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全村的希望(新年快乐)
叶铸经历过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虽然衣服还没有奢侈到脏了就扔的程度,袜子确实不怎么心疼。
叶铸的要求其实也不高,衬衣的问题解决了,其它都好办,毕竟都是黑色的,确实不显脏。
叶家年前买的布料还有剩,叶母和莫妮卡一起动手,第二天一早就以叶翔为模板打了样。
石宽肢体有残疾,不适合抛头露面。
叶铸不仅需要人发传单,还需要人送外卖,人手越多越好。
叶翔也就不再去百花楼上班,肯定要去店里帮忙。
所以这套衣服就是叶翔的工作服了。
叶翔常年习武,身材自然是极好的衣服架子,穿戴整齐不说气宇轩昂,也不会让人跟职业讨债的打手联系在一起。
对于这一身,叶翔是极为满意的。
叶铸却感觉还差了点意思,于是随手拿起一根黑布条,就给叶翔打了个领结。
这下连叶父和叶母都忍不住惊讶。
领结领带这东西除非练过,还真不会打,更别提打得好看。
“学校教过,你不会吗?”
叶翔也是万万没想到,叶铸居然还能在这里给他挖坑。
“——”
叶翔一脑袋浆糊,学校教过吗?
“老子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你都学了啥?”
叶父彻底破防,对九漏鱼喊打喊杀。
“整天不学好,白长这么个大个子!”
叶母代叶父出手,赏给叶翔一指头。
大个子这时候终于回过味儿来,看着叶铸又开始运气。
叶铸给叶翔一个眼神,让叶翔自己反省。
叶铸现在可是叶家的财神爷。
得罪了财神爷,还想不想找小大姐付费聊天了。
既然加上领结,领口的样式就要进行调整。
叶翔又遭爆击,新衣服瞬间就变残缺版本,不香了。
“你以后是店长,制服本来就跟他们的不一样。”
叶铸随口就把阿兴的店长送给叶翔。
叶翔表情顿时纠结万分,不知道是该生气还是该高兴。
升职肯定值得开心。
可这会儿看叶铸,叶翔就越看越不顺眼,不打一顿真的不甘心!
叶翔隐隐感觉到,现在再不打,以后恐怕就没机会了。
打弟弟要趁早啊!
华尔街的金融大厦虽然租不起,空闲的店铺还是挺不少,石宽和阿兴去华尔街转了一圈,就找到了好几个合适的地方。
“珍珠街这个面积大,租金也最高;威廉街这个租金低一些,位置不太好,面积也最小;波西街这个一共三层,房东不想分开出租。”
阿兴并不在乎店长位置,因为叶铸说了,只要这个店生意好,很快就会开分店,叶翔这个店长也干不长。
“带我去看!”
叶铸终于有机会走出家门,居然还有点小激动。
叶铸来到珍珠街的时候,身穿制服的阿良正在和路易斯聊天。
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么,这还怎么跟房东杀价呢。
还没到那一步呢。
叶铸拿出从玛莎那里要来的作业本和铅笔头,坐上带来的小马扎就开始画图,顺便记录人流量。
叶铸感觉,叶母应该不舍得花钱去找设计师,他也信不过这时代设计师的水平,所以还是自己亲自来吧,至少叶铸知道21世纪的快餐店都是什么样。
这时代还没有企业形象设计这个概念呢。
人流量也很重要,虽然叶铸是连外卖一起做,堂食同样是重要收入来源。
珍珠街位于华尔街北部,已经属于是边缘地区。
这里的行人和唐人街截然不同,几乎个个都是高顶丝绸礼帽加燕尾服,很多人还拿着手杖,步履匆匆。
这个时代的正装就是燕尾服,短西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流行。
高顶礼帽是为了保护发型,为了让礼帽处于最佳状态,还配有小刷子和丝绒布块。
但如果要是淋了雨,就必须去专业的店铺进行清洁。
这些人的裤子是不带裤边的,鞋子大多是不带鞋扣的黑色皮鞋,他们的领带上下一样宽,可以叠一起,用别针固定在衬衫的领子上,样式跟领结差不多。
领带出现的时间比领结更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战士胸前都系着用来擦拭战刀的领巾,也用来擦拭战刀上的血,领带的条纹型花纹就是这么来的。
领结起源于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据说是有一位大臣上朝时,在脖领上系了一条白色围巾,还在前面打了一个漂亮的接扣,路易十四见后大加赞赏,宣布以领结为高贵的标志,并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
叶铸在街边写写画画,看上去就跟写生的美术生差不多,并没有引起路人的注意。
整整一天,叶铸都在实地考察。
综合考虑,波西街的这个三层楼最合适。
和另外两处相比,三层楼的租金虽然贵,胜在面积大很多,一楼可以用于堂食,制作间放到二楼,三楼留作休息间,供工作人员休息。
叶铸最终还是决定放在威廉街,理由只有一个,房租最便宜。
叶母又愁眉苦脸,叶铸要求的装修,又是一大笔支出。
这门生意虽然看上去颇有前景,可到现在一分钱都没赚,光是买材料做衣服什么的已经花了一百多美元,这要是赚不到钱,几家人的生计都会受到影响。
“装修也没什么难的,咱们自己动手,能省下不少钱。”
石宽开弓没有回头箭,积极帮忙想办法。
“先把生意做起来,其他东西可以慢慢添置——”
阿虎手臂上扎着绷带,多半又承接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业务。
阿兴没成家,独来独往无牵无挂,自己也有点积蓄,三月俩月没收入饿不死。
阿虎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手停口停,承担的风险最大。
“明天让艾丽卡把孩子带过来,以后也让艾丽卡去店里帮忙。”
看叶母的架势,是要把家里改成幼稚园。
这也不是不行,随着热武器的流行,武馆的生意越来越糟,最近半年没有一个人上门,医馆的生意也半死不活,还不如直接改成幼稚园,叶母专心在家当孩子王,为孩子们解除后顾之忧。
叶铸终于感受到压力,他现在是全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