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帮助孩子社会化(3~7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幼儿园里的“死党”——让孩子自己交朋友

小豆子故事场景/4岁

在课堂上,我喜欢思考,喜欢提问。放学后,我喜欢在操场上疯跑,和小伙伴们一起怪叫。

老师对爸爸妈妈说我太顽皮了。我担心会被爸爸妈妈责怪,但爸爸妈妈比较包容,认为顽皮是孩子的天性。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

豆子一直不是个安静的小孩,但不安静并不代表多动或者具有超强的攻击性,而是常会呈现孩子的天性——对所有的事物感兴趣、喜欢主动与人聊天、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豆子这些天性在他上幼儿园中班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豆子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些分离焦虑,会哭泣。不过,他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两三天后就在幼儿园里交到了很多朋友。上了中班后,豆子成了班里比较有影响力的孩子,还有几个玩得特别好的“死党”。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放学后也在一起玩,每当豆子有提议,其他小朋友就立刻响应。

当然,这些行为在某些幼儿园老师眼里是顽皮的表现。不过,豆子的老师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允许孩子有一定的自由度。

豆子的社交圈

成都话里的“吠头子”是指平时喜欢大惊小怪、起哄的人。豆子和另外3个“死党”成了著名的“吠头子”,他们精力旺盛,做事特立独行,连走路都喜欢绕弯路。老师设定规则时,他们4个“吠头子”总会捣乱,但最终还是会遵守规则。

作为豆子父母的我们知道顽皮是四五岁孩子的天性之一,因此也很尊重豆子的想法。听老师描述豆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后,我们问过豆子,为什么喜欢和那3个小朋友一起玩。豆子的答案是“我很喜欢他们,他们也很喜欢我,我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豆子不仅有顽皮的朋友,也有文静乖巧的朋友。班上一位女同学非常喜欢豆子,而且经常提醒豆子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豆子也乐意听她的话。

为什么有的孩子无法正常社交

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很多种类型,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质,许多小朋友还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些小朋友一下课就三五成群地待在一起,其中有男孩也有女孩。在一起玩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呈现出领导者的风范,有些孩子则表现得顺从妥协。还有些孩子一个人玩儿。

我在参观幼儿园的时候发现了以下现象:有些小朋友孤单地坐在位置上和自己的玩具玩,但如果有人主动找他们聊天,他们也会回应;有些小朋友在玩伴离开之后会非常落寞,甚至哭泣。

第一种孩子的父母可能多次忽视孩子提出的需求,孩子因此处在一种等待满足的状态里。这样的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非常被动,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

第二种孩子可能已经习惯被身边的照料者满足。即使有时他们没有把需求表达出来,照料者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这类孩子被过度满足,无法接受不如意的事。

让孩子自己交朋友

无论何时何地,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被关系连接起来的,我们都希望被别人接纳,小朋友也如此。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给孩子定的规矩多,控制得也严格,这样的孩子在顺从中体会不到被接纳;还有些父母本身比较排斥陌生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让他们接触别的小朋友,导致孩子没有太大的空间发展自己,变得胆小自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有独立思考能力,但他们还是很依赖父母,如果父母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是“这个小朋友很坏,以后不要跟他玩了”,那么他们就会听话地压抑自己对这个小朋友的好奇,哪怕这个小朋友主动找他们玩,他们也会因为害怕被伤害而拒绝。

父母对孩子交朋友的事情过于严厉苛刻,可能会违背孩子之间建立关系的天性。实际上,控制型的父母总是过多地干预孩子,让孩子不知所措。

我们在成年以后选择某个人做朋友主要是因为这个人身上的某些特质吸引了我们,或者这个人身上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然而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而言,驱使他们和谁交朋友的是好奇心,换句话说,越顽皮的小朋友,越容易吸引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

幼儿园里也有一些少年老成的小朋友,他们像“小大人”一样很听话,按照父母的要求学习和生活,他们更在意的是父母的看法。慢慢地,父母的看法变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他们会忽略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在学校里攻击性很强或者喜欢到处惹事的孩子,往往在家里是被压抑的。如果孩子在家里能很好地释放天性,那么他们在外面一般不会有强烈的攻击行为或故意损害别人的利益。所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幼儿,都需要通过良好的互动释放压力,而游戏式的互动是最好的互动方式,符合人类天性。孩子需要融入团体,在团体中互动,当孩子和幼儿园里的玩伴良好互动时,能体验到被别人认同的美好感受,进一步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因此,我们一直很支持豆子交朋友,并且认为朋友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与朋友的连接会让我们感到孤单。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交友困难,不妨反省自己是否在养育过程中替代得太多,导致孩子的自主性没有被培养起来。一旦照料者不在身边,孩子就什么都不会做,这是值得父母深刻反省的事情。

鼓励孩子参与人际互动,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让其体验与他人交往的美好,他们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好。

主动建立关系并从中获取乐趣

因为成长环境比较宽松,豆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愿意主动与别人建立关系,同时他的自我认同感比较高,很多人愿意接纳他。因此,对豆子来说,在家庭外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乐趣是一件容易又有趣的事情。

主动建立关系,才明白彼此的妥协。如何在家庭外建立关系?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他们会在关系中建立彼此认可的规则,其中包括发生冲突后的解决措施。孩子不能被团体中的其他小朋友接纳时,就可能会被团体淘汰或自动脱离团体。

关系的特点是互动,而不是单独行动。每个小朋友的认知、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都不一样,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在同一个活动范围内玩耍或一起尝试新事物时,会体验到自己和他人的差别。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不仅能学会换位思考,还会增强合作意识。孩子如果没有协作能力,将很难融入团体中。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很支持豆子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关系。

如何看待孩子的人际关系

焦虑的父母总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担心自己的孩子交到坏朋友,实际上,孩子的天性没有好坏之分,让孩子遵循成长规律,自然成长吧!哪怕你的孩子与顽皮的伙伴一起玩耍,也不要阻止,更不用担心,他们会在一次次互动中选择是否成为彼此的朋友。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时以对错与好坏为标准,要求孩子听话乖巧,这样的父母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成长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也压抑了孩子的喜好。他们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叛逆时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情,因为他们在幼年时被压抑得太久,被要求得太多,只能用叛逆、挣脱约束的方式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孩子的交友过程中,我更关注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觉得某个小朋友给他的感受是舒服的,我就鼓励他们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