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詹福瑞
淑玲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于在2022年的春天结项,并获得了“优秀”,真心为她高兴。
2017年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淑玲是颇有信心能够在2020年完成的,但世事的变化令她猝不及防。2017年11月,她一向健康的父亲突然被查出患了重病,她不得不在教学之余尽力照顾父亲,科研只能暂时放下。2019年秋冬时节,我回河北大学,她很自责地跟我说:“詹老师,这几年我没怎么搞科研,也没写什么像样的东西,实在不好意思见您,但我实在集中不起精力。”我问她怎么回事,她简单地说了家中情况。我一直认为,家庭、家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叮嘱她:“家人最重要,一定要先照顾好你父亲!”她含着眼泪点头。
听说她是极其孝顺的。父亲喜欢旅游,就尽量带着父亲到远远近近的旅游景点走一走;父亲喜欢美食,她就经常给父亲送去各种各样的美食,还带父亲到保定大大小小的饭馆、酒店享受大厨们的厨艺;父亲住院时,只要不上课,她就会尽可能在医院陪护,直到父亲去世。人生大事,莫过于生死,更何况是父亲。我钦敬淑玲写了一部对亲人临终关怀的大书。父亲去世后,淑玲能很快将精力转移到课题的研究上,能够有这样一个结果,真的是不容易。令我欣慰的是,她并没有因为这几年的家事牵扯影响了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这部书稿中可以见出她的踏实和努力,见出她的科研水平又有进步。
首先是这部书稿的选题非常新颖,内容也比较丰富。唐代边塞诗研究的热点多在西北边塞,她却把目光扩大到唐朝边疆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唐诗书写中走向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四个方向的诗歌。这几个方向的诗歌,不仅限于与军事紧密相关的内容,还涉及了自然山川、驿路生活、风情见闻、关塞戍守、人员往来等,这就使得她的研究与传统的边塞诗研究有了区别,在研究内容上有了较大的拓展。在她的笔下,四个方向的诗路特征渐渐清晰起来,各有特点。比如对唐诗安南书写的研究,她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安南方向奇异物候和风俗的关注,论述去往安南方向的诗所展现的交通闭塞、环境恶劣、蚊蝇蛇蛊、瘴疠笼盖的“蛮荒”情况;二是考察了安南上层社会在浓厚的“尊汉”意识影响下,当地士人融入唐朝科举考试的情况;三是揭示了去往安南方向的官员任职如同被贬的心理变化;四是研究了贬谪岭南官员的诗作,如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张说、杨炎、李德裕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不一样的环境物候书写着贬谪岭南官员的压抑人生。其他三个方向也是通过这样的方法以人和诗歌为中心充分展开,各自的山川地理、驿路生活、文化特征都比较清晰。
其次是这部书稿的文学关注比较突出。现在的古代文学研究主要有四个大的板块:文本细读、文化研究、文献整理、后世接受。其中的文化研究近年来非常热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含地域文化、制度文化、家族文化、园林文化、文馆活动、诗歌传播等)与文学的关系,都出了很多成果,令人欣慰。但我也注意到,文化研究也有跑偏的迹象,即,在某些书稿中,文化的内容比重过大,待到谈及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时,反而没有什么深入的东西,甚至浅尝辄止,这种著作给人的感觉就是莫砺锋先生所质问的:“文学研究的‘文学’到底在哪里?我们是不是太热心为别人打工?”而淑玲的这部书稿,避免了这样的尴尬。这部书稿只在第一章探讨了一些历史的问题,从第二章开始进行唐诗边域书写的内容研究,就把主要精力用在文本分析上,让材料说话,用心去体悟。其中很多诗歌都是“躺”在《全唐诗》中很少被人细致解读的,比如骆宾王的《宿温城望军营》、宋之问的《发藤州》、岑参的《宿铁关西馆》、张均的《流合浦岭外作》、李益的《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杨炎的《流崖州至鬼门关作》、王建的《辽东行》等,我们很难在网上获得解读资料,但她都做了细致的解读。文本解读之外,她还关注驿路唐诗边域书写的书写方式、书写风格。第三章探讨这些诗歌的书写方式时,她从写作学视角入手,关注驿路唐诗边域书写的切入角度,指出这些诗作因在场与不在场而分别拥有写实和想象的不同笔触,也因历史因素往往将历史与现实交融于诗中,还会因为边域远离中心而形成内地与边域的对比,在写作心理上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观察体验方式。第四章探讨这些诗歌形成的审美特色,从风物描写的磅礴雄浑之美、书剑精神的阳刚劲健之美、生命感受的悲壮苍凉之美、逐臣内心的感伤哀婉之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则抓住了唐诗边域书写与唐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心世界的关联。
此书中还有一个层面的问题,也应提出供讨论,那就是古代文学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淑玲这部书稿涉及的虽然不多,但她已经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关注,并从“边域书写的文学地理坐标”这一视角探讨了唐诗边域书写的价值,关注了唐诗边域书写对四个方向的文学地理坐标的形成做出的贡献,比如西北山水地理坐标有陇山、祁连山、天山、居延海、瀚海、青海湾、交河等,关隘戍地坐标有阳关、玉门关等,城市地名坐标有凉州、楼兰、轮台(属龟兹)、疏勒等;直北山水地理坐标主要有阴山、燕然山,关隘名称地标主要有雁门关、萧关,城池地名地标主要有朔州、云州、代州、灵州、夏州等,最著名者当属云州(云中)、受降城等;东北山水地理坐标主要有燕山、辽水(含辽水两侧的辽东、辽西)等,关塞地理坐标最著名的就是榆关和卢龙塞,地名坐标主要有幽州、渔阳、蓟北(蓟门)、营州等;岭南山水地理坐标主要有大庾岭、桂岭等,心理感觉地理坐标主要有鬼门关、清远峡、瘴江、日南、铜柱等,城市地名坐标主要有合浦、苍梧、象郡、交趾等。这些文学地理坐标的形成,不仅有其历史价值、文学空间记忆价值,更有经典诗作参与传播的价值。书写这些文学地理坐标的唐诗,不仅提升了地域的知名度,而且也深化了地方文化的历史内涵,提升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品质,对当地的文化建设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古代文学沉潜式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路径之一。
2019年11月,我在“唐诗之路”成立大会上有一个发言,谈到我对唐诗之路的认识,大意是:唐诗之路学理上属文化地理学、唐诗地理学,它具有三个方面的新空间:首先,它是一条唐诗考古之路,能从知识考古学角度还原唐诗的唐代文化生态;其次,它是一条唐诗生成之路,诗人诗作的地理分布有区域性,分布不均衡,呈现出点线结合的形态,特定的山川地理和人文背景能直接影响创作。再次,它是一条唐诗传播之路,也是唐诗经典化的道路。现在看淑玲的书稿,我认为她在后两个层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当然,书稿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材料使用上存在重复现象,有些段落的文字锤炼得还不够精到,也有一些地方存在材料和观点的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听说她正在努力修正这些问题,希望她的书稿能够更加谨严。是为序。
2023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