹配,从而给测量者制定出精准的个性化方案。这个技术对于中高端服装和定制服装意义重大。
关于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可以看所在的行业是否有政策层面的利好消息,以及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我们借势发力的点在哪里。
实践要点
1.管委会成员要找出外部环境有哪些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对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如何(可以用高、中、低描述)。
2.不要忽视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有哪些?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弱点是什么?与他们的优势对比,你的公司在这些方面是强还是弱?
3.关注行业技术:行业技术有哪些变化?哪些技术是你的公司已经采用的,哪些还未采用?采用新技术需要投资多少?对公司的发展会有哪些帮助?
4.做一次供应商梳理,看看供应商有哪些变化?明年重点合作的是哪些供应商?明年还需要发展哪些品类的供应商?
5.客户永远是最重要的。要明确:当前的客户是哪些?有什么变化?明年还要发展哪些客户?占领哪个目标客群的市场?
6.了解公司市场规模的上限:消费群体有多大?开多少家门店比较合适?业绩能做到多少?依此描绘出明年的经营目标大致轮廓。
内部经营环境分析
内部经营环境分析要从四个层面、七个结果指标、十九个过程指标入手(见表2–1)。
表2-1 内部经营环境分析的数据框架

管委会要采用营销实绩、发展能力、财务效率、运营能力这四个层面的数据,解读经营的变化。要从过程指标看清走过的弯路和错误,找出待改善的问题。要从结果指标看清经营取得了哪些成果,并评价这些结果有何优势和劣势。
1.四个层面和七个结果指标
(1)营销实绩
营销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业绩增长指标来评价,因为这样的判断角度较为单一。我们评价营销效果的目的是让公司更有投资价值,让顾客更加满意。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评价经营成果,要注重内涵和质量,因此要使用投资收益率和顾客增长率这两个指标评价营销实绩。
评估投资价值:
投资收益率=订单销售额÷(采购成本+费用总额)×100%
评估顾客黏性:
顾客增长率=(本年顾客数–上年顾客数)÷上年顾客数×100%
先看投资收益率。一说到投资价值,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利润,然而公司的投资价值恰恰不能用利润指标来衡量。对于时尚零售行业而言,一个公司的投资可以总结为两项:一是全年的采购,二是全年的费用,这两项投资换回来的是一年的销售业绩。比如全年采购四季新品的总投资是600万元,费用是300万元,一年经营下来,采购的新品产生的销售业绩是990万元,投资收益率是110%,说明总投入的900万元中,新品的销售有90万元的收益,而这个收益源于新品采购,不包含库存的销售收益。如果投资收益率达不到100%,说明一年的经营投资出现了风险,需要分析具体因素。
再看顾客增长率。计算顾客增长率,要具体对每一等级的顾客进行增长率的统计。从最高级的顾客到入门级顾客,分别统计出其增长率,对比不同片区和门店的指标差异。通常顾客增长率的安全值是15%。
(2)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主要指事业扩展能力。从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这两个指标来评价发展能力最恰当不过。有了销售增长率,门店的员工收入就有了保证;有了利润增长率,公司的业务开展就处于良性水平,有充足的资金储备。
评估营收水平: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金额–上年销售金额)÷上年销售金额×100%
评估获利水平:
利润增长率=(本年利润额–上年利润额)÷上年利润额×100%
先看销售增长率,其按地理空间可分为公司、片区和单店三种,按时间跨度可分为多年趋势统计、两年对比分析和全年环比分析三种。通过数据就能找出增长最快的片区、门店以及时段。通常销售增长率要抵消运营费用的上涨幅度,所以其安全值应该设定为15%。
再看利润增长率,要明确每一个门店每一个月的利润增长数据。
(3)财务效率
公司能不能赚到钱,关键在于财务效率高不高。要将每一个门店每一个月的综合毛利率和运营利润率统计出来,标记出与同期对比有所增长的月份和门店,以及指标结果最高的门店和月份。
综合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金额×100%
运营利润率=利润额÷销售金额×100%
综合毛利率的安全值多少较好?根据行业经验,超过40%才会有盈利,低于30%就是高风险值。运营利润率指标则应高于10%才安全。
(4)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可以用存货周转速度体现。公司经营最理想的状态是业绩好、高周转、高毛利率,也就是用最少的库存投资赚取更高的利润。其中的奥妙就体现在存货周转率指标上,该指标的安全值要高于1.5。
存货周转率=当期销售成本÷当期平均库存成本
在统计这个指标时,要把全年所有的产品都算进来,不论新品还是库存,只要在门店进行销售就要计入统计。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存货周转率指标是全局管理指标,一般不用来统计某些产品的周转率。
2.十九个过程指标
一旦经营成果不好,大家往往会下意识地归结于市场不好、电商的冲击,这种“归因”习惯让问题变得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正确的方式是针对前述七个结果指标,分别进行运营因素检测,判断它们的表现孰优孰劣,这样才能知道未来力量向哪里使,资源向哪里聚集。
(1)投资收益率的两个检测因素:订单回笼率达到100%的时间、120天回笼率
订单回笼率也可称作资金回笼率,是衡量订单商品上市后,投资回收速度的指标。
订单回笼率=批次商品销售金额÷批次商品采购成本×100%
行业标准是订单上市90~100天,回笼率达到100%,称为“回本”。通常回笼率在120天达到最高水平,一般为160%~180%。用数据检测一年四季订单的回笼率,找出回笼率较低的季节订单,影响投资收益率的过程因素就呈现出来了。
(2)顾客增长率的三个检测因素:复购率、流失率、无利润顾客量
根据零售经验,复购率低的顾客,转介绍的可能性较低,这就会影响新顾客的增长,也会加大流失率,特别是在每年换季月流失的顾客,将彻底失去转介绍的机会,对新顾客增长影响很大。而无利润顾客通常会选择购买促销产品,大部分这样的顾客转介绍成功率不高。
复购率的统计分为季度和全年两种。流失率按照全年统计就可以。同时,这些数据也要按照顾客等级进行细化。无利润顾客可以按照毛利率分等级。
(3)销售增长率的三个检测因素:日均销量、平均单价、平均折扣
日均销量同比降低是一个危险信号。我们习惯于分析业绩完成和问题跟进,但大部分人对每天销量的变化不敏感,也就不会及时进行门店产品推广的改善,拉动销量回升,致使业绩一滑再滑。所以要高频地进行监控。
平均单价同比下降是一个危险信号,相当于跟同期比,我们卖的产品便宜,这对一季业绩的影响很大。可以这样理解,就算现在的销售数量与同期相同,可是由于平均单价变低了,业绩自然也低于同期。
平均折扣同比下降是一个危险信号。折扣越来越低是销售战术的禁区,就算是销售数量和平均单价与同期相同,平均折扣一旦同比降低,业绩增长也会放缓。
(4)利润增长率的两个检测因素:库存资金占用、TOP款周期内消化率
库存资金占用是指四季新品到年末的库存金额。经营时尚零售生意,要做到业绩和利润提升的同时,库存资金占用稳中有降,也就是不管卖了多少货,都要控制库存。高库存意味着团队操作水平低,没有把剩余的货销售出去,会影响利润的获取。
TOP款周期内消化率是指在公司规定的产品销售周期内(通常是6~8周)的消化率。消化率低于75%,说明团队的销售控制能力有待提升,没有掌握在短时间内快速销售产品的技术,也会影响利润的获取。
(5)综合毛利率的两个检测因素:加价倍率、同等数量销售天数
加价倍率是一个影响毛利率的指标,也叫定价倍率。有的公司用低折扣战术进攻市场,但会提前上涨加价倍率,保证毛利率稳定。从当前的营销趋势上看,找到有品质的好货提高加价倍率是促进毛利率上升的良策。
表2–2是加价倍率和毛利率对照表,以供参考。
表2-2 加价倍率和毛利率对照表

同等数量销售天数是指,按照同期的每季产品销售数量,统计每季产品达到这个销售数量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如果多了几天,就会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一季货销售时间越长,折扣的操作就会越频繁,毛利率就会越低。
(6)运营利润率的三个检测因素:租金费用率、人员费用率、物流费用率
租金费用率持续上涨是一个危险信号,高租金会抵消运营利润。
人员费用率过低是风险信号。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人才,要保持行业领先的绩效水平,但要防止运营利润率压力过大,企业发展没后劲。
物流费用率要降下来,需要对配货和补货做精益管理。
(7)存货周转率的四个检测因素:SKU采销深度差异、动销率、清款率、售罄率达到80%的时间
SKU采销深度差异指SKU采购平均深度与销售平均深度的差异。
动销率和清款率分别指SKU中有销售贡献的比例和卖完的比例。比如采购1000个SKU,有销售贡献的SKU是600个,动销率就是60%,到年末卖完的SKU是300个,清款率就是30%。在服装行业中,动销率的标准值是80%~95%,清款率的标准值是75%~80%,这两个指标过低会造成货品销售速度慢,影响存货周转率。
每季售罄率达到80%的时间,通常是一季产品上市的120天左右,如果达不到就会影响存货周转率。
实践要点
1.要把内部环境分析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每周进行数据复盘。
2.要建立数字系统,按照四个层面、七个结果指标、十九个过程指标的框架,搭建一套指标检测体系,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控。
3.要彻底检测十九个过程指标,找到自身优势,同时发现哪些指标不如竞品对手,对这些指标进行弥补。
4.商议公司明年七个结果指标的衡量值,初步确定经营目标。
公司业务布局调整
公司业务布局调整包括业务发展战略调整、业务增长策略调整两方面。业务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的方式有关,对它的调整着眼于创造资源优势和全新的营销能力。对业务增长策略的调整则着眼于顾客、产品、渠道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1.业务发展战略调整
业务发展战略一般有三种,分别是一体化发展、密集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见图2–3)。

图2-3 三种业务发展战略
(1)一体化发展
根据公司当前所处的市场地位,可以进行纵向一体化布局,向前整合零售端,向后整合生产端。如果公司当前处于中间商的位置,那向前要整合零售市场,与批发客户形成同盟,保证市场份额,向后要整合厂家资源,与工厂形成联盟,防止被人截断后路,形成前后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局面,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与收益。
公司如果没有那么强势,也可以将纵向一体进行拆解,先与零售端进行捆绑,结成同盟,与零售商一起赚经营的利润,库存自己负责,这就有别于批发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了。这种方式的重点是对零售端进行类直营化管理,共同负责一盘货的盈亏。
也可以和厂家结盟,厂家的困难就是你的困难,厂家的库存就是你的库存,同样,厂家的资源也是你的资源。这样,厂家会在货品上、价格上予以支持,进而实现公司盈利。
还可以进行横向一体化,和同业或者异业的生意伙伴联盟,形成一个大的联合体,有统一的营销动作,这样也有助于稳固市场地位。
(2)密集化发展
在产品不变的前提下,一是进行市场渗透,深耕现有市场,比如拓展顾客年龄段,将营销做得更深入、更精细等;二是进行市场开发,拓展新地盘,扩大销售通路。
在产品上进行开发,挖掘原有产品的新功能,或研发新产品。
(3)多元化发展
相关多元化,做同行业多品类产品矩阵。以服装为例,如果公司以男装为主,要实行多元化发展,就要加上女装、童装、鞋子等。
非相关多元化,做多行业非相关产品矩阵。比如,做服装起家,可能之后会涉足酒店、餐饮、生产等其他一些不相关的行业。当然这些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资源能力。
思考
以下四种商业模式,可以怎样进行业务布局调整?
①品牌零售商期货制:横向+向后一体化、市场渗透、生态多元化。
当前中高端女装做商场店通常会采用这种方式,可采用横向异业联盟,比如联合干洗服务、美容美发,甚至是娱乐行业;向后一体化是公司要与厂商结盟,成为厂家的一个特殊渠道或者功能性渠道,让厂家离不开你。
但有个关键点一定要清楚,厂家的产品是不受公司控制的,不可以随意改变,所以公司一定要在固有产品的基础上深耕,将市场做深做透,把消费者划分得越来越细,进行精准的营销动作投放,这就是在做市场渗透。
生态多元化发展,是指公司如果当前无法做到更大的增量,那就需要考虑进行多元化运作,如开设美容店、干洗店、宠物店或者儿童领域相关业务,只需要围绕着当前VIP顾客进行深耕,他们需要什么产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产品、什么服务,但不要做与主品牌类似的产品,否则会影响公司向后一体化的关系。
②自有品牌联营制:向前一体化、市场开发、相关多元化。
当前采用分佣式联营制的自有品牌通常门店数量多。公司会向前一体化,与零售商捆绑在一起,对加盟店的业绩、库存都要管;也会同步推进市场开发,运用原有产品进行新市场的拓展,跳出区域性概念,开发空白市场;还会采用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比如店铺本来只是销售女装,可以增加鞋、箱包等相关品类。
③品牌总代理订货制:横向+向后一体化、市场渗透、相关多元化。
对于当前只做单一品牌总代理的公司而言,总代理是有区域性质的,想要开拓其他区域市场存在困难,厂家也不允许这样做,那就要对自己的地盘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对于本地商圈的每一个店铺都应该单独分析。当前经营者的经营意愿是什么?当前经营情况如何?如何提高店铺的经营业绩及净利润?该对店铺进行哪些赋能才能使生意更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经营者愿意和我们一起走下去?这些都是区域性总代理需要深入思考的业务问题。
至于相关多元化发展,单品在当前区域市场已经饱和,那就需要开启新的赛道,争取更多品牌的代理权。
④多品牌代理期货制:横向+向后一体化、市场渗透、产品开发、生态多元化。
做高端女装或者高端男装的公司多采用期货订货制或者厂家配合制,在区域内做品牌集合店铺的形式,这种模式的业务发展,适合做横向联合,也可向后与厂家结合,并进行市场渗透,透彻分析本区域所有的消费者,做好消费者画像,深度分析消费者消费习惯,只卖消费者喜欢的货品,做到精准订货、精准营销,避免浪费资源。同时,产品开发和生态多元化也是规模增长的路线。
看了这四种商业模式的对业务布局的调整,你要思考你的公司当前对于市场的判断是否过于盲目,如果只是分析同比、环比就确定经营目标,是远远不够客观、科学的,还需要加上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分析和判断。
2.业务增长策略调整
有三种策略可以推动业务增长,分别是顾客策略、产品策略和渠道策略(见图2–4)。

图2-4 三种业务增长策略
(1)顾客策略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公司应该将顾客的分类做好,要测算各个年龄段顾客的数量及其销售贡献。思考:当前消费的趋势是什么样的?公司的业绩是增长的还是萎缩的?主力消费群是否还能支持业绩?如果业绩已经有所下滑,是否需要采取新策略?
(2)产品策略
在产品方面,要把公司的产品按照灯塔产品、核心产品、增值产品、基础产品进行归类。灯塔产品是指定位独特,能引领时尚,在行业中能够独树一帜的产品。核心产品是指市场需求旺盛,不需要进行高投入的消费者教育,公司竞争优势明显的产品。增值产品是指为了让核心产品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差别优势,加入附加价值的延伸产品。基础产品是指满足顾客常规需要的产品。
对于不同的产品,要有不同的定价策略。哪些产品是可以做高单价的?哪些产品价格不能高但品质一定要有保证?哪些产品的数量要做多,要大量铺货?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3)渠道策略
渠道这个板块涉及分布和等级的问题。比如,以公司当前的渠道分布情况,如果一直在一、二线城市运作,有没有机会拓展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市场?当前线下渠道已经饱和,可不可以做线上渠道?对现有的成熟渠道如何降本提效?哪些板块可以进行精耕细作?等等。
实践要点
1.管委会成员要细读四种商业模式的业务布局调整分析,并对照公司自身情况进行思考。
2.在三种业务发展战略中,根据资源与能力选择。
3.找准增长点,落实明年的顾客、产品和渠道策略。
4.工作成果:按照战略目标的分析框架,先分析市场空间有多大,机会多不多;然后用数字解读公司内部运营的优劣势,找出改善方向;再调整顾客、产品、渠道的增长策略。至此,管委会就已经确定了下一年的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