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当城市在一种无法言状的模糊视界里生长着,多纳就会开始排斥出门。
她呆在自己的居所,看电视剧,在故事里沉浸着,想要在其中发现久远年代的人们经历的艰难,和那些年代天空中散发的清爽与人们简单的执着。
多纳对于执着这件事情,也是深受影响的。不知道这点像谁,但是她常常被人们说太坚持、太固执、不懂得变通。这些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她似乎也不在乎。她做她喜欢的,她不需要谁来指挥她、命令她,她讨厌自以为是的评价。
是的,她常常会在意人们如何看她,尤其在很久以前。她像是一只对周围尤其敏感随时准备逃走或者多躲起来的麋鹿,随时要保持优雅,但同时也不愿意被人轻易伤害。她甚至当人们用语言攻击自己的时候,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词穷难以应对,只能默默承受着。直到有一天她心里积满了太多的怨愤和怒火,就会喷薄而发,伤到谁是谁。
这些所谓的积怨,来源于自我对于一个事件的加工,如果当时没有人能为自己解读,这件事情就会一直被自己记恨下去。甚至时日长了,就不再记得具体的事件,只记得当时自己的感觉、空气的颜色、氛围,以及对于某人伤害过自己的那种愤怒和委屈。
多纳在这种被人伤害、自己生气、对别人愤怒表达、反过来又伤害自己的奇葩旅行已经十分厌倦,她在这种纷扰事件里纠缠太久,已经十分厌烦了,她想要自由的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是的,她常常想离开扯不清各种关联的人群,这样她会清静许多,至少跟自己呆着没有那么烦躁。
而实际上,自己呆久了,怎能不烦躁呢?自己呆着,有快乐的时候,但是常常没有外在的语言刺激,一个人的状态也像是一潭湖水,说不清楚是啥样,但是常常会感觉不逮劲。
如此繁复往返,人生真的感觉毫无生机。所以,多纳想要一个新奇的世界,人们不那么搅扰在彼此伤害里,人们更多地聚焦在有积极意义地事情上,有很多值得探索地新奇地东西,也许是新发明,也许是人与人共创地充满爱的活动,无论怎样都可以。
大抵人类世界就是繁复杂乱的,你无法要求人们选择怎样的生活,如何去工作,甚至你以为你的出生就是来优化这个世界的,但是当你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地向前,才发现你什么也做不了,或者你什么也改变不了。有些东西看似实现了,但实际上很快又会被新的信息淹没了。
所以,多纳常常想要记录下来每天的发生,甚至很多她眼前一闪而过的事件。但是她发现,当她记录,她就无法参与,当她参与,有些事情也就来不及记录。想要做一件事情,但总是实现不了,对多纳而言,这就十分无趣和困惑了,无力感无成就感,这是她常有的感觉。
她不想参与到人们争先恐后的汹涌洪流中,她感觉那是在被安排被设计被指挥到做些什么,她也不愿意参与人们的争抢。因为多纳感觉自己什么也不缺,或者她不需要那么多的拥有。她感觉到自己是充实的,不需要被人群簇拥的,她只想要享受每分每秒的生活,她喜欢生而为人的那份感受。
但是她不喜欢人们总是被各种商业广告牵着鼻子走,她不知道是谁设计了这些规则,又是谁在为这些诱惑他人消费的广告买单。法律法规固然重要,但是多纳认为人的自觉意识的形成更重要。每个人来到世界,不都是要公平享受作为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与义务吗?不都是为了人类更加进步而朝着自由生长的方向去发展吗?
物质丰富了,能够运用高科技信息,把物质分配到人们各自需要的部分,让人们学习把需要管理到刚刚好的程度。人们更多的精力,是爱着自己,爱着他人,爱着这个世界。
爱,是一种体验。体验生活,体验经历,体验和觉察自己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收获,从他人的反馈中,也同样收获更多。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世界,尽管多纳知道,这是理想化的世界,但是也许人们在不断地经历着各种矛盾、冲突、犹豫不决以及各种焦虑、抑郁情绪之后,会有新的觉知,带领人们回归内心深处,最宁静、最安全地所在。
每个人都有这个部分,人们常常说,本自具足,就是这里。其实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要的真的不多。人类,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存在。所有我们想要的资源,我们原本就有。谁相信呢?人们知道自己真的有吗?