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章 皇权
辰时初,天已大亮。
温暖日光落在关羽身上,并没有让他看上去变得轻快舒缓,反而因为背对东方,整张脸都陷在阴影里而显得愈发阴郁。
这并不奇怪。
如果剔除一切滤镜,此时的关羽,也只不过是个犯了命案的青年而已。
流亡他乡举目无亲,有家不能回,父母尚在却无法亲身侍奉,不知自己的未来究竟在何处......
这样的人,心里怎么可能如外在表现的那般淡然呢?
心中怎么可能没有负面情绪呢?
种种压抑堆积在一起,在母亲寿辰这天集中爆发出来,实属正常。
刘珩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原时空的关羽是在什么时候重新返回家乡,与父母重逢的呢?
是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平定之后,还是中平五年(188年),镇压张举叛乱、有了官身之后呢?
抑或是,他这一生都没能再次见到父母家人?
流亡前夕的仓促拜别,竟会是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如果真是如此,那对于关羽和他的父母来说,未免也太残酷了些。
从河东家乡流亡到千里之外的幽州涿郡,又南下青州平原郡,接着是徐州、豫州,最后死在荆州。
听上去一生南征北战,威名赫赫。
可是换个角度看,这难道不也正是颠沛流离的一生么?
刘珩喟然长叹。
或许是时候把自己的筹划告诉关羽了。
乱世人命如草芥,朝不保夕,却也正是跨越阶级最好的机会。
提高生存机率也好,想要建功立业也罢,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实力总归不会错。
而独木不成林。
想要组建势力,需要同伴。
起步阶段,更需要能够完全信任的同伴。
然而这个时间点,刘珩能够完全信任的人并不多。蚩尤里内,满打满算也不过祖母、刘芷、宛娘姐弟、刘预五人,皇甫威、周礼都只能算半个。蚩尤里外,则仅仅只有关羽一人而已。
他当然信任关羽,就像关羽信任他一样。
有这层信任关系在,能力出众的关羽是再好不过的同行者。
还有一点,刘珩始终坚信,人的成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就拿打仗这件事情来举例。
有一句不知道出处的话:所谓名将,就是领兵作战一百次仍然还活着的人。
除了韩信、霍去病这种天生帅才,历朝历代的名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从一场一场的硬仗里熬出来的。
比如高皇帝刘邦,四十多岁时还在村头走狗斗鸡、游手好闲,这个时候他会打仗?怎么可能呢。但是短短几年之后,就能领兵攻灭大小诸侯,抵定天下。
这种高超的打仗本领从哪儿来的?
是从一场又一场的大战中学来的,是被项羽硬生生打出来的。
别以为刘邦打天下纯靠韩信,事实上,整个秦末乱世,没有几个人能在军事才能上稳胜削藩时的刘邦。
刘邦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不仅只是军事能力强,政治能力、谋划能力都极为出众,不然怎么可能驾驭住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人物。
正因为自身能力极强,他才能在六年之内平定天下。
曹丞相也算兵法大家,但放在刘邦面前根本不够看。
而毋庸置疑的是,关羽拥有成为名将的潜质。
襄樊之战中,关羽所展现的统帅步、骑、水军协同作战的能力,极为惊人。
威震华夏四个字,并非虚言。
那么关羽打出这种战绩时,是多大年纪呢?
答案是将近六十岁。
距离他在官渡阵斩颜良,已经过去了十九年。
距离他在幽州应募从军,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六年。
关羽领兵作战的能力,就是这三十六年里,在幽州、平原、青州、徐州、荆州经历的无数次战斗中慢慢摸索积累的。
但在刘珩看来,三十多年实在太久了,他想加速这个过程。
不仅仅是军事能力,还有对汉末乱世的认知。
刘珩收回思绪,重新把话题转移到身后山寨上:
“长生觉得这座山寨怎么样?”
“地势险要,人迹罕至,对于山贼来说,确实是个极好的地方。”关羽有些不解,但还是暂时从郁结情绪中挣脱出来,认真回答。
“是啊,单单凭借地势,就称得上易守难攻。”
刘珩四面远眺,小心组织语言:“长生问我为什么想要占据这座山寨,原因其实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避祸。”
“避祸?”
“没错,避祸。”
刘珩转过身正对关羽,严肃道:“长生,天下要乱了。”
关羽皱起眉头,很是不解:“兄长这话是什么意思?天下不是一直都乱糟糟的嘛?”
“不,是类似秦末、王莽篡汉时的那种大乱。”刘珩轻轻摇头,见关羽将信将疑,又问道,“秦朝崩溃的原因暂且不论,长生觉得王莽为什么能有篡夺汉室的机会?”
关羽读过史书,大致知晓王莽篡汉的过程,但面对这个问题却有些为难。
思考良久,才试探着回答道:“因为王莽声名显赫、大奸似忠?”
刘珩道:“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土地兼并严重且灾害频发,二是年幼天子太多。”
“前者导致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外在表现就是流民遍地、聚众叛乱之事屡禁不止。后者则会导致外戚、宦官专权,进而激化朝堂矛盾。若是两者只存在其一,其实也还好。因为如果朝堂稳定,就可以正常组织起国家的力量,不管救灾还是平叛,都不会太难。如果黎民安居乐业,即使朝堂混乱,也不会对地方造成太大影响。怕就怕两种问题同时存在,那麻烦就大了。朝廷混乱,所以无法集中力量安定地方,地方形势会更加恶化,而地方形式恶化,则会造成税收、劳役减少,进而影响到朝廷,使其更加混乱。”
“长生,你不觉得这幅场景似曾相识么?”
关羽悚然一惊,明白刘珩是在影射今朝,但他随即又放松下来,反驳道:“我明白兄长的意思,但是当今天子正值壮年,并非幼主。而且自从亲政之后威势日增,应当能够掌控朝堂局势。”
“当真如此?”刘珩笑了笑,“历数本朝帝王,除了光武帝和孝明皇帝,还有哪个寿命超过三十五岁?一个都没有。而且长生我问你,总听说朝堂上士人、外戚、宦官三方势力相互纠缠,又争斗激烈,那么他们究竟在争什么?”
关羽哑口无言,茫然摇头。
朝堂高高在上,距离普通人实在太遥远了,不参与其中,根本不可能看明白。
就算获取信息极度便捷的后世,又有多少人知道上面的真实情况?
“他们在争权,在争夺原本属于天子的权利。”
刘珩加重语气,“可是天子受命于天、口含天宪,天下之事皆一言而决,且已经有百官代为牧民,为什么还会扶持宦官、外戚?又为什么要对士人施行党锢?”
“答案很简单,因为天子感受到了来自士人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